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無量心之13:
佛法不說斷滅相
梁乃崇教授
「慈悲喜舍」是同源的,都是從菩提心流出來的;但是,因爲在入世運用時,爲配合不同的情況,所以我們又很自然地會把它們分類,但分類之後,並不代表它們是絕緣的、不同的,不是,分類只是方便我們的應用,實際上它們是相通的。
我們還可以把「慈悲喜舍」看成是一個四面體的四個面,所以,並不是說「慈」裏面就只有慈,沒有其他叁個的成分;「舍」就只有舍,沒有其他叁個成分;「悲、喜」也是一樣。它們其實是互相含攝的。
所以,從「舍」來看,「舍」裏面,也含有「慈」、「悲」、「喜」的成分在裏頭,不過,重點是放在「舍」;同樣的,其他部分當然也具備了「舍」的成分。因爲像「慈、悲、喜」裏都有真,有「真」就是有「舍」。經過「舍無量」,這麼舍了以後,得到的就是真。它們都是互相含攝在一起的。
從「慈」來看也是一樣,這個慈愛的心,在「悲」、「喜」、「舍」裏面,也都有啊!這個「慈」它會滲透在其他叁個裏面。「悲」和「喜」也是這個樣。大家會想:我一直在「舍」,怎麼會喜呢?當你把身上的毒瘤舍掉時,你會不喜嗎?把身體的累贅舍掉了,怎麼不喜?一定喜啊!所以它們彼此間的關連性是很強的。
我們讀佛經,一定要用這種整合的、無分別的心來讀,如果用斷滅的思維來解這些經典,一定是錯的。因爲佛法講任何東西,都不會講斷滅相。甚至連「舍」,它似乎和斷滅最像,可是它都不是斷滅的。它所切割掉的全部都是虛假的;真的東西,根本就削不掉。
《金剛經》雲:「佛法不說斷滅相。」這是要貫徹到對整個佛法的解讀上的,是佛法裏最重要的原則。
(摘錄整理自2005年2月6日連線法會)(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金剛經斷滅相 慈悲喜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