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厘清問題背後的認定

  

厘清問題背後的認定

  

梁乃崇教授

  

佛法教我們要「無分別」、要「平等心」,有些同修便覺得很疑惑,認爲「無分別」是不是就叫我們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如果自己對團體中的人有的喜歡、有的看不順眼,是不是就是「有分別」,就不應該、就沒修好?

  

對于這個很多人都有疑惑的問題,我要大家先厘清:這個問題的背後還有一個認定:「分別」是不好的,要消除;而「無分別」是好的,要讓它呈現。──這樣的認定對不對?

  

大家一定要先抓出問題背後的問題。在提問當時,會認爲這個問題是理所當然的;可是,人們往往無法覺察隱藏在問題的背後,其實是有另一個設定在的。如果這個設定是錯的,那麼,之後再衍生來的問題就不必回答了;如果這個設定是對的,才有必要回答。如果回應的人沒弄清楚問題,就進行回複,那麼也是白回答的;因爲,如果問題不成立的話,就不需要回答,回答也只是白做工罷了。

  

所以,我要問:這個問題背後的認定,對或不對?我還是沒有答案。回答問題之前,要弄清楚問題;沒有弄清楚問題,就給答案,是不理想的教育方式。今天的教育,考卷上的題目都有預期的正確答案;可是,我們卻沒有考量到:也許老師出題的前提就是錯的。

  

學佛就是要從「分別」修到「無分別」,這樣的說法,好像也有問題。進入無分別的狀態,就是出叁界,入解脫門了,這樣就不在世間了;如果在世間,就一定有分別,否則就進不了世間。當你在此世間,卻想要「無分別」,那是要在這世間消失嗎?

  

如果在世間,持著願入解脫門的願望,這樣子是OK的;但如果認爲分別是不好的,而要把這個世間變成無分別,你變得動嗎?變不動的!如果真的可以變成無分別,那麼世界會消失的,美醜也會消失的,我們也不必做藝術品了!這就是這個問題的盲點。(摘錄整理自20061120周一共修)(莉華、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無分別 平等心 無分別 問題背後的問題 認定 出叁界 入解脫門 世間 盲點 世界 美醜 藝術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