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願性之6:從無爲法看願力

  

願性之6:從無爲法看願力

  

梁乃崇教授

  我們說用願力祈求會産生很大的力量,但有人就會問:拜佛、拜媽祖不是一種向外馳求嗎?如何區別內在願力的展現與向外馳求?

  拜佛、拜媽祖的行爲像是向外馳求,但做到深處是願力發動的,是從你的本來面目發出來的。向外祈求媽祖,媽祖代表法性,願力則由自性發出,自性會與法性結合。事實上世間的事情,淺的就是深的,深的就是淺的。

  祈求的時候是向外馳求,但做到深時又和攝心內證結合了。祈求真正的來源是由願力而來,而願力又是由菩提心而來。我們要讓菩提心發揮力量,用thinking或用feeling都還遠了一點,用虔誠的祈求就出來了。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feeling和thinking還是很重要,智慧還是很重要,我們用祈願方式來發揮,然後又變得有feeling、有智慧,那是更好了。心靈的各個層面都要完整,不能偏廢。

  又有人問:怎麼知道願力真的有很大的力量?願力是不能用世俗的事情來檢驗它有效或無效,因爲那是用分別心在看願力!用分別心無法講我所要講的willing,因爲它是在無分別的層次。如果要用分別心講願力,就無法了解無分別心層次的願力,因爲無分別心講的願力屬無爲法層次,根本不管有效或無效。如果你想這樣做有效,那樣做無效——這種狀態是分別心、是有爲法。我所說的菩提心發出來的願是無分別的,是有這個願心,但不管效果如何,這樣才叫做「無爲法」。「有爲法」的願會考慮趨吉避凶,「無爲法」就是發願,沒有世俗上趨吉避凶這些事,能這樣依願而行,毫不退縮,才能大無畏,才能頂天立地!所以我說無爲法的願力完全是內發的、勇往直前而行的,跟外在褒貶或成效評估毫無關系。

  (摘錄整理自2005年12月26日共修)(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無爲法 有爲法 分別心 無分別心 thinkingfeelingwilling 攝心內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