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諸佛菩薩名號集——寶珠鬘▪P9

  ..續本文上一頁的名號並頂禮膜拜,能增上大福德,再頂禮一切如來,必定趨向菩提,圓滿善資糧,入于菩薩行列,此佛的心咒也能快速賜予成就。”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應供正等覺寶王放大光明如來

  《聖妙金光經》中雲:“聽到此如來的名號者,于菩薩地中不退,獲得大涅槃。任何女人如果聽到此佛名號,命終之時,現見此如來,永不受生女身。”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應供正等覺毗盧遮那如來

  《華嚴經》中記載:毗盧遮那佛身體一毛孔也顯現天邊無際的浩瀚刹土,而且,刹土莊嚴的一朵花也顯現叁世如來及菩薩的如海傳記。想到神變不可思議、功德浩如煙海的情形,應當恭敬念誦此佛名號。

  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應供正等覺義成如來

  《聖寶源經》中記載:義成如來的刹土幅員遼闊,具足極其稀有、不可思議的功德莊嚴。此佛曾經發願:凡是聽聞我名號者,均于無上菩提中不退轉。其中詳細闡述了諸如此類的贊歎。

  此外,頂禮、供養、皈依出有壞應供正等覺燃燈如來等叁世一切佛陀

  頂禮、供養、皈依不動佛等十方一切出有壞應供正等覺如來

  頂禮、供養、皈依釋迦牟尼等賢劫一切出有壞應供正等覺如來

  頂禮、供養、皈依安住十方叁世之一切佛陀出有壞應供正等覺如來

  以上撷集佛經寶典中宣說贊歎功德利益的各種名號而編著。此外,《賢劫千佛名號經》、《五千四百五十叁佛號經》、《妙法大解脫經》、《諸佛菩薩名稱經》、《叁句經》等及其余諸大經藏的因緣及論中所說的所有佛號多之又多,當從中了解。只是聽到以上那些佛陀的一個名號,也有無量的功德利益,因此要以最大的恭敬心盡可能持受。《寶積經·無量門陀羅尼品》中說:““頂禮一切佛陀”也是一大火炬,必定焚毀一切煩惱。何者聽到一切如來名號,也都成爲涅槃的一大因;念誦一切如來名號,也將離開黑暗;聽到一切如來的名號,也將離開黑暗。”

  《華嚴經》中雲:“奇哉!佛子,當通達,見到、聽到一切如來應供正等覺,將産生與之相伴的善業,菩薩大菩薩無盡修行的智慧具有實義,無有障礙、最終成就,真實不虛,圓滿一切心願,奉行一切有爲的相續無窮無盡,將獲得無爲的智慧,後際無邊究竟,將獲得具足一切自然殊勝之身。奇哉!佛子,譬如有人已食金剛界,縱使攝取微量,然而金剛界無法溶解,它無疑越過一切處而墜向下方。奇哉!佛子,何以故?它是金剛法不相混雜之故。奇哉!佛子,如是緣如來所生之善根,縱然攝取何等微量,也超越行持有爲法的一切處,將證得如來無爲智慧。奇哉!佛子,何以故?因爲緣如來生起的善根不相混雜之故。”另外還以草堆裏落入火星的比喻等來說明這一點。此經中又說:“以一切佛陀的名號也能對一切有情成就如來的事業。”又雲:“奇哉!佛子,汝若誠信、通達,有些衆生雖然或見或聞如來,卻因業障重重包圍的緣故,對如來不起信心,然而他們見到(佛陀名號或佛像)的善根,直至涅槃之間具有實義,此乃我說。”又言:“一切佛陀出有壞涅槃以後盡管過了不可言說又不可言說的劫,可是僅僅聽聞名號詞句即與佛住世相同,堪爲一切衆生最清淨的供養處,涅槃之後縱然經過長久時間,但緣佛陀生起的功德不會窮盡。因此,佛陀的殊勝性就是全無罪業、最極清淨。”其中也宣說了佛陀安住在無數方向與直接安住于此相同。又雲:“一切佛陀出有壞,具有前際後際安住于法界中或者與法界平等無窮無盡的福德,因此(持受佛號)擁有無盡的福德,佛陀出有壞的殊勝性就是全無罪業、最極清淨……”

