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活修行之2:貪心源自「內心不足」

  

生活修行之2

  

貪心源自「內心不足」

  

梁乃崇教授

  對于「貪」,我用貢獻主義來解決,但是只能解掉貪財這一部份,貪財以外的「貪」,還是沒辦法處理。事實上,「貪」更廣義的解釋,就是霸占的心理,無論對什麼東西,不只是「財」,面對權力、名位、感情,任何有形或無形的東西,如果你産生了一種霸占的心態的話,那就是「貪」。所以,貪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內心不足」,當你覺得自己是缺乏的、不足的,也可以說是一種饑渴的心態,那就會産生一種霸占的心理,所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內心不足」。所以要醫治「貪」就要讓自己內心具足,讓自己覺得滿足。

  一個人沒有自信心,就是因爲信心不足,這時候就希望別人給自己肯定,所以他就會貪別人的肯定。所以要醫治「貪」,我們只要讓自己內心具足,「貪」就會自動消失;我們只要讓內心具足得徹底、永恒,就可以徹底、永恒地解決了貪的問題。就像一個人饑餓,要吃東西,吃飽了,就滿足了;可是過一會兒又餓了,那饑餓的感覺又會出來,不足又出現了,這樣的解決方法還是不徹底,要徹底、一勞永逸地解決,只有悟「本來面目」!就像六祖懂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驚訝地發現「何其自性本自具足」!這樣不足的問題就完全而徹底地解決了。

  (摘錄整理自2003年12月7日連線法會)(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貪 內心不足 本來面目 六祖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