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觀想做到「是名舍」
梁乃崇教授
《華嚴經》〈十回向品〉中告訴我們菩薩如何修「舍」,最終是要做到「是名舍」。那麼「舍了,等于沒舍」有沒有較爲具體的說明呢?當你真的能舍盡所有,別人也真的感受到你的一切都可以給他,他就不會再搶你、偷你、需索你,反倒是轉而保護你,如同保護他自己的性命一樣,因爲你的就等于是他的。
但是,人如果要全照經文說的這樣做,舍盡身體的每一個部份,恐怕得送進醫院了。這部經典是在天界講的,天界沒有「六入」以下,所以能做到;但要做到,也是不容易的。人因爲有肉身,所以會有所限製。那麼要怎麼實踐呢?
我們可以在「觀想」的層面做,也就是所謂的「情境模擬」。其實,較爲合理的是「若有人來從乞舌時,于乞者所,以慈悲心軟語愛語。……可取我舌隨意所用,令汝所願皆得滿足。菩薩爾時以諸善根如是回向。所謂願一切衆生得周普舌,悉能宣示諸語言法……」這一段。這一段沒有血淋淋用刀切割身體;而是菩薩舍身滿衆生的願,這些願望就是衆生可以從祂身上學習佛法,獲得清淨、光明、美好和智慧。這樣的獲得才是究竟的幸福,而不是短暫的滿足。(摘錄整理自20050110《華嚴經》講座)(莉華、滿妹整理)
關鍵字:華嚴經 十回向品 舍 是名舍 觀想 情境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