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做到真正的實修念佛?

  如何做到真正的實修念佛?

  明證法師開示:其實不僅佛法要實修,世間法也要踏踏實實做,才可能有成就,就算修邪法、修惡法,不下功夫也不行,這都是一定的道理。所以實修可以說貫穿于一切世間和出世間的事業,因爲不踏踏實實地做,什麼事情也做不好,即使簡單的事情也做不好。在實修過程當中,當然有戒、有定、有慧,戒定慧叁個方面,也當貫穿其中。

  所謂戒就是不能做錯了,要按照正確的方法做才可以,如果按照錯誤的方法做,當然就不會有效果,或者只會有相反的效果。所謂定就是要專心致志,要心無旁骛,不能夠腳踩兩只船,不能夠貪多嚼不爛,不能夠動不動就轉移目標,那樣做什麼事情,也不可能深入,不可能有很踏實的收獲。所謂慧,做任何事情,一定有方法、有竅門、有關鍵,需要研究。我給大家舉世間法的例子,舉一個極其尋常、極其簡單的例子,就是煮粥,佛教裏面早晨都是喝粥的,說粥有十利,饒益行人,因爲粥好消化,早晨起來喝粥,對身體大有好處,再說粥的種類很多,如果你喝白米粥喝得煩了,你可以放其他的東西,換一種其他的煮法。有的人煮了一輩子粥,不是太稠就是太稀,要不然就煮糊了,因爲他沒有下功夫,不研究。你放一份米,煮成什麼樣的粥,應該放幾倍的水,心裏應該明白,我們做幹的大米飯,如果是好大米,一般來說要放叁倍的水,也就是說你一碗米放到鍋裏,然後再舀叁碗水,就好了,不用多也不用少。如果你想稍微幹一點,那麼水減一點點,如果你想讓飯軟一點,因爲給小孩或者老人家、病人,稍微軟一點,但是並不是稀飯,還是飯,那麼就多放一點,米如果特別好就少飯一點,如果屬于粗米、糙米,那麼多放一點,就這麼簡單。如果你放得太多了,水放多了就變成稀粥,就不是米飯了,如果水放少了,就太幹了,時間長了就糊了,時間短了就成了夾生飯。世間法裏邊天天吃飯,也要有講究,因爲有的人經常做這些事情,乃至客人到了以後煮粥,卻煮糊了,因爲從來不用腦子,或者把粥放到鍋上,自己去做別的事情,忘了這回事了,等回來一看呢,冒煙了,冒煙也有搶救的辦法,搶救的辦法他也不知道,所以就沒辦法了。如果糊得不厲害,趕快把蔥切成幾段,插到米上就好,再把蓋子悶住,把鍋拿起來,放到水盆裏,讓它立刻降溫,那個糊味就被吸到蔥上去了。什麼事情都有竅門,要去學習。

  佛法是成佛的方法,哪有那麼簡單呢?比如說念佛,一句阿彌陀佛誰都會念,從老人到小孩子,沒有一個人不會念的,就算啞巴,他心裏也會念。可是就是這一句佛號,好多人,怎麼念還是念不好,念了好多年,還是半瓶子醋晃晃蕩蕩,你說他沒有念佛吧,他有一下沒一下總在念,你說他念得好,他經常忘了,念的時候也不攝心,有口無心,如果這樣念下去,念十年、十幾年,又有什麼大用。念佛,裏邊要有講究,一般來說有兩種,根本的方法互相配合,一種叫專念,一種叫兼念。所謂專念,就是在這一個時間裏邊,別的什麼事情也不做、也不想,就是一句佛號,念一句要聽一句,一邊念一邊聽,這是專念的方法。爲了能夠攝心,在專念期間,對于初學者,功夫還沒有成片,可以分割成一些小的時段,上來就想十分鍾、二十分鍾、叁十分鍾,乃至一個小時,一直念下去,不可能,你走了思,自己都不知道,所以要把時間適當地分割成一些段落。好比說,一分鍾先爲一個段落,實驗上幾個小時以後,增加到兩分鍾、叁分鍾,乃至五分鍾爲一個小節,繼續念,意思就是說我在一分當中可以不起雜念,偶然起一個,我很清楚知道它是什麼,我來臺灣幾次,組織佛一都是這樣念的,大家都認爲效果很好,它不可能不好,一分鍾能打多少妄念,心裏面很清楚,一般沒開始鍛煉的時候,能打叁個妄念,最多叁個。念佛比較有功夫的老菩薩,一分鍾內沒有妄念,乃至五分鍾也沒有,如果平時不怎麼念佛的人,一分鍾當中,可以起一個妄念,或者叁個妄念,一般不會超過叁個,兩分鍾就會多一點,可能四、五個,如果叁分鍾就有五、六個,如果七分鍾可能會有七八個、十來個,而且如果是專門念佛,我問他:“你剛才打了幾個妄念?”他是知道的,因爲打一個妄念,壓一個指頭,再打一個妄念,就再壓一個指頭,兩只手壓下來,十個指頭,你超不過十個妄念,夠了,而且我們要問,你每一個妄念都在想什麼,其實當時一閃就過去了,後面回憶起來可以知道,自己當時那個閃念,它的內容是什麼。平時我們大家胡思亂想想一整天,你問他想什麼,他也說不知道,因爲沒有注意,所以即使我們有妄念,仍然在專注狀態當中,居然能夠知道幾個妄念,而且每個妄念的內容是什麼,這已經比較安靜,比較有一點點修定的意思了,就這樣,一分鍾一分鍾地增加上去,看看你一個月之內能加到幾分鍾,不要著急,著急也沒有用,因爲功夫是磨練出來的,僅僅有這樣的方法,夠不夠呢?遠遠不夠。慢說早晨你念十分鍾、二十分鍾、半個小時,就算你念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如果白天不念的話,也永遠不可能功夫成片,因爲功夫成片的意思就是永遠念佛,只要人醒著就在念佛,這叫功夫成片,所以你如果白天不念,你怎麼能建立功夫呢?好多人都不知道這個方法,念佛念了多少年,念的時候還可以,不念的時候就完了,妄想紛飛,那你怎麼能夠達到功夫成片呢?而沒有功夫成片做基礎,往生就會沒有信心,不是不能往生,是沒有信心,自己不敢確定,我必定往生。修定也沒有信心,因爲坐在那裏,會不斷地打妄想,開發智慧,開悟更沒有信心,甚至持戒也沒有信心,所以練習念佛功夫成片,對我們的修行至關重要,如果能這樣老老實實地修,才叫實修。

