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覺之4:進入「實相」的兩種修法
梁乃崇教授
「實相」指的就是《金剛經》的「是名」狀態,要修到「實相」,有兩種做法:一種就是我教的「攝心」、「回頭」;另一個方式,就是向外一直追下去。
所謂「向外一直追下去」,就是面對「被知」──「有相」的部份,而你去追它的「本性」、「本質」。雖然你的心是「向外馳求」的,但是,當你追到底的時候,就會跟「法性」打通、連通。這樣做,其實是在追「法性」;當你追到「法性」時,「法性」就會與「自性」相通了。
探究「物」的「本性」,就是在探究「法性」;而透過對「法性」的追尋,最後通到「自性」,這樣的「尋根究理」,其實與物理研究工作是一樣的。
物理研究「物質」的構成元素,隨著科技的進步,所發現的就愈來愈小:從分子、原子、原子核,到最後的基本粒子。找到了基本粒子後,物理學家還繼續追究,用加速器打擊它,一直打、打、打……打到後來,一閃,就空了!沒了!你追到後來,通通是「空」,這就是到底了。
追「物質」的本質,一直追、追、追,追到後來,「ㄆㄧㄚ
!」一下子沒有了,這就是回到「空」了。其它事情也是這樣,蓮師這篇作品裏,也有透露這樣的訊息。我是一直教大家要「回頭」;而蓮師並不這麼強調,向外追下去,也是OK的。
事實上,當你追、追、追……追到底,真的追到底的時候,就「回頭」了!然而,你的追尋趨近于「底」時,「回頭」的發生,必須要突破一個極限,你必須沖破那個極限。
當你真正處在「中觀」的狀態時,你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在「兩頭做」──「攝心內證」與「向外馳求」同時發生。有時候甚至是這種狀況:你會以爲自己在「向外馳求」,但不知不覺中,其實你同時也在「攝心內證」。
這只有自己親身去實踐,才能有所體會。當你有了一次實踐成功的經驗時,就會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如果還沒有做到,就只好聽我說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我只能講到這裏了,至于那個成功經驗,不論我怎麼講,你也不會有。你們只能靠自己努力,親身體驗到的才算是。
大家一定要自己修,沒有別的辦法。(摘錄整理自2006年8月7日共修)(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實相 金剛經 是名 攝心 回頭 本質 被知 有相 本性 向外馳求 攝心內證 法性 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