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解脫門」與「出菩提路」

  

「入解脫門」與「出菩提路」

  

梁乃崇教授

  我們的修行是要先入解脫門,也就是體會到真正的能知能覺,再來做出菩提路。出菩提路要怎麼做呢?就是從離相的世界——「入解脫門」,回到有相的世界。

  回到有相的世界來做什麼?來度衆生!怎麼度?回來和衆生過同樣的生活,衆生看你,你也不過是個與他一樣的衆生——表相上是一樣的。而其實你在做些什麼?你要做的是啓發衆生心中佛性的工作啊!也可以說:你就像藝術家一樣,啓發人們心中的美;你就像慈善家一樣,啓發人們心中的善;你就像愛人一樣,啓發人們心中的愛……就是在做這些事情!

  那怎麼啓發呢?就是借用這些有相世界的「相」來啓發啊!你當然知道這些相是虛妄的;但並不因這些相是虛妄的,就不要它、不理它;而是要好好地用它做爲工具,來啓發人們心中的佛性。這樣做就是「現如來」!就是「莊嚴佛土」!

  這麼說來,不論我們有沒有入解脫門,都可以出菩提路。

  大乘的修行者都知道要入解脫門、要出菩提路,但是都以爲現在就專心的修入解脫門;至于出菩提路的事情,就等入了解脫門以後才來做。其實我並不是這樣教大家,我一直以來所講的只是敘述了事情的先後,並沒有要求一定要完全地入了解脫門才可以出菩提路!可是很多人做了不正確的解讀。真正的做法應該是:你曉得要入解脫門,但還沒有入解脫門時,你就可以出菩提路了。爲什麼呢?因爲所謂的出菩提路就是在有相的世界啊!你現在雖然還沒有入解脫門,但因爲你是衆生,你當然就在有相的世界,你本來就在有相的世界,你已經在出菩提路的狀況當中了,只不過你仍是衆生而不是菩薩,只是這樣的差別而已。

  我現在要說的是:大家只要知道佛性、慈悲喜舍、真善美……是在自己的心裏,不在相上;之後,再拿這些有相的東西做爲工具,來啓發人們(包括自己)心中的佛性、慈悲喜舍、真善美……你立刻就成爲菩薩在出菩提路!而且這樣做會幫助你入解脫門,並不會妨礙入解脫門。

  大家可能要問:入了解脫門以後的出菩提路與未入解脫門所做的出菩提路有沒有什麼不同?是有不同,入了解脫門以後出的菩提路可以做得更好!盡管如此,但入解脫門與出菩提路,兩者是並行不悖、相輔相成的。我們時時刻刻都可以做出菩提路的事情,並非一定要入了解脫門之後才可以;也不會說這樣做了,于是入解脫門與出菩提路兩者都會做不好,沒有這種事情!兩者同時做,只有兩者都愈做愈好!(摘整理自2004年5月2日連線法會)(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入解脫門 出菩提路 現如來 莊嚴佛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