  下面介紹兼修的方法,除了早晚定時段,專精念佛以外,其他的時間應該怎麼辦?其他的時間主要是保證自己念佛這一條線不間斷,從早晨睜開眼睛,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當然念的速度,和念哪一個名號,自己來確定,因爲每一個人並不見得一致,這裏邊有一個問題,就是佛號會忘掉,念佛的這件事情被忘掉了,被其他事情沖掉了,怎麼辦呢?立刻提起來,怎麼樣才能提起來呢?就要有辦法,出家人好辦,手裏拿念珠子、撥珠子,如果不撥就知道自己丟了,當然也不是每次都能想起來,有的時候手裏一直在撥,但是已經不念佛了,念什麼那就不知道了。所以還是要有辦法,方法就是不斷地提,丟了,拉回來,丟了,拉回來,不斷地提起念佛的念來,這樣忘掉念佛,就會越來越少,念佛的時候就會越來越多,然後在不同的場合、地點去鍛煉,乃至于買東西、走路、上班、說話都要念佛,回到家裏,切菜、做飯、到衛生間、洗澡、穿衣服等等都要念佛,任何時候都要念佛。有的人說,洗澡的時候不能念佛,到衛生間不能念佛,我告訴你,如果你認爲那個時候不能念佛,你的功夫就不能成片,因爲少了一塊時間,那個時間也要念佛。有一次一位男衆問我:“是不是做房事的時候也要念佛?”我說:“是。”他說:“念不下去。”我說:“你功夫不行。”念佛要貫穿人清醒的所有時間,乃至要把念佛深入到夢中,在夢中也能夠念佛。念佛好了,是一種什麼狀態,佛號自動在心裏邊不間斷地念,旋律就是平常自己習慣于念的那一種,不可以老換,只用一種方法。比如說,大家習慣于念四字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你就老用這一個速度,偶然到道場裏邊,隨喜大家在一起念,也沒關系,嘴巴是那樣念,心裏還是自己的這個速度,兩個一起進行,沒有任何問題。如果你用唱念的方法,阿彌陀佛,你就老用這個調子,如果你用另外一種六字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你也老用這個調,不要變,而且不可以幾種佛號夾雜在一起,要念釋迦牟尼佛,從始至終念釋迦牟尼佛,要念觀世音菩薩,從始至終一直念觀世音菩薩,這樣才比較容易功夫成片。就好像我們有一架自動念佛機在心中,時時刻刻反反覆覆在播放,沒有休止,那你想,你做什事情的時候,這個機器會停止呢?由于不會再停止了,才叫成片了。所以佛號一定會貫穿生活的方方面面,什麼時候都在念,不會停止,乃至于我們生氣的時候、有病的時候、跟別人吵架的時候,仍然可以聽到自己那個念佛機在響,因此你生氣生到一半,就不會再生氣了,因爲很可笑,心裏念著佛,表面怎麼跟人家生起氣來呢?然後笑一笑就不生氣了,這樣練習功夫,就把念佛和修定結合起來了。其實念佛就是修定,乃至于我們在誦經的時候,一邊誦經,這句佛號仍然在進行,看書的時候,看佛教的書的時候,看經典的時候也在念佛,思維其義的時候,仍然在念佛,這件事情很多人說不可能,完全可能,沒有問題,你去做,就會知道,做是什麼意思?做就是實修,就是按照這個方法去落實修行,這就叫實修。

  說到道場裏邊的義工,道場裏邊的義工是來修福報的,因爲在道場裏邊做事情,等于供養十方叁寶,供養十方叁世一切佛,因爲道場要弘揚佛法,道場要做佛事,如果我們莊嚴道場,各個方面都弄得幹幹淨淨、整整齊齊、莊嚴肅穆,那麼其他的信衆一來,一進佛堂,雖然不大但是小巧玲珑,每一件東西都擺在適當的位置,看了以後使大家心裏面肅然起敬,不由自主就想拜佛、念佛,這就是道場的功德。但道場的功德從哪裏來?就從我們義工點點滴滴的具體勞動當中來,大家來,當然就是要修福報,可是如果你懂邊做事,邊念佛,那就更加殊勝了。掃地,你在念佛;做飯,你在念佛;服務大衆,你在念佛;領衆、上課,你在念佛;做佛事、忏悔,你在念佛,什麼時候你都在念佛,你這個義工做得頂呱呱。爲什麼?沒時間說閑話就不犯口戒,句句都是阿彌陀佛,就是清淨意業,時間長了,一定開發智慧,身口意叁業完全純淨,這樣修行多好!義工在道場裏邊,有兩件事情可能最難把握,習氣最難改正,其中一件事情,就是說話太多,人說話太…

《如何做到真正的實修念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