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生機蘊涵于演化曆程
梁乃崇教授
中國大陸興起,世界經濟秩序面臨了重新洗牌的局勢;科技日新月異,許多傳統産業則是濱臨被淘汰的命運;現代交通與通訊,模糊了地球上國與國之間的界線;許多熟悉的事物,以愈來愈快的速度從我們的身邊消失。
人們開始憂慮自身的競爭力,不知該如何面對那不可知的未來。許多聲音都說,國家的實力植基于教育,于是慌亂的人們以饑荒的心情急忙地爲孩子安排所有熱門的學習。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教育改革在臺灣社會紛紛擾擾了許多年,卻仍然沒有找到令人滿意的答案。未來充滿著無以計數的變化,人類要如何跨出下一步?
目前教育最根本的問題出在那裏?以我的觀察,就是許多的學習,我們都只教給孩子人類文明演化出來的結果,而將其演化的曆程刪除。如此一來,我們便失去了學習最重要的部份──文明背後運作的生命力。
這種情況,就好像只管采收果樹的果實,至于果樹是怎麼生長出來的,則完全不與理會。一個果子是如何從「無」到「有」呢?生命肇端于一顆種子,而後伸展出綠苗,再經過慢慢地成長、茁壯、開花、結果;農人則在這個過程中付出心力、灌溉、除草、施肥……。渾圓飽滿、色澤鮮麗的果實之所以能夠累累地挂滿樹頭,其實是彙集了許多層面力量的滋養;而果樹本身亦展演了一段奇迹般的轉化曆程。當人們的注意力只關注于怎麼將果子吃掉,而忽略它整個生命曆程,此時,含在口中的水果,是沒有生命的,因爲它的生命之流被切斷了。
教育最核心的菁華是什麼?是「演化」!學習者要親身去經曆演化的過程,才有機會觸碰到這個部份;至于結果,只是附帶的效益而已。唯有經曆演化的過程,學習的人才會由生澀轉爲成熟,並能獲得人類文明發展曆程中的生命力。學習最重要的,是自我內在生命力的啓發,這樣的動力,在親身跟隨前人走過的演化曆程時,便會被引發出來。當這股內在的生機活躍起來之後,面對不可知的未來,人就可以開展出任何無限的可能,而不限于人類過去曾經有過的經驗,只要你喜歡,便能夠有更多的創造和發明。
當教育的重點,只放在文明成果的灌輸時,其背後蘊涵的精彩的演變力量便被截斬。學生所面對的,僅只是一層又一層的「模子」,我們的教育,就是要將所有的孩子通通塞進這些模子裏面。這樣的學習,是痛苦而無奈的,因爲,孩子的生命力在這樣的環境裏是被催殘、扭曲的。當代世界的教育,大多都陷在這樣的偏頗之中。
而今,許多人都企圖要爲出了問題的教育找出解決之道。但是,如果沒有看到問題産生的關鍵點,那麼,不論怎麼努力,都將是徒勞無功。所幸的是,八十多年前在德國,有一位魯道夫˙史坦納(Rudolf Steiner),他已經掌握到教育重要的核心精神──演化,並創辦了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他的理念和方式,是真正能夠替人類的文明開拓生機的。
華德福教育系統的設計,是將人類文明各階段的主要特質(從石器時代一直到現代科技),濃縮在十八年的課程裏面。這樣的構想,十分令人欣賞。幾年前,我有一個驚奇的發現:胎兒在母親懷孕的十個月當中,就是從一個單細胞,逐漸演化成人類。這整個過程,地球是以好幾億年的時間演化才形成的。然而,生命竟然如此地神奇,短短的十個月內,這場魔術就在母親身體內從頭到尾重新演化過一遍。當我把「生命在地球的演化史」和「胚胎在母體中的成長過程」兩者放在一起看時,便不禁發出連連的驚歎:生命實在是太奇妙了!
而華德福教育更把「演化」和「教育」連接起來:胎兒在母親身體裏面時,還是個個體;等到分娩之後,嬰兒就進入人類的社會組織之中,這一步,同時也跨入了人類的整體文明裏面。
地球上,人類文明的發展,至今大約走了一百萬年。這一百萬年的曆程,我們用十八年的時間,讓一個孩子走完,應該沒有問題。爲什麼呢?幾億年的生命演化都可以用十個月輪轉一次;一百萬年用十八年演過一周,應是綽綽有余的。從人類文明發展的演變與衍生來看,演化式的教育,才是文明之所以能夠充滿旺盛生命力的根本原由。
演化的精神,不僅被設計在華德福教育的整體結構裏,它還細密地落實在課堂的教學之中。舉一個例子:他們批評現代教育教導學生植物學的方式是錯誤的。老師從外面挖了一棵連著土壤的植物,做成盆栽,拿到教室裏。我們看來那已經很好了呀!因爲臺灣的教育方式搞不好連整株植物都看不到,只能看到剪枝、圖片或文字敘述而已。爲什麼魯道夫‧史坦納認爲這樣還是錯誤的呢?原因是:植物與大地是一體的,它不能單獨存在,把它挖起來,就切斷了它的生命源頭。更糟的是,這樣的展示隱藏了一種可怕的訊息在背後:學生只看見植物,沒有看見大地,如此一來,人們目光只會專注于取用成果,對土地一點都不會愛護。錯誤觀念代代相傳,就是造成今天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的主要因素。
現代教育只要「結果」、不問「過程」的態勢實在太嚴重,若能做一些調整,情況會改變的。思想、文明的傳遞,不能只給「答案」;人類尋找生命出路的「演化曆程」也必須一並呈現!否則,割裂的學習方式是與心不銜接的!是沒有生命力的!它給人的感覺就是:那是外來的、與我無關的!
