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在金融市場中修「以境驗心」

  

在金融市場中修「以境驗心」

  

梁乃崇教授

  

人生中所遭逢的各種事情都是修行驗心的好題材。近來全球話題不斷的即是金融市場的風風雨雨,很多人都賠慘了,說是客觀環境使然;而我們不也說「世界是各人心所現」?那麼,影響賺賠的因素究竟何在?

  

要在金融市場裏賺錢,要有一個系統的操作方法;有一套方法還不夠,你還要能夠先找出自己的「反應模式」,並且脫離它。面對金融市場的各種變化,你的心裏會有各種不同的反應,而這些反應就是你的習性──人們在遇到某種狀況時,某種習性就會出來;那個習性,可能是一大串的認知和執著所構成的,它促使你遇到某種狀況就必然有某種反應;而這個「反應模式」會一直控製著你,這也是一種煩惱!這一類的煩惱,沒有進入金融市場是不會出來的;只要進去,它就會出現。

  

這個「反應模式」有兩大類:一是恐懼──擔心虧錢;一是貪欲──想賺很多錢,這兩種習性在心裏交戰不已。你若想要在金融市場裏操作成功,首先,就要把你的習性先檢查出來,然後一個個地把它清除;如果還沒有清除,就不可能成功。

  

此外,我還發現第叁種:「有住模式」。只要你是「有住模式」,必然完蛋,就算你開頭有賺錢、當中有賺錢,但最後的結局一定是完蛋。這也是煩惱──是更深的煩惱!

  

我用金融市場舉例,因爲金融市場其實很像人生的縮影;一個人如果沒有清掉這些煩惱──恐懼、貪欲、有住模式(執著),而想在人生中成功,想要健全成熟「我相」,那根本是緣木求魚的事!有些煩惱,沒有特定情境的演練,是看不到也清除不到的。

  

最近,我一直在了解金融市場,並且模擬操作,但沒有真的進場。雖是模擬,但我很認真,並且發現了自己內心的一些煩惱,正在清除中;這些煩惱,在別的環境還發現不了,還以爲自己已經做得不錯了。

  

我每天會做事後的分析及檢討,並且寫筆記,往往都要寫滿兩、叁頁;因爲這麼用功,我才找出「有住模式」,不然是找不出來的。我發現在金融市場中以境驗心,速度好快哦,比拿生活中的事情來驗心還快,一下子就檢查出來。

  

什麼是「有住模式」呢?你只要有「推測」——預測漲跌,就是「有住」!「菩薩若心住于法而行投資,如人入暗,則無所見」,當你預測會漲,你所看見的任何現象,都會把它解釋是成上漲的證據。例如:你看股市會漲,結果下跌了,你就會把它解釋成「跌深漲更多」,而且這個跌對上漲是有幫助的。如此一來,你就看不見真相了,所有你看見的,你都會把它拿來當成支持你的看法的證據,這個就是「有住」!就是「如人入暗,則無所見」。

  

如此一來,在金融市場中也可以修行──它可以是很好的工具,拿來檢查自己到底是「有住」,還是「無住」。在金融市場裏,竟可以看見《金剛經》的義理,真是太有趣了!(摘錄整理自20070430周一共修)(莉華、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修行 以境驗心 金融市場 系統 操作方法 反應模式 反應 習性 認知 執著 恐懼 貪欲 有住模式 我相 緣木求魚 煩惱 情境 演練 清除 健全成熟 菩薩 真相 證據 有住 推測 預測漲跌 無住 金剛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