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feeling之1:feeling與修行

  

feeling1

  

feeling與修行

  

梁乃崇教授

  我們修行人,要懂得feeling。每個人對feeling所賦予的解釋差異很大,有人把feeling解釋成對六塵的感覺,把看見什麼、聽見什麼,解釋成feeling,這不是我所講的feeling。我所講的feeling是直覺,也可以說feeling是「知覺者」在感覺,或者說feeling 是「知覺者」直接對「被知的範疇」所做的感覺。這種感覺相當難表達,懂的人就是懂,不懂就摸不清頭緒。

  有「直覺」對修行非常重要。一個人如果沒直覺,那麼他就只是個機器人。機器人是無法修行的,也不可能成道;有直覺的人,表示他有佛性,才可能修成。

  在中國,有沒有相當于feeling的字呢?我覺得孔老夫子所講的「仁」就是。「仁」這個字的字形告訴我們,這是兩個人之間的事;而feeling也是兩個人之間、人群之間的事。如果我們對人沒有feeling,也就是沒有「仁」。有句成語「麻木不仁」——沒有「仁」就是「麻木」,而「麻木」就是沒有feeling。如果feeling只有單方面,這樣的feeling是不健全的。譬如我單方面有feeling,而對方沒有,這樣的feeling只有一半,無法構成「仁」;一定要雙方都有feeling,兩人之間的feeling才能互動,我知道他,他知道我,feeling變成人與人之間雙向共有的,這樣才是「仁」,才是健全的feeling。一旦有了feeling,任何事情自然而然知道該怎麼做,不需要任何規則、戒條。

  有feeling的人做事,都不是爲了符合規定或戒律。因爲規定是外加的,是由外面的模子把自己限製成那個樣子,並不是發自內心,只是表面在做,並沒有feeling的特質。修行是要發自內心,譬如說,我們的溫和是發自內心,而不是由外在的規則限製成的。feeling一定是發自內心,依feeling來做事,才是真修行。

  (摘錄整理自1997年5月24日共修)(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知覺者 被知的範疇 直覺 仁 麻木不仁 feeling

✿ 继续阅读 ▪ 真愛源源不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