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如何修奢摩他
梁乃崇教授
《華嚴經》中提到:菩薩修各種根、各種力、七覺分、八正道……祂的方法都是「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回向于舍」。菩薩是如何由「厭、離、滅、舍」變成後來的「成就神足」?
祂這樣的修法,其實有一個特征,這個特征與《修練的軌迹》書裏所談的,以及蓮師在《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所說的方法,都是類似的;同時,這個方法很多人都在做。
我們修行修到後來,就會體驗到一個狀況:當我們想讓心靜下來時,做法就是先「厭」了那纏縛心的對象,然後把它「離」了;「離」了之後,又把它「滅」了;「滅」了之後,又把它「舍」了。所謂「舍」,就是「被知的都不是」!全都舍了之後,那就什麼都沒有了;當什麼都沒有之後,就什麼都出來了。而且,那個出來的,並不是原先的面貌,而是另一種層次的呈現,是一種更爲超越的境界。
這在《修練的軌迹》這本書裏所用的詞彙就是「自然流現」。事實上,你靜到極致,就會自然流現;這也是《圓覺經》裏所談的修「奢摩他」:從一身靜,到多身靜;從多身靜,到一個世界靜;從一個世界靜,到所有的世界都靜下來,那麼,所有的一切就會在靜中全部顯現了,就是這麼一回事。你什麼都不要,什麼都離了!滅了!結果,什麼神通力都出來了!什麼本事便都有了!
修「自性」也是這樣!我們看文字好像「什麼都沒有」!事實上,「什麼都沒有」,就是「什麼都有」!但是,這個「什麼都有」的狀態,與原先的情況是不同的!《華嚴經》這個段落想表達的就是這個。「什麼都沒有」,就是「什麼都有」,換句話說,就是「空即是有」。以前我也講:你空得愈徹底,你有的也愈徹底!這就是什麼呢?「零」就是「無限」!這是很廣、很豐富的狀態。(摘錄整理自20060814經典講座)(莉華、憶玫、滿妹整理)
(編者按:有關這段開示,《圓覺經》相關的原文有兩個段落,其一是:「善男子!若諸菩薩悟淨圓覺,以淨覺心,取靜爲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于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其二是:「善男子!若諸衆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于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善男子!若覺遍滿一切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衆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複如是。)
關鍵字:華嚴經 菩薩 厭 離 滅 舍 成就神足 修練的軌迹 蓮師 無染覺性直觀自行解脫之道 被知的都不是 修練的軌迹 自然流現 圓覺經 奢摩他 神通力 空即是有 零就是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