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看待淫欲

  

如何看待淫欲

  

梁乃崇教授

  

對于佛教的修行者而言,淫欲是一個忌諱而又困擾的問題。

  

一般佛教界把戒淫列爲戒律之一;但我認爲這是爲出家人設的,對于在家的修行者並不適用。這裏牽涉兩個觀點:從出家人的戒律來看,如果做了淫欲的事那就是破戒,修行是不會成功的,這個說法是對的;但是如果把出家人的戒律用在在家居士身上,是不對的,因爲這樣居士就不成居士了。那麼居士是不是就可以淫欲?也不是如此,做爲居士要遵守社會給予的規範,必須在家庭夫妻關系的範圍內,一旦超出這樣的規範就是犯戒,這是依這個社會已有的規定而定義的。

  

在家的修行人有配偶、小孩,當然要有所謂的淫欲,如果沒有所謂的淫欲怎麼可能有兒女?所以這個說法不適用于居士身上,例如維摩诘居士、中國的龐居士都是修成的,都顯示出:居士是可以修成的。更嚴格講,釋迦佛本身也是有妻兒的人!他是後來才出家,但他之前是結了婚,而且生了小孩的,也照樣修成了。

  

我們知道佛教西藏的密宗有所謂的雙身法,佛教明明是排斥這個東西的,怎麼又暗藏這個東西?我的了解是:可以有情欲的事情,但是要有條件的僅存在夫妻之間。如果夫妻都修密宗,他們在有需要的時候,密宗的雙身法是可以拿來用的;但如果不是夫妻,就不可以拿來用。這個法是給夫妻合用的修行方法,所以就不會有問題。

  

其實淫欲對人而言,根本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如果弄清楚了,將會發現它就跟我們需要吃飯這種欲望差不多,所以古人說:「食、色,性也。」淫欲就是色,就欲的需要來看兩者是相同的。爲什麼我們對吃飯的欲望會覺得是稀松平常,而對淫欲就覺得困惑?那是因爲有些人會有扭曲的觀念加在上面,才把它變成不平常。對于一個真正的修行者而言,這個地方必須弄清楚,如果沒弄清楚,我們是沒辦法修成的。

  

要弄清楚這些事情,至少要明白兩件事情:何謂愛?何謂欲?也就是必須弄清楚愛與欲之間的關系是什麼?就像有些修行人雖然也結婚,有小孩,可是他還有一個問題:我可不可以有淫欲?和太太是不是要保持分離的關系?于是就去問老師,我的老師給我的答案是:「不斷淫怒癡,亦不與俱。」所以維摩诘的「不斷亦不與俱」這個原則就變成居士的修行原則。所以這問題不可能用切斷的方式解決,千萬不要以爲把淫欲切斷了,問題就消除了;如果把淫欲切斷,問題就可消除,那麼那些太監豈不都成佛了?因此我們並沒有斷掉,但是也沒有被淫欲控製,依這個原則修行。在不斷淫怒癡亦不與俱的過程當中,就在學習了解何謂愛?何謂欲?這些弄清楚我們才叫做明心,你對心明白才能真的做到不斷淫怒癡亦不與俱。有很多人用斷的方式去做,結果淫欲斷掉了,愛也斷掉了,人就變得冷漠無情了。

  

關于愛這件事,佛經在名詞上就有很多問題,而定義也多不清楚,這個愛常常指的不是慈悲而是淫欲,所以在經典中一提到愛就要否定、就要去除;但事實上是需要慈悲的,如果真把愛去掉,就會連慈悲都沒有了!所以我們必須下相當的功夫去弄清楚何謂愛?何謂欲?至于能不能將愛從欲中抽離,就看你到底明不明白了。(摘錄整理自2003年5月04日連線法會)

  

關鍵字:愛 欲 慈悲 維摩诘 居士

  

資料整理-憶玫、滿妹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