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也要找出解決的辦法
梁乃崇教授
中華文化的價值系統中,很重視「忍」,並且透過教育方式,傳遞此觀念。
可是,忍卻使得人們自我壓抑,使問題或情緒變成地下組織,造成內心不斷地沖突與糾結,真正的feeling無法流露出來,並且形成扭曲,這個影響其實是很大的。
其實,學習忍耐是有必要的。不過中華文化對忍耐的要求確實有點過頭了,以至于有些負面影響産生。是那些負面影響呢?有忍耐,但沒有解決問題。如果經過忍耐,可以把問題解決,那麼忍耐就是ok的;如果常常忍耐,卻沒解決問題,只是把它壓著,那麼問題就會愈壓愈多,而變成大問題。
不是說不要忍耐,而是忍耐要具有功用。特別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和容易沖動的人,就要學習忍耐,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可是,我們的環境很奇怪,不是要求那個會爆怒的人忍耐,而是要求他周圍的人要忍耐。
我們究竟該如何處理因忍耐而産生的內心的不平和糾結呢?如果忍耐也沒辦法解快問題,那就不要忍耐,而改采不理它的方式──「被知的都不是」!也就是把它丟掉。事實上,把問題丟掉也是一種解決的辦法。有時候,你沒辦法,是因爲你不會丟,一直把問題放在口袋裏;當你能夠把它丟進垃圾桶裏,就是解決了!(摘錄整理自20061204共修)(莉華、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中華文化 價值系統 忍 教育方式 觀念 地下組織 內心 沖突 糾結 feeling 血氣方剛 年輕人 解快問題 被知的都不是 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