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菩薩大乘要懂得「領導」
梁乃崇教授
佛法裏面有叁個層次:聲聞乘、辟支佛乘、菩薩大乘;故修行也分成這叁種層次。
要修菩薩大乘的佛法,修行者得進入「衆生相」。所謂「進入衆生相」,是指修行者的「我相」與「人相」都已經健全了,然後又能夠超越,進而進入了「衆生相」。我知道有些人,「我相」與「人相」並不健全,但是就進入了「衆生相」──這樣的人並不算真正進入「衆生相」!一定要「我相」與「人相」都健全了、超越了,然後再進入「衆生相」,這種層次的人才適合修菩薩大乘。
如果一個人還停留在「我相」,「人相」一點都沒有進入,這樣是連聲聞乘都不適合修的;當一個人的「我相」已健全、超越,然後進入了「人相」,有這樣的水准就可以修羅漢乘和辟支佛乘。
菩薩乘的人有什麼特質呢?《維摩诘經》裏的維摩诘居士不論到那裏,都會做「衆中尊」。「衆中尊」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領導」──他不一定要做領導者,但他是具有領導的能力、素養及鑒賞力的人。
佛的十個尊號中的「世尊」──世間最爲尊貴的;以及「天人師」,這兩個也與「領導」有關。
我們常常講「領導者」或「領導人」,這樣的名詞代表一個意涵:仍然停留在「我相」層次。如果已經超越了我相、人相,進入了衆生相的層次,「領導」指的就不是一個人,而是指個人具有的領導的能力、素養,及鑒賞力。
當一個人具有領導的能力、素養,及鑒賞力時,他對領導這件事,是有能力的、有素養的、有鑒賞力的,即使他不是一個領導人,但是,對于一個人有沒有把領導這件事情做好,他是有鑒賞力、有批判力的。
所以,在這裏我要定義,所謂的衆中尊或領導,就是指個人具有領導的能力、素養,同時也具備了領導的鑒賞力。(本文摘錄自20080107周一共修)(莉華、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佛法 聲聞乘 辟支佛乘 菩薩大乘 修行 我相 人相 衆生相 衆中尊 領導 能力 素養 鑒賞力 批判力 世尊 天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