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認知是由feeling而來

  

認知是由feeling而來

  

梁乃崇教授

  

  認知心理學中有一經典探討:小孩一開始是怎麼認知的?

  

  他們提出一個問題:小孩是如何認知「貓」的?爲什麼小孩看到各式各樣的貓時,都很清楚這些都是貓;而不會把狗當作貓,也不會把有四個腳的椅子當作貓。其實各式各樣的貓,多得不得了,但他們都很清楚那是貓,不會弄錯。他們是怎麼弄清楚的?我們在學「貓」時,不需要用各式各樣的方式告訴你:「這些都是貓。」那我們是怎麼學的?

  

  不只是貓,很多東西都是這樣。光是找一個例子來探討,就發覺這裏面是複雜、很深奧的。小孩怎麼學會認識這種動物是貓?小孩子學習認識貓,一定有一個狀況:有一只貓來跟他玩,然後他的媽媽或老師告訴他這是貓,就這樣他們就學會了。跟他玩的貓大概一、兩只而已,不會各式各樣的貓都跟他玩過,可是他以後怎麼知道各式各樣的貓都是貓,不會弄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認知心理學提出了這個很重要的問題,但答案還是不清楚。我的答案是:那個小孩在接觸這些貓的時候就産生了feeling、直覺,那個直覺是非常豐富的,你不要看他只跟幾只貓接觸,所有的貓的feeling都在裏面了,這時才告訴他這是貓。貓這個字是別人告訴他的,一定要教的;在中國叫貓,在美國叫cat,但指的是同樣的feeling。這時小孩子學會了把「貓」這個詞及貓的feeling連起來,他就不會搞錯了。

  

  講到這裏我想起以前在新加坡的時候,他們告訴我一件事情:新加坡的孩子很可憐,他們都不知道雞是什麼,他們以爲雞就是肯德基店裏面的雞腿,他們從來沒看過雞,跟雞沒接觸過,你跟他講雞,他的feeling就是肯德基店裏面的雞腿。所以你告訴他「雞」這個詞是沒有用的,因爲他不會産生feeling。要先産生feeling,而且feeling是沒辦法由外面給的,是要他自己體驗生出來的,沒有體驗,你怎麼跟他講都沒有用。(摘錄整理自2005年4月4日共修)(莉華、滿妹整理)

  

  關鍵字:認知 feeling 直覺 貓 雞 認知心理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