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實知」的入定就是「皈真」
梁乃崇教授
以前我教大家「被知的都不是」的入定方式,是「皈元」;其實也可以由「如實知」入定,就是「皈真」,這兩種方法是不同的。以前,華藏祖師教我們兩種方法:「皈元要訣」與「皈真要門」──這兩個法的方向和模式是完全相反的。
「皈真」面對的是「被知」,而「被知」有虛也有實。當「被知」距離「能知能覺」愈遠,就是愈「虛」;當「被知」距離「能知能覺」愈近,就是愈「實」。一般人大概都很「虛」,因爲距離「能知能覺」很遠!
我舉吃巧克力爲例,讓大家知道怎麼樣由比較「虛」的「被知」,慢慢地進入「實相」──這是在幫你們把這個曆程指出來。其實,這個曆程就在你們心裏,只是你們沒有好好地去檢查它,不知道那是一個漸進的曆程和軌道。
當我們說「巧克力」時,這個名稱,只是一個語言和符號,它在虛、實的位階中,是屬于比較虛的。而當我們看見一顆包著漂亮包裝紙的巧克力糖時,這時候,它在我們心靈層次上,比起「巧克力」這個名稱,要更加如實了。
接下來,我把包裝紙打開了,裏面的巧克力露了出來,是咖啡色的、長方形的;拿在手上,手有感覺;用鼻子聞一聞,有巧克力的香味。這個時候,在我們心中虛實、真假的尺度,「露出來的巧克力」是不是比「包著包裝紙的巧克力」,更加真實了呢?
然後,把巧克力咬一小口,含在舌尖上,此時,我們都嘗到了巧克力香濃和細膩的美味,它好像可以讓你很有能量,因爲有一股陽光的熱力在裏面。這個feeling就是自己的feeling,每個人品嘗的時候,自己心裏都會有清楚的感覺。那個在舌尖上散發開來的滋味,也是巧克力;然而,含在嘴裏的巧克力,是不是比在手上時,又更加真實了?
此時,我們又再進一層:自己對那巧克力的feeling──已經與巧克力無關了,是你的feeling哦!當然,你的feeling是巧克力引發、啓發出來的──自己再專注地去品嘗、體會、融入那巧克力的feeling裏面去……接下來是什麼,就不能說了,不可說了。
這段曆程,就是我把巧克力從「假」到「真」的演變過程給指引出來;同時,我們也發現自己心中有一個「真假的尺度」在那裏演變。這整個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巧克力都是「被知的」,但愈來愈靠近「能知」──這樣的過程,就是入定,是屬于「叁摩缽提的入定」,是「出菩提路的入定」。
當你真的融進那巧克力的feeling,那巧克力的feeling就可以拿來用,它是可以有法力的。(本文摘選自20070319周一共修)(莉華、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被知的都不是 入定 皈元 如實知 皈真 華藏祖師 皈元要訣 皈真要門 能知能覺 實 虛 被知 實相 巧克力名稱 語言 符號 feeling 品嘗 體會 融入 不可說 假 真 真假的尺度 叁摩缽提的入定 出菩提路的入定 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