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就是與學習的對象起共鳴
梁乃崇教授
華德福教育的重點就是在教「連結」,但他們稱之爲「共鳴」。例如:他們教小孩子認識植物,就是在教他們如何與植物産生共鳴和對話。
最近有一位夏威夷來的華德福老師,教他們如何進行曆史與地理的教學。他們的教法是非常真實的,與一般的教法不一樣。地理是什麼呢?地理就是「空間」!老師們會引領學生體會空間,就從身體所在的教室開始;然後,學生們再將自己對這個空間的感覺畫出來、呈現出來;而後,空間再擴大到教室外面、學校外面、生活的環境……。學生們從身邊的空間開始,感覺自己在裏面、感覺人們在其間進行種種食衣住行的活動──這個內容就是地理。當你要去感覺這些空間的時候,你就是在跟這個空間産生共鳴。
老師們經常帶學生們逛學校附近的環境、到山上、到海邊;回來以後,再將你今天對走過的地方所産生的共鳴,用藝術媒材把它表達出來──可以是繪畫、泥塑、歌唱。例如教學生用泥塑方式呈現宜蘭地區時,你可以做出當地的地形圖、鳥瞰圖,或者是你身在某一個地區,走在地面上時,所感受到的人們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的種種活動。地理是空間,人們所有的文化、藝術種種活動都在裏面──這樣的地理課是多麼的豐富有趣啊!透過這種方式學習,學生將會是多麼開心、多麼歡喜啊!
那麼曆史要怎麼教呢?曆史就是「時間」。時間對孩子而言是很抽象的,我們很難告訴孩子什麼是一百年、一千年;而華德福可以把時間變成畫面,他們怎麼做呢?老師把一個孩子叫到臺上,然後再找一個孩子排在旁邊,當成媽媽;接著再找第叁個孩子排在媽媽的旁邊,當成奶奶。每一個人代表叁十年,從自己、媽媽、到奶奶,這樣就差不多是一百年了!一千年怎麼辦呢?把班上叁十個學生全找上來,要他們分別扮演曾祖母、曾曾祖母、曾曾曾祖母……,這樣就是一千年了!這就是時間!好有feeling的曆史課哦!
老師教學所選用的媒介,必然是小孩子接觸過的、有feeling的、能夠直接面對的真實的人事物;從最靠近孩子們身邊的事物開始,引領他們與之産生共鳴,然後再逐步開展擴大……這樣的教學,就變得好有味道、好有意思哦!
我聽到這樣的教學方式,真的好佩服!這不就是我一直在強調的──教學要有feeling嗎?以前我也曾經教大家feeling的遊戲,可是那時候還只是用一些語言、文字,來設法使大家將feeling連起來;現在我們看華德福教育,則可以運用語言文字以外的許多媒介──如身體、各種藝術方式、環境,來引發孩子們的feeling,並且每種學科教學都如此。
華德福這樣的教育,其實就是我現在所講的「連結」。他們就是在做連結──與學習的對象産生共鳴、産生feeling──這些feeling都是連結。如果你學習時沒有feeling,就是沒有連結産生;如果你能夠進入feeling,那學習就是直覺的,不會覺得傷腦筋的。(摘錄整理自20070305周一共修)(莉華、憶玫、滿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