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願性之17:實踐自己發的願

  

願性之17:實踐自己發的願

  

梁乃崇教授

  

  明了發願的真谛之後,更重要的是如何實踐!如果發了願,卻不准備實踐,那就不用發願了。

  

  講到實踐,我們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的知識份子、讀書人,在這個地方有非常大的盲點。因爲他們有很多構想、理論,但他們只「立言」,認爲只要寫下文字,寫成文章,那就是經世之作,責任就完成了。——這就相當于發願而不實踐!而且他們還會窄化他們的實踐,以爲寫成文章就已經完成實踐,這樣的實踐是非常膚淺的,我認爲這根本就沒有實踐!這是普遍存在中國的知識份子的毛病,這毛病很嚴重!或許他們也可能考慮到實踐的問題,但是他會認爲:我都已經幫你計畫好啦!——實踐的事情是別人做的。

  

  所以我要特別提醒大家,發願就一定要實踐,而且是要親身去實踐;如果沒有實踐,不發願還比較好些。也因爲一定要去實踐,所以我們發的願是要可行的。如果發的願,對自己而言是不可行的,這個願就有問題。我們不能發願時不考慮自己的實踐能力。

  

  記得以前跟我同輩的師兄,看到華藏祖師發的願很大,所以想要效法祖師,祖師就勸他說:「你們發小一點的就好了,不必發那麼大。」我自己沒有這個問題,因爲我當時沒有發願,也沒有因爲看到祖師發大願就想要跟著發大願。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發的願要能實行,不能發一個自己都無法實行的願,否則就沒有意義了。

  

  後來回想,我當時是不是真的沒有發願?好像也不是,只是沒有佛經裏講的那種願,像阿彌陀佛、地藏王菩薩、普賢菩薩他們發的那些願。那我發了什麼願呢?我就是想修行,也許這就是我發的願。我只有這個心願,我想找出什麼樣的佛法是正確的、可行的、可修的,我大概只有這個想法。後來我發的願也就是你們所聽到的,我希望幫助一千個人修行成道。

  

  不過這個願我現在還要補充一下:「成道即非成道,是名成道。」如果成道就是成道,那就糟了!所有的都應該是「是名」層次,所以一千人成道即非一千人,何況「度盡無量無邊衆生,實無一衆生得度者」。那我度一千個算什麼?大家對這些說詞,對這些願,要有更高層次的理解才行。(摘錄整理自2003年11月2日連線法會)(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是名 華藏祖師 阿彌陀佛 地藏王菩薩 普賢菩薩 發願實踐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