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得知選擇適合自己的修行法門?

  請問明證師父,如何得知選擇適合自己的修行法門?

  明證法師開示:佛法一共有五十二個次第,層次是不一樣的,但是法六是無量的,好比菩薩修六度,你在開悟之前,從一信佛就修六度的,那麼你開悟以後,悟後起修還是六度,然後你修得很高了,修到初地菩薩,初地菩薩再往上修,還是六度,它不會超出這個範圍,六度就是成佛的方法,但是,前面修六度和後面修六度,層次已經不一樣了,好比我們學數學,小學也學數學,大學還學數學,內容當然不可能相同,那到底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法門,或者說,什麼樣的法門適合自己呢,六度法門就適合你,因爲不管低層次還是高層次都用,問題是你要知道自己現在修到哪個層次了,這個比較主要,大的分爲五個階段,十信是信位,然後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這是五十個,然後再加上等覺,妙覺兩個,一共是五十二個,這是平常我們所說的,五十二個通途的次第,當然有些不同的經典,說法可能就有一些差別,這是完全允許的,那你首先要知道自己在五十二個次第當中,在哪一個層次,一般的人,我給大家說,這個其實很簡單並不難,如果你死心塌地信佛,不會再信別的教,不會不學佛,這一輩子肯定是虔誠的佛教徒,信不會動搖,那你基本上已經進入了初住,我說信位滿足了,前面十個滿足了,最少是在初住,也就是說,你已經住在佛法當中了,不會再住到外道法裏,可是你沒有開悟,所以,你的層次就在,信位滿足以後還沒有開悟,這個之間開悟在哪個層次呢,開悟在七住,七住就是大乘菩薩修行,五十二個次第的,第十七個次第,有人說,不對,一開悟就到了初地了,初地也沒有錯,初地仍然屬于見道位,但是七住呢,是剛剛進入見道位,而初地呢是見道位已經圓滿,就是這樣的區別,就好像有一個人,他是學生,我也是學生,那個學生剛剛入小學,你不能說他不是學生,可是另外一個學生馬上就要從大學畢業了,兩個人都是學生,可是相差很遠,對吧,都叫學生,你不能說這兩個人不是學生,就是這樣的區別,那麼在初住到六住之間,在開悟之間,這個過程當中做什麼事情呢,就是修六度,初住重點修布施;二住重點修持戒;叁住重點修忍辱;四住重點修精進;五住重點修禅定;六住重點修智慧。跟六度完全是相應的,所以,我說一說大家就明白了,沒有什麼不明白,那你現在就可以檢查自己,在哪一個位置上,一般人不可能達到第六住,我們說的是廣大的人群,不說特殊的,特殊的那肯定可以超越,爲什麼我這樣說呢,因爲在六住位的時候非常明確的要證得能取,所取雙空,能取的妄心和所取的虛妄境界,這兩個都不實在,是空的,這是六住位要證到的,如果是六住位的圓滿位,他就斷了我見了,就是小乘在解脫的功德上,和小乘的須陀洹,所以,一般人達不到,那他不就證須陀洹了嗎?那有沒有可能是五住呢,五住主修禅定,那你看看你有沒有禅定,我們不敢說我們修到初禅,修到初禅的人如果往生,可以往生到色界的初禅天,那你看你有初禅嗎?一般的人,現在證得初禅的人極少,所以,達不到這個六住,那麼我們往下降低標准,你要證得未到初禅地定,簡稱未到定,如果能達到未到地定,也可以叫做你修了五住,只要是能夠滿足未到地定,也可以,未到地定,介于初禅和欲界定之間,你先說自己有沒有欲界定,什麼叫欲界定,就是世間的有些人,工作,學習,他特別地專心致志,達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這有可能是欲界定,好比修善法的人,他住在善法裏面,諸惡莫作,一輩子都勤修善法,這樣的人,可以往生到欲界天,因爲他勤修十善不做十惡,他沒有更高的水平,他就這個水平,那麼這樣的人他有欲界定,他往生的話就可能往生到欲界天,所以,欲界天的天人,一定是有欲界定的,因爲祂們不做壞事只做好事,那我們就要檢查自己,是不是不做壞事,只做好事,如果你真的是不做壞事,只做好事,那麼說明你也有欲界定的功夫,可是你未必有未到地定的功夫,那到底什麼叫未到地定的功夫,怎麼能夠舉例說明呢?好比說念佛,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就是未到地定的功夫,什麼叫做功夫成片,就是自己心裏有一架念佛機,不管做什麼,這架機器都在唱,或者都在念,這個很容易去檢查,你不可能從早到晚一直念佛,但是你可能,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念佛,你可能叁分鍾,五分鍾念佛,這個可以體會的,那麼在尋短時間之內,那個境界就叫功夫成片,可是你成的片太小了,真正的功夫成片是說,只是檢清醒的時候,這句佛號就不會斷,會自動在那裏念,你念不念沒關系,佛號已經自動化了,這個就叫功夫成片,所以,也不難理解,那如果有的人說我沒練到這種程度,那我可能就是四住吧,四住是修什麼呢,精進,那你看你精進不精進,你要是很精進,那你就四住,你不精進就四住也沒有,那有人說那我可能叁住吧,叁住要忍辱,你能不能忍,別人罵你一句你罵得比他還響,對不起,沒有,絕對沒有到叁住,叁住的人,你打他個嘴巴,他也不動,他說,怎麼了,我好像沒怎麼惹你,你再打個嘴巴,算了,我欠你的,打就打吧,消業,就好了,沒事了,他不會跟你計較的,我們一般人,好,你敢動手打我,到廚房找菜刀去了,那你叫什麼叁住,快算了吧。那你說,那我二住,二住要持戒,那你想想自己五戒能不能持得住,不說你持得特別,特別地嚴重,基本上能持住不犯,犯了以後馬上忏悔,這就可以,我們有些人一個錯誤,屢教不改,一犯再犯,這不能叫二住,二住大戒肯定不犯,小戒犯了就忏悔的,他知道忏悔,知道忏悔,如果能夠這樣修,也就可以說你在二住,如果沒有達到,完全不受五戒絕對不可能,或者受了五戒經常犯,不忏悔,沒有慚愧心,那都不能叫二住,那有的人說,那我肯定是初住是沒有問題了,初住要布施,你要一毛不拔,肯定不是初住,初住自己家有好東西,就來供奉叁寶,而不是把自己家裏不用的東西拿來供養叁寶,有些人布施,在家裏面挑來挑去,這個寺院剛建起來缺一個洗衣機,好,咱們把舊的送給寺院,我們家去買一個新的,這個心我告訴你,不能叫初住,初住,我們要給寺院,一定要給寺院買新的洗衣機不能把舊的送給寺院,這樣修布施,你這布施就沒有問題,不會猶豫,你供養的時候想,是供養一百塊呢,還是二百塊?想來想去搞不清楚,那恐怕你初住也沒有達到,所以,都是有標准的,這樣的話你就可以,很容易地檢查出來,你是在從初住到六住的哪個次第,當然,如果你真的開悟了,恭喜你,你在第七住,那你已經找到了,反聞聞自性那個自性,你已經找到了,而且你已經確證無疑,那又有很多的標准,今天就不說這件事了,也就是說,你如果布施沒有問題了,你檢查持戒,持戒不行你就去修持戒持戒也沒有問題了,你看看你能不能忍辱,不能忍辱去修忍辱,就這樣,從初住到六住,是我們基本上普通的人,修行的重點階段,這就很清楚了。

  摘自明證法師《佛學問答1》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