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願性之9:祈願啓動菩提心

  

願性之9:祈願啓動菩提心

  

梁乃崇教授

  

之前我們討論過感性、feeling與理性、thinking,我們再來看看心靈的第叁個面相——願性,或稱願力、willing。

  

在心靈層次上,願力是比感性的深度更深。我教大家修簡修法的觀想,並不是要大家用思維切入,而是要用feeling切入,即用感覺做觀想,這樣觀想比較容易成功;現在我更進一步告訴大家,如果你用願力來觀想,會更深入、更容易成功。

  

那麼願力怎麼用呢?就是祈求、祈願!如:祈求本尊在對面空中放光照我,祈求本尊到我頂上,祈求本尊放甘露清洗我身等等。

  

祈求的方法就是用願力來修行,這個願力之所以會有力量,是因爲它就是菩提心,就是能知能覺。我們用祈求方式就是啓動我們的菩提心,也代表發動行使我們的主動權。這樣的力量最大、最深沈。

  

一般人認爲用祈求方式很沒智慧,其實智慧還是由願力生出來的呢。外國人用willing表示內心的願望,所以這個願力英文的說法就是willing。我們心靈的運作過程是:由willing生出feeling,再生出thinking;而當我們有thinking的時候才展現智慧,因此智慧是由thinking這個層次流出來的;但willing才是智慧的源頭,所以willing的力量最深沈、最強大。

  

我們提出主動權這個說法,嚴格說起來這個主動權就是願力。這個願力有一個特征:它是發自內在,不是外加進來的東西;它源自于菩提心,所以有無量、無邊、無窮的性質,它的力量是源源不絕的。

  

我們通常看到的都是那些外面的力量,這些外面的力量有時會對我們産生壓力,阻擾我們的心情和發展;可是這個願力發自內在,不會阻擾我們,會使我們充滿向外發散的能量,會促使我們成就想要成就的事情。所以我們想要修行成道,力量的來源就是內在發出來的願力!

  

《圓覺經》特別提到菩薩力量的來源是從無始清淨大願來的,其實指的就是從願力而來。我們讀經文時讀到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釋迦牟尼佛有五百大願,經文所敘述的內容可能看不到願力,所看到的只是願力的目標,目標不是願力本身,我們要厘清兩者之間的差異。願力是發自內在能量,藉願力的能量達到目標;願力大家看不見,卻是動力的源頭,一旦目標達到了,大家就看見成果了。大家要明了願力與目標的前後關系。

  

(摘錄整理自2005年12月26日共修)(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圓覺經 菩薩 無始清淨大願 願力 阿彌陀佛 釋迦牟尼佛 簡修法 觀想 willingfeelingthinking 智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