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人要有防範未然之洞見
梁乃崇教授
「曲突徙薪」的意涵,讓我們明白打火救急是治標,斧底抽薪才究竟。
但是,已經習慣救火模式的一群人,你若要帶入防火模式,必然會引發他們的反抗或排斥,因爲他們看不懂;此外,他們也會不習慣,覺得你在幹擾他們。即使你要開導他們接受新的模式,光是解說而已,就會使他們受不了,因爲救火已經成爲他的生活模式、工作模式,而這個模式也在他們的生命中根深柢固,他們根本看不見什麼是「防患未然」;他們所思、所想、所做的決策和行動,全部都是在救急。就像醫生,治標和治本的思惟和考量是不同的。治本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你只會治標,要你改變去治本,其實會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們所生存的這個環境,大部份的人都是「救火模式」而不是「防火模式」;而且救火救得轟轟烈烈、熱熱鬧鬧。此外,救火的人所做的事很容易被人看到,他的成果、績效也很具體,所以這種人比較容易受到重視。
但是,一個企業組織的領導人如果沒有眼光,看不出這兩種模式哪一個重要,那麼這個企業就會陷入救火模式。這種情況的組織混日子是可以的,但要做得出色就很困難了。我知道有一些企業的負責人,他們用的就是「防火模式」──讓發生的問題從此以後不再發生,並且持續不斷地朝這樣的方向去努力,這樣的企業就會成功。
雖然大多數的人是「救火模式」,但一群人裏面,還是有人天生就是防火模式。一個組織的領導人如果看到這樣的人,你就要提拔他,把他放在比較重要的位子,那麼「防患未然」這個模式就會被帶動起來。
有些天生會防患未然的人,對于自己爲什麼會這樣做,有時候也搞不太清楚;當他們遇到與自己主張不同的人時,往往無法提出清晰的論述來說服別人。這樣的人聽了以上的解析之後,應該就會解開心中的郁悶,豁然開朗起來。
如果我們把防患未然的人調回公司裏擔任主管的工作,那麼原先那些救火的人會怎麼反應呢?因爲他們會變成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一定會排斥;但如果老板有防範未然的洞見,讓喜歡救火的人知道反抗無效後,他們必然會另外尋找可以發揮的舞臺,到其他公司求發展;而會接受他們的公司,表示還不懂得防範工作的重要。
我們必須能夠這樣觀察,而且觀察之後所獲得的心得,還要能夠整理成清楚的理念,來跟大家溝通,這樣人們才會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
觀念的厘清與溝通在團體中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個重要的理念無法透過說明使大家都明了,就無法使大家朝同一個方向努力。(本文摘選自20070423周一共修)(莉華、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領導人 防範未然 曲突徙薪 治標 斧底抽薪 救火模式 防火模式 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