爲什麼「演化」是教育的核心主軸呢?爲什麼親身經曆過「演化」,就能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呢?因爲「演化」,是人類心靈能力的本然。華德福教育最精彩的地方在那裏?在于他們對于人的心靈發展曆程有著十分精細的了解和掌握。以下,我就以華德福教育的母語教學方法來做說明。
《教育的藝術》這本書介紹華德福教育體系教導兒童學習外語的方法,就是要掌握到一個要訣:幼兒是如何學會「母語」的。教幼兒語言時,絕對不教認字、寫字,而是只讓他「聽」和「說」。目的是要使他能夠將外在的「音」和他內心感受到的「feeling」連結起來。教導者每發一個「音」,其心中都要伴隨著相關feeling的散發,不能單單只有那個「音」。比如說:當他說「愛」時,內心就要有「愛的feeling」傳達出來,這時孩子就會將內心感受到的「feeling」與那個「音」對應起來。如此一來,根本亳不費力地就能記憶了。
我們內心發展的過程是先有feeling,然後再形成圖像、符號、思惟。初源的基礎穩固、確立之後,才能發展後面的,就好像蓋樓房,一定得等一樓蓋好了,二樓才能繼續蓋。當兒童掌握內心feeling的基礎建設穩固後,往後的學習就能又快又好。如果提早學習「讀」和「寫」,他就會跳過基礎階段,一下子進入圖像思考,這樣的學習就會又費力又辛苦了。
學習的心法是什麼?就是要把外在的「被知」與內心的「feeling」連結起來,這樣的學習才會快,否則,那些與你無關的外面的東西,很快就會被你給遺忘。「直覺」、「feeling」是修行的關鍵處,同時也是學習世間事物或學問的萬能鑰匙。
Feeling是每個人的本能,從小baby就有。現今的教育製度沒有重視它,反而削砍它,所以學生都是愈學愈不會、愈學愈笨。很多好學校裏的好學生會自殺,就是因爲教育違反了生命的本然,摧殘了生命,才會造成這樣的遺憾。
現代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就是遺失了「學習」在人的心裏是如何發生、如何運轉的重要環節──feeling。由于人們對于心靈沒有細膩且深入的了解,致使「教育」演變成只是不斷地灌輸大量的知識給學生,以爲告訴他們這些名詞,其中所蘊含的所有內容就會絲毫不減地傳遞完成。然而,事實上是這些「名詞」裏是沒有東西的。大家心裏的feeling還沒有機會生起,就被一大堆符號淹沒,于是糊裏糊塗地記憶大量的名詞和計算公式。那些沒有與內心産生連結的知識,是沒有生命力的,只能堆棧在大腦裏,任由蛛網橫生,很難有什麼用處,這就是爲什麼教育會變得無趣且沈重的原因。
把問題的本質做究竟且徹底的了解,是很重要的工作,唯有如此,才能持續不斷地掌握住對的方向。現代的教育到底那裏出了問題?以上整理出來一個事實:「學習」是一個「過程」,像「流水」一樣。起點,一定要有feeling發生;feeling的發生,必須親身經曆;然後是連結公訂「符號」,以利人際溝通和交流。這樣才算是完整而有效的「學習」。現在的人,卻把「學習之流」切斷了,只抓住「學習」的外殼──「文字符號」,遺失了「學習」的核心──「feeling」。
古文明慢慢消失的原因,就是這個地方做錯了。所謂的「文明」,累積了大量的文字,而延續傳承的教育方式又抓錯了重點。人們背上扛著「金光閃閃」的經典奮力向前,卻和自己內心深處的feeling斷了線;真正要延續的,應該是「心」,人們卻緊緊抱住那個「外殼」。于是,先哲智慧的生命力無法傳遞下去,文明只能逐漸走向死亡一途。現代的教育,已經走偏方向了,若不回頭做調整,再怎麼輝煌的文明,也終將把自己送上墳場。現代教育培養得愈是「成功」的人,其內心的feeling愈是被摧折狙殺。當人心中的feeling被砍伐殆盡之時,也就是人類文明結束的日子。
相反地,如果人們都能夠回到心靈深處、活化自己的feeling,那麼,大家就可以一起共同使文明生生不息地展演與生發,這就是菩薩「出菩提路」時所玩的創造遊戲。從佛法的角度來看:整個宇宙、整個法界,一直都在進行著「叁摩缽提」(演化)的創造曆程!透過這個過程,菩薩們心中的「真」、「美」、「善」,便得以流現于世間,使世界成爲一個美好的淨土。(莉華整理)(原載佛學與科學期刊第六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