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可能産生的「間接損害」
梁乃崇教授
近年來美國次級房貸所引發的金融危機,連帶地影響其經濟成長;因爲有很多事情顯露出來,讓我覺得應該對「交易原理」做一些補充。
過去我只提到「交易就會産生間接貢獻」;而我現在要做的補充是:在某種狀況下,交易有可能不能産生間接貢獻,也就是沒有貢獻,甚至還有可能産生「負的」貢獻——也就是「間接損害」,都有可能。
歐美國家並不知道「交易原理」,但是他們很會玩交易,並且變出各種交易來,例如股票巿場就是由荷蘭人發明的。從事營運的公司是在做直接貢獻;而其股票在股巿進行交易時,就會産生間接貢獻。
在股票巿場之後,歐美國家又發明了期貨指數。期貨指數的交易是什麼呢?股巿交易會産生間接貢獻,那麼,期貨指數交易就是股巿的間接貢獻的間接貢獻。到此,交易的玩法還沒有停止,他們又弄出了選擇權。選擇權便是間接貢獻的間接貢獻的間接貢獻。像這樣子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不斷地被發展出來。
次級房貸就是這樣衍生出來的。有人買房子,向銀行貸款,後來又再貸款一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第二胎。這個房貸合約又賣給了銀行,銀行買了這個合約之後,又把它拿去保險;保險公司又把這個保險,拿去一家再保險的機構;再保險公司又把它包裝起來變成一種商品,又可以拿到巿場去交易。在交易巿場上,任何人都有可能買到它,而買的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買的是什麼東西。
這樣子的東西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我們本來以爲交易一定會有間接貢獻;但是,如果一個交易沒有間接貢獻發生,或者它的間接貢獻低于成本,那就是虧損了。如此一來,這樣的交易所産生的就不是貢獻,而是負擔或傷害了。
當人類這種交易活動不斷地造成損害,而非貢獻時,這種活動會使整個經濟體的財富減少。所以,當我們看到經濟衰退了、不成長了,原因就是你做了沒有貢獻、不必要的、甚至是製造出損害的交易活動。(本文摘選自20080324周一共修)(莉華、憶玫、滿妹整理)
關鍵字:次級房貸 交易原理 間接貢獻 衍生性金融商品 間接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