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求「完成」心斷滅
梁乃崇教授
什麼現象會是「分別心」呢?那就是「斷滅想」。
一提到「斷滅想」,大家當然是不會想要它;可是,你們知道什麼是「斷滅想」嗎?如果你一直問:「我是否修成了?」、「我可不可以畢業了?」這些問題,就是斷滅的思惟。爲什麼呢?因爲當你在問這些問題時,背後即有一個心理基礎──修成了以後,就不用再修了;畢業了,就不用再念書了;事情做好了、完成了,就是結束了,這些不都是「斷滅想」嗎?一直想著要畢業、要學成、要修成,這種想法,就是「斷滅想」。
佛法沒有「斷滅想」,也不取「斷滅想」;取了「斷滅想」,就不是佛法了。「斷滅想」是怎麼來的?就是從「分別心」來的;若是「無分別心」,就不會有「斷滅想」。
我們一直講要修心、要修心。所謂的修心,就是每天都要檢討自己的心、修自己的心。以上我所舉的例子都是很深的,不過,也是很真實、很實際的。因此,修行並不是我們知道了一個「斷滅想」這個名詞,然後決定以後再也不用它,這樣其實只是一種理解,實質上並沒有真正在修,心仍然還是以斷滅的方式在運作的;而真正的修心,其實並不是那個名詞,而是真的用「心」在實踐。
修行所重視的,就是真的用「心」去實踐。如果能夠注意到「理解」與「實踐」是有差距的,這樣你的修行就能夠逐步深入。
大家可能還會有這樣的問題:所謂「沒有內外」,是什麼?所謂「無分別」、「不取斷滅」,又是什麼?我告訴你們,那就是「一心」、「不生不滅心」,那就是「純粹的能知能覺」的性質,它本身就是這樣。(摘錄整理自20060206共修)(莉華、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斷滅想 分別心 無分別心 理解 實踐 一心 不生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