  把佛陀執著爲有時間、方向的遠近,這只是自己的分別念執著罷了,事實上,佛陀智慧法身猶如虛空無生無滅,周遍一切,其同類因化身僅僅根據所化衆生而現似有遠有近,有生有滅。爲此,持受佛陀的名號,心裏憶念當下,相當于佛陀已親自住于他的面前,佛陀的加持無有阻礙、毫厘不爽而攝受,對此要堅信不移。

  《趨入定不定手印經》中雲:“文殊,任何善男子或善女人,做出十方一切世界最極微塵數的食品,將十個叁千大千世界最極微塵數的所有獨覺之處所,均由贍部洲的純金製造,以奇珍異寶電燈嚴飾,層層珠寶光明梯階環繞,以寶珠、珍珠、寶束美化,豎立傘、幢、幡,用珠寶王璎珞覆蓋,懸挂鈴铛銮鈴的華蓋,塗敷蛇心旃檀香,鋪散曼達羅花、大曼達羅花、曼則卡嘎花、大曼則卡嘎花、豆蔻花、金色樹花、達尼瓦繞那花、古達繞尼花、勝香花、達尼嘎熱花、天界豆蔻花、青蓮花、蓮花、睡蓮、白蓮所有花朵,將百味神馐、所有天衣獻給那些獨覺,在盡恒河沙數劫中如此供養。另有善男子或善女人,聽到“佛陀”或“遍知”或“世間怙主”的聲音,或者見到畫像,或者目睹塑像,尚且産生超過前者的無數福德,更何況說十指合掌?此者産生超過前者的無數福德,更何況說供燈或供香或供花?甚至僅僅贊說一句佛的功德,也産生超過前者的衆多福德,能獲取廣大受用,逐漸趨向遍知佛果。文殊,譬如少量水滴彙入大海,直至劫末火沒有出現之前,不會窮盡。文殊,如是緣于如來所生善根何等微薄,然而直至沒獲得遍知智慧火之前無窮無盡,永無止境。文殊,譬如,月輪如何微小,也以高、廣、大而勝過一切群星,燦然而住。文殊,如是緣于如來所生善根何等微薄,也以高、廣、大而勝過一切善根,燦然而住。文殊,如是如來應供正等覺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顯佛力生神變經》中雲:“佛塔畫塑像,造供恭敬故,能念佛名號,爲菩提而住,悉皆得解脫。”

  《大悲白蓮經》中雲:“佛陀不可思,佛法不可思,信奉不可思,異熟不可思。”

  《樓層經》中雲:“阿難,何者如若一邊合掌說“頂禮如來應供正等覺”一邊頂禮膜拜,我令彼等衆生涅槃。對于那些衆生,我少擔心。何以故?阿難,如是如來法界最極善住,爲善安住而合掌也不虛耗,更何況說作布施等?”又言:“阿難,緣佛法僧所生這叁種善根于輪回中無有窮盡,無有盡頭,將證得無盡涅槃……”

  諸經藏中再叁予以廣說。比如,經中記載:從前有一個人製止供施,當他臨終時,念了一遍“虔誠頂禮佛陀”,以此善根,在六十劫中轉生到叁十叁天,八十劫能回憶生世,世世遠離一切憂楚,産生當下便能消除痛苦。往昔,當海中的凶暴鯨魚張開大口威脅時,所有商人只是聽到念誦佛號的聲音,就使魚閉上大嘴而安然死去,轉成法愛羅漢,對佛起信而轉生爲珍珠女,以此身份現見真谛。經中講了諸如此類的公案,請從中了知。

