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同理可推」非真實

  

「同理可推」非真實

  

梁乃崇教授

  

人們常自以爲在「求真求實」;事實上卻是不「求真求實」的!怎麼說呢?當我們找到一個原理,常常會以「同理可推」的方式,用在其它事情的解釋上,那就是不求真、不求實!「推論」怎麼會是真實呢?

  

佛法講了一個原理,是否可以將它用在別的地方呢?不是不可以,但是你要去求證,不可以直接用「同理可推」來下結論。人們常用「同理可推」,是因爲大家有苟安于「不真實」的習性。

  

人們失敗的原因,常常是因爲濫用「同理可推」──看到別人這樣做,那麼我也可以這樣做。幸運的時候,是有可能成功的;但是,當機會不再來時,也會敗得很慘,因爲你並沒有看到真實。

  

「同理可推」不是不可以用,而是怎麼用的問題:你要看清楚前提條件是什麼──什麼情況可以用、什麼情況下不適用,下功夫去發掘真實,而不是依樣畫葫蘆。

  

現在學校的教育方式,使我們更習慣于盲目地使用「同理可推」。因爲檢視學生程度的方式,都是在測驗學生「同理可推」的能力,而不是他們下真功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成績要亮眼,就必須學會「同理可推」。這樣子,只會讓學生停留在文字符號的層面,而非落實到真實的世界。

  

將一個原理,擴大應用到全世界,使之變成通則,是一件很危險的事。事實上,每件事情都是獨特的,若要以通則解決,恐怕會使問題更加複雜、扭曲,並且距離真實更遠。(摘錄整理自20060529周一共修)(莉華、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求真求實 同理可推 推論 不真實 習性 文字符號 教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