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美」在哪裏?

  

「美」在哪裏?

  

梁乃崇教授

  

真、善、美是我們所向往和想要追求的,而「美」常是藉有相的藝術來呈現。大家看到一幅美麗的作品,像達文西「蒙娜麗莎的微笑」就是舉世公認的美的畫作,這件作品究竟美在哪裏?是畫上的顔料美?還是線條美?或是作品的布景、色彩、線條配合起來美?如果那些就是美的話,現在擺在巴黎羅浮宮的那件作品是膺品、是仿製的,真品並沒有拿出來。那麼美是在仿製品呢?還是在真品?到底美在哪裏?

  

我要告訴大家,美不在那個畫上,美其實是在看那幅畫的人的心裏!既然美不在那幅畫上,那這幅畫有什麼作用呢?畫的作用就是把看這幅畫的人心中的美引出來。所以只要能把人心中的美感引出來,這幅畫就是好的藝術品。因此美不在外面,是在人的心裏面。

  

所以一幅畫如果不能把人心中的美感引出來,這幅畫就不美,就不是一個好的作品;如果一位創作者心裏想的是:「我要做一件很美的作品。」那這個作品就不會好;應該要這麼想:「我怎麼創作才可以把人心中的美感啓發出來?」這樣創作出來的才會是一個好作品。

  

藝術家要創作出好作品一定要自己心中先有美感,當心中有了美感以後,才能把它化成作品;然後這個作品才能與欣賞者心中的美感相應,一相應的時候,這個欣賞者心中的美感也就被啓發出來了。所以藝術品只是創作者與欣賞者心中的媒介,真正的美是在創作者的心中,也在觀賞者的心中,全都在心裏。

  

由此可見:美的感動是心的作用,而我們的心是需要交流的。當我們去聽演唱會、看畫展時,我們的心透過那個樂音與畫作,與演唱者、創作者的心進行交流;交流了藝術家心中的美,我們心中的美就被啓發出來。這樣我們心中就多了一份美,我們就進步了。

  

要能夠抓到這個重點才能夠成爲藝術家;如果這個要點沒有抓住,只想做一個美的作品,那是永遠做不出來的。作品是要去感動別人的心的,藝術家如果不懂這個的話,他的作品是不會成功的。所以,這也是心法,這個心法跟我們的修行是一樣的。

  

我們修的法本,就是過去或現在的修行者創作出來的作品,就好像「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你要體驗它、學它的話,就要天天揣摩它,看它是不是能夠把你心中那個聖潔的部分引出來。一旦引出來了,你就修成了。所以法本是佛菩薩與修行者的心的媒介,就像藝術品是藝術家和觀賞者之間的媒介一樣,所以重點都在「心」!因爲重點都在心,所以我說︰「修行,不能只看文字、只背文字,那是不行的;要從feeling入手,也就是我一再強調的要進入心靈世界,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學到。」(摘錄整理自2003年12月22日共修)

  

關鍵字:feeling 心 修行 美在哪裏 蒙娜麗莎的微笑

  

資料整理-憶玫、滿妹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