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願性之22:團體如何形成共同的願景

  

願性之22:團體如何形成共同的願景

  

梁乃崇教授

  

  發願除了是個人的事,但對一個團體或一個企業來講,也可以有一個大家共同的願景。好的願景會是一個很大的導引力量,可以帶動大家都往前進,而不會是只在分配資源。

  

  那麼該如何讓團體形成一個共同的願望?《從A到A+》裏面說到,一個公司本來是A,要改造成A+的時候,它須要做調整。做調整時,第一個重點就要找到對的人,如果某個人願望不合的話,那就是不對,不對的人就請他下車。《從A到A+》裏面還特別提到一點,不要先有願景,也就是不要先有目標,最好的辦法是先找到對的人,然後由這些人來決定,要去完成什麼目標、願景。

  

  我們是一個修行團體,尋求願景的程序和《從A到A+》書中所言有些相似,但有些地方要更複雜一些。我們也要找對的人,必須確定你是一個要修行的人。至于我們要怎麼修?是要學小乘佛法?還是大乘?還是密宗?還是其他?可能沒有確定,甚至是不是佛教也沒有確定,但是想修行是確定的。所以大方向已經定下來了,至于目標只是步驟的問題了。

  

  目標就是目的地,目的地就是一個一個的步驟,要選取怎麼樣的步驟,這個沒有定!也就是實踐的步驟並沒有定。《從A到A+》中說的是反過來的,好像程序不太一樣,其實還是一樣的。所以找對的人,什麼叫做對的人?合我們願景的就是對的人,合這個願景的,才要他參加,不合這個願景的就不要參加。接下去才能夠定義我們怎麼做。執行的步驟是可以有所選擇,但是現在我們圓覺宗的修行,團體的步驟還沒有很明確的定下來,但是個人的修行次第都已經定了。所以要不要去實踐這個共願,這些問題其實已經滿清楚了。

  

  不過,可能會有修行之外的問題存在,例如跟我們共願無關的其他的願。譬如選舉的時候,到底是選泛藍的還是選泛綠的?這個地方的願望大家就會有抵觸,那該怎麼辦?最好就是根本不管這種願望。修行以外的那些願望,根本不在我們考慮之列,這樣才比較正確。如果我們一定要保持修行以外的這些願望也能一致,這樣就很累、很麻煩。所以在這裏,我們最好的辦法是撇開修行以外的事情。我們只管努力修行。(摘錄整理自2003年11月2日連線法會)(憶玫、滿妹整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