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原理之8:間接貢獻有如不住相布施
梁乃崇教授
間接貢獻和直接貢獻在基本的想法上是有不同的地方。
這個問題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當蘋果電腦麥金塔系列寫出作業系統時,微軟還沒沒無聞;可是當時麥金塔想:麥金塔很好用,消費者要用,就到我這邊來用。于是做了一個錯誤的決策,不肯授權出去時……我看到一篇討論的文章說,如果當時他們授權出去,現在蘋果電腦的價值會值五千億美金,也不會有現在的微軟了。麥金塔的直接貢獻有一百億美金的價值,另外還有間接貢獻的價值五千億。這間接貢獻是怎麼來的呢?他們只要授權出去給人家用,不必做任何事,只是公開讓別人用,就可以得到五千億的價值。這五千億等于是別人給他們的贊美所回報出來的價值,比他們那個直接貢獻的價值大太多了!可惜當時他們沒有這樣做,否則現在的電腦界就是蘋果的天下,微軟根本沒有機會發展出window了。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知道間接貢獻的價值是非常巨大。當然作者沒有從間接貢獻這個角度切入來寫這篇文章,只是算出這個價值而已,他們只是認爲蘋果電腦麥金塔很可惜沒有看到這一點,當時少做了一個動作「免費給大家用!」不要鎖住,鎖住就是阻斷了交換!他們花了很多腦筋去鎖住,所得到的結果就是現在這樣!
沒有授權是因爲心量不夠大,沒有做到菩薩的無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間接貢獻可以看成是《金剛經》說的「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當我們不住相布施時,交換範圍就擴大了;範圍一擴大,間接貢獻的回饋也變大了。(摘錄整理自2004年2月1日連線法會)(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間接貢獻 直接貢獻 蘋果電腦 微軟 菩薩 我相 人相衆生相 壽者相 金剛經 不住相布施 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