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願性之18:「自度自覺」與「度人覺人」

  

願性之18:「自度自覺」與「度人覺人」

  

梁乃崇教授

  

  關于發願,有人問:發願的內容比較屬于個人的,與跟別人有相關的,這兩種願的層次是不是有差別?

  

  我以自己的例子說給大家聽:我曾說希望幫助一千個人修行成道(注意,一千人成道即非一千人),但早先我並沒有想什麼要幫助一千個人修行成道,我心裏的想法只有一個——我要把自己修好。因爲那時我已知道華藏祖師傳給我的這個修行方法是正確的、好的、沒有問題的,是可以修行成道的佛法,當時我的願望就是把它實踐出來,要做到、要修好,就這麼一個願望而已。

  

  至于後來幫助一千人成道的想法是怎麼出來的?這是我的老師圓寂了以後,我自認正確修行的方法已經有把握了,我知道怎麼修,也知道自己可以修好;可是其他沒有跟華藏祖師學過的人,他們不知道這個方法;而跟華藏祖師學的同門師兄們,他們雖然知道這方法,可是並不懂,也不見得會用來修,這時我就想要幫助他們。同時我也相當感慨:我老師教了那麼多弟子,怎麼懂的人那麼少?而且懂的人之中修成的只有十叁個!因此就想,如果我再教別人,懂的人就會多一些,所以就乘上一百倍,就是這二個因素促成我心裏的這個願望。

  

  定下這個願望以後,有沒有影響?有影響!因爲我會想盡辦法,把這個佛法用簡單的方式講出來,讓人容易聽得懂,之後我就朝這個方向不斷努力,所以我是在實踐的!我定下這個目標時,就知道這個佛法很難懂,那要怎麼讓現代的人不但能懂,而且很容易懂?因爲我定下了這個志願,就要達成它,所以這麼多年來我下了很大的功夫,把華藏祖師教給我的這整套佛法,簡化到你們現在所聽到的這樣的內容。

  

  現在我已經有把握讓大家聽懂這個佛法是什麼東西,我可以說,大家只要上了初階班、中階班、高階班,整套的佛法就聽懂了。但這個懂只是理解,光理解是不夠的,還要能夠實踐,而實踐有實踐的問題,因此又定下一個協助大家實踐的機能。

  

  我整個行動的目標都是起因于我的這個願在推動、在實踐!開始只是我自己要修好而已,然後轉變成要幫助別人,這中間的轉折點,是在我老師的圓寂。因爲老師還在時,幫助別人根本不是我的事,它根本不會出現在我的願望裏面,我只是想把自己修好就好了。到後來發覺這套佛法沒什麼人懂,所以才覺得有責任要把我所懂的佛法,再推廣出去,因此才會關聯到別人。

  

  當然,圓覺宗的目標本來就是「自覺覺他、自度度他、覺行圓滿」,所以遲早會要從個人轉到幫助別人,從自覺到覺他,從自度進入到度他,這是必然的過程。但是很顯然的,第一步一定是自度自覺,如果自度自覺都沒做好,奢談度他覺他就毫無意義了。

  

  我們常常會看到很多人在發願時,自己還沒修好,還沒有度、還沒有覺,就要覺他、度他,發這樣的願是很累的,因爲程序不對啊!(摘錄整理自2003年11月2日連線法會)(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華藏祖師 自覺覺他 自度度他 覺行圓滿 發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