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行「實相」的兩種做法

  

修行「實相」的兩種做法

  

梁乃崇教授

  

蓮師的《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是非常好的作品。蓮師提到的「實相」,就是《金剛經》的「是名」狀態,也就是「能所不二」、「能所一如」。

  

要修到「實相」的狀態,有兩種做法:一是「攝心」、「回頭」;另一是「向外一直追下去」。

  

所謂「向外一直追下去」,就是面對「被知」──「有相」的部份時,去追它的「本性」、「本質」。雖然你的心是「向外馳求」的,但是,當你追到底的時候,就會跟「法性」連通。這樣做,其實是在追「法性」;當你追到「法性」時,「法性」就會與「自性」相通了。

  

探究「物」的「本性」,就是在探究「法性」;而透過對「法性」的追尋,最後通到「自性」,這樣的「尋根究理」,其實與物理研究工作是一樣的。

  

物理研究「物質」的本質,隨著科技的進步,所發現的粒子就愈來愈小:從分子、原子、原子核,到最後的基本粒子。找到了基本粒子後,物理學家還繼續追究,用加速器打擊它,一直打、打、打……打到後來,一閃,就空了!沒了!你追到後來,通通是「空」,這就是到底了。

  

追「物質」的本質,一直追、追、追,追到後來,「ㄆㄧㄚ

  !」一下子沒有了,這就是回到了「空」;其它事情也是這樣,蓮師這篇作品裡,也透露了這樣的訊息。

  

事實上,當你追、追、追……,真的追到底的時候,就「回頭」了!然而,你的追尋趨近于「底」時,「回頭」的發生,必須要突破一個極限,你必須沖破那個極限。

  

當你真正處在「中觀」的狀態時,你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在「兩頭做」──「攝心內證」與「向外馳求」同時發生。有時候,甚至是你以爲自己在「向外馳求」,但不知不覺中,其實你同時也在「攝心內證」。

  

這個,只有自己親身去實踐,才能有所體會;當你有一次實踐成功的經驗時,就會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如果還沒有做到,就只好聽我說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我能講的,就只能講到這裏;那個成功經驗,不論我怎麼講,你也不會有。你們只能靠自己努力,親身體驗到的才算是。(摘錄整理自20060807周一共修)(莉華、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蓮師 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 實相 金剛經 是名 能所不二 能所一如 攝心內證 回頭 向外馳求 被知 有相 本性 本質 法性 自性 能所不二 能所一如 中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