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界線」使心分內外

  

「界線」使心分內外

  

梁乃崇教授

  

絕大多數的時間,我們都是在用「分別心」;至于「無分別心」就不太會用了。

  

然而,什麼狀態是處于「分別心」?什麼狀態則是「無分別心」呢?例如:我們做觀想時,往往會有一種理所當然的認定──被觀的「本尊」是在外面(或對面)的。這個認定,不只是一種理智上的以爲,心裏面也確實會有這樣的感受的。當你有這樣的感覺時,即是處于「分別心」的狀態。其實,不論是觀想或祈求,只要你覺得「本尊」在外面;抑或是祈求的對象或事物沒有放在心裏面,這都是「分別心」的狀態。

  

當我們警覺到這種感覺時,就可以進一步問自己:我是以什麼做爲內、外的界線?而這個界線在那裏?

  

那麼,什麼才是「無分別心」呢?當你沒有內、外的感覺;你所想的人事物都包容在心裏時,便是「無分別心」的狀態。其實,我們與家人、親友相處時,你有沒有將對方包容在心裏面,他們會感覺得到;只是他們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以上所說的「分別」與「無分別」,是我們經常要反省、警覺的。修行要修到「無分別」,並不是只須知道這叁個字,而是要真正做到的!換句話說,你要做到沒有「界線」!

  

我舉一個更淺白的例子來說明「界線」。假設有甲、乙兩個國家(或集團),彼此是敵對的、沖突的;雙方都派有間諜到對方那裏去刺探機密。現在,甲國的間諜要從乙國回到甲國,當他的身份未明時,檢查人員便會仔仔細細地詢問;一旦知道他是「自己人」之後,便不再盤查,馬上放行。

  

當兩人中間有「界線」時,就不會覺得對方是「自己人」,于是只要對方一靠近,便會提高警戒、詳細盤查;若清楚彼此都是「自己人」時,便會歡喜和樂、融成一體。「敵對」與「融合」,是兩種截然相反的狀況,要從敵對變成友好,「自己人」便是一個關鍵點,因爲「自己人」這個名詞裏,其實是蘊含著很大的力量的。

  

當你有「自己人」的心情時,就是「無分別心」的狀態。(摘錄整理自20060206共修)(莉華、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分別心 無分別心 自己人 敵對 融合 界線 本尊

✿ 继续阅读 ▪ 願力是無爲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