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願性之8:理性、感性、願性的對照名詞

  

願性之8:理性、感性、願性的對照名詞

  

梁乃崇教授

  

我們的心靈結構有叁個面向:理性、感性與願性,叁者是一體且互相關聯的。每一個面向都有由低到高不同層次的境界。境界愈高,心就愈空靈具足;境界愈低,就愈重欲且常感缺乏不足。叁者的運作是整體的,不能切割。

  

理性、感性與願性也可以用一些相關的名詞來對照。像是理性可以對照到智商IQ,感性可以對照到情緒商EQ,願性可以對照到AQ——這個名詞才出現一兩年,我們譯爲挫折商或逆境商。

  

也可以智仁勇、真美善二組來比擬。

  

理性是在求真、求智的,就是在求知。所謂求知,它的重心是放在到底懂不懂?所以,重理性的人就是凡事要懂,這是理性的特征。

  

感性訴求的是仁,是屬于情方面的,也是求美。一個藝術家所追求的是美,他的重點就是有沒有情?有沒有好感?這是「感性」的部分。

  

再來就是願性,願性是什麼呢?勇、善跟願有關。而「知、情、意」的意是意志,意志就是願性。我們從小上學讀書,一定都寫過「我的志願」的作文,講的就是你的「願性」是什麼?你的「意志」是什麼?或者是你的「人生方向」是什麼?這些都是「願性」。

  

每一個人的心靈都有這叁個面向,無法做一個只有理性不講究感性的人,或只做感性而沒有理性的人,叁者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摘錄整理自2005年10月6日連線法會)(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理性 感性 願性 智仁勇 真美善 意志 智商 IQ 情緒商 EQAQ 挫折商 逆境商 對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