  頂禮、供養、皈依文殊童子菩薩大菩薩

  頂禮、供養、皈依觀世音自在菩薩大菩薩

  頂禮、供養、皈依金剛手菩薩大菩薩

  頂禮、供養、皈依彌勒菩薩大菩薩

  頂禮、供養、皈依虛空藏菩薩大菩薩

  頂禮、供養、皈依地藏王菩薩大菩薩

  頂禮、供養、皈依除蓋障菩薩大菩薩

  頂禮、供養、皈依普賢菩薩大菩薩

  頂禮、供養、皈依文殊菩薩等六十位無比菩薩

  頂禮、供養、皈依賢護菩薩等十六位大士

  頂禮、供養、皈依彌勒菩薩等賢劫一切菩薩

  頂禮、供養、皈依十方叁世所有住于十地之一切大菩薩

  如果聽到這些菩薩的名號,功德無量,誠如《如來藏經》中說:“大菩薩雲集于不同佛土,六十恒河沙數均是最後有者,擁有大神通、力、無畏,承侍過數十萬俱胝那由他佛陀,善轉不退轉*輪。僅僅聽到他們的名號,也使無量無數世界的一切有情均于無上正等菩提中不退轉,菩薩大菩薩法慧、獅子慧、文殊童子……”《聖寶積部·大方廣叁戒經》中雲:“菩薩摩诃薩八千人俱。普賢菩薩、文殊菩薩等而爲上首。無上智菩薩……悉皆具足普賢願行所行無礙。遍諸佛刹現無量身。悉能往至一切佛所。眼界清淨所見無量。悉能現佛一切神通所緣無量。一切如來有成佛處。悉往其所無有疲倦。智光普照一切法海。無量億劫歎德叵盡。樂說清淨量同虛空。智行清淨無所依倚。隨衆所樂而爲現形無有障礙。解無衆生無我等界。慧如虛空如智光網。普照一切所有法界。其心畢竟寂靜無亂。一切耽羅尼智種境界。叁昧無畏所往無礙。住于法界百億眼目。行一切法得無所畏觀無量智海禅波羅蜜多到彼岸。得般若波羅蜜神通波羅蜜。過諸世間叁昧波羅蜜善得自在。”

  《華嚴經》中在講完此處所說的多數菩薩之後說:“一切菩薩悉以普賢行願出生,具有無礙遍行一切佛土的境界,具有加持顯現無量身往一切如來前……”以此爲例,諸經藏中詳細記載了對此等菩薩不可思議的贊歎。經中雲:“于寂佛菩薩,心懷恭敬者,能令衆解脫,成爲世怙主。”

  《諸佛菩薩名號集》,從諸佛經寶典中撷集,麥彭那嘉以純淨殊勝意樂撰寫。如此持受佛菩薩名號,功德利益頗巨,如今由于佛教珍寶住世,我們才得以聽聞十萬如意寶珠無法相比的這些佛菩薩名號,否則千萬劫也難得難遇,擁有短暫的暇滿人身遇到佛教,委實有義,要將佛陀的事業弘揚于衆生,成辦永久大利,以小苦成辦偉業,對不由自主流浪在輪回中的衆生兩手空空漂泊在痛苦的黑暗中,尤爲萌生大悲心。佛菩薩的這些名號,自己受持,並令他人受持,盡己所能廣泛傳播、真實稱揚佛菩薩功德等等,也竭力奉勸對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等以及慈愛呵護的親屬等“把這些佛號中自己有信心的一個或兩個或叁個等名號記在心裏,平時念誦,觀想佛陀”。當忠心依附自己的有些人詢問“我造了種種罪惡,現在該怎麼辦?”時,對他們也這般教誡。當外出時,爲了辦事成功、平安回歸,要念誦《除十方暗經》中所說的佛號,爲了使著手的事情順利、吉祥,要念誦《八吉祥經》中所說的諸佛名號,以此爲例,爲了祛除疾病、解除貧困、消除墮罪等以及成辦暫時究竟的利樂,對衆生懷著報恩的心、珍愛的心、饒益的心、希望解救危難——悲憫的心,希望賦予快樂——仁慈的心,爲他們念誦佛菩薩名號並教誨“要生起信心”。即使是福分極淺不會讀誦、非常散亂無法悟入廣大佛法的人也不會做不到這一點,僅僅名號傳入耳中也有著無量功德利益之果,想到此理,凡是明曉自利者,自己奉行,也使他人如此而行,應該盡可能教誡別人說“您要勸勉他人如此而行”。我本人以利益之心,向這個世界的人們誠摯合掌,以高昂的文句勸請,凡見到、聽到此法理者發現其價值,要真實奉行,以最大的誠心鄭重祈禱佛菩薩加持直至究竟後際之間得以廣傳。

  以此信心饒益心,誦佛菩薩之名號,

  善資回向父母親,結緣爲主衆有情。

  如佛菩薩之發心,事業大願智悲力,

  無上智慧及神變,祈願衆生唯成此。

  此倡議書,麥彭巴撰著。

  善哉!善哉!善哉!

  譯于色達喇榮 

  二○○七年月十二月十叁日

  

  

《諸佛菩薩名號集——寶珠鬘》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淨除業障百咒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