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醍醐▪P5

  ..續本文上一頁跟黃檗禅師有點差別。但不管怎麼樣,對于父母和上師,終生都要有一份感恩之心,這一點非常重要!

  鮮廉寡恥且輕視,今生來世之因果,

  言談發誓難足信,見證智者心生厭。

  如果做事情寡廉鮮恥,並輕視因果,說話不可靠,經常信口開河,對于這種人,一切“見證智者”——上師、長老、護法神、諸佛菩薩等,都會生起厭離心。

  有些人對惡業不以爲恥,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誹謗,無動于衷就像石頭一樣,覺得根本無所謂;有些人對業因果、前生後世一點都不信,沒有任何理由,就是矢口否認這些存在;有些人說話沒有可信度,今天說這個、明天說那個,詳細觀察時全部是妄語,一句真話都沒有,甚至在叁寶面前發誓賭咒,也無所顧忌地背棄誓言。這些人如同畜生般無慚無愧,令一切智者心生厭煩。

  我們做人必須知慚有愧,且要相信今生來世的因果。有些人以前做過壞事,現在學了一些論典以後,不管是做生意還是與人交往,盡量痛改前非,忏悔以往的過咎。我覺得這是個好事,如果什麼感覺都沒有、什麼因果都不信,所作所爲就會無惡不作,前景堪可擔憂。

  另外,平時說話一定要可信,假如經常說妄語騙別人,等流果會使自己生生世世變成虛僞之人。我們不要像有些世間人那樣,張口就說些漂亮話,騙別人還認爲了不起,而應變成如黃金般的人,說話一是一、二是二,不摻雜任何水分,也不說無實義的廢話。尤其是在叁寶面前發誓,或在他人面前賭咒,甯舍生命也不能背棄誓言。若能具備這些品德,諸佛菩薩、上師智者都會來幫助你,單位裏的領導也會對你信任有加。所以,我們應該看看自己是不是這種人。

  《二規教言論》文字上沒什麼不懂的,關鍵要把它當作鏡子對照自己,看自己具不具足這些功德、是不是無慚無愧者。有些人今天信誓旦旦,發誓從今永不再犯,犯了就如何如何,明天這些承諾就消于法界了。我以前在川醫看病時,有個老年人做胃鏡,醫生說他的胃全部糜爛了,切片都沒辦法,這種人也像他的胃一樣,已經糜爛了,無可救藥了,剛才還說得好好的,一轉臉就什麼都不承認,那這種人不是真正的人。

  這些小小的問題,假如你們一生能做到,對證悟會有很大的幫助。有些人一開口就是空性,像青蛙一樣嘴巴張得大大的,但肚子裏全是泡泡,這種人好高骛遠,成天說自己證悟了空性、現前了光明,但實際上不要說出世間的境界,就連最基本的人格都沒有,經常肆無忌憚地違背誓言,不信前後世、業因果的存在,這樣的人比青蛙還差!

  顛倒利害隨意行,得勢諸天亦役使,

  失勢恭敬怨敵故,守神戰神皆不悅。

  有些人利害顛倒,不知道誰是恩人、誰是仇人,對恩人不但不報恩,反而平常視之,而仇人經常危害自己,卻天天幫助他。如果有能力,把供養的天尊都當仆人來役使,而一旦勢力消盡,即便是怨恨的仇敵,也視之如根本上師般恭敬。對于這種人,守神戰神皆不高興,把他甩得遠遠的,若被這些天尊舍棄,一切所作都不吉祥,人們也把他當屍體一樣,唯恐避之不及。

  人與人之間還是有很大差別,壞人不管到哪裏,大家都對他不滿,什麼行爲都看不慣,但若是一個好人,無論在哪個團體、哪個場合,每個人都會歌功頌德,把他當作如意寶來對待。好人能將別人的點滴之恩永記在心,即使有人傷害他,作爲大乘行人,雖不能報仇,但按照高僧大德的傳統,也一定要利害分明。現在有些壞人,並沒有到達親怨平等的境界,但對別人的幫助不感恩、對別人的違害不知道,就像牛糞一樣沒有感覺。

  前段時間,我家來了一位我們寺院的喇嘛,他母親去年死的時候,有人給了他500塊錢、30斤酥油,他覺得這個人的恩德很大,所以這次那家有人死了,他主動發願給念四十九天經。要知道,給亡人念經不是那麼容易的,每天從天不亮就開始,一直念到晚上天黑之前,天天如此,特別辛苦。但是他覺得受人之恩,所以這次情願來報答他。

  這種人真是非常了不起,天尊也願意加以保護。他不一定每天念護法神、求本尊,只要人做得非常好,諸天護神都會竭力護持。有了他們的護持,衆人看到你的行爲,也會覺得非常順眼。而有些人的言行舉止,平時大家都看不慣,原因主要是天神戰神已經遠離。所以,我們要懂得知恩報恩,對于己有恩之人,千萬不要利害顛倒,否則下場會非常悲慘。

  這方面的公案,《釋迦牟尼佛廣傳》中有很多,佛經中也有一則故事:有個商主的獨生女,年約16歲,長得嬌豔動人,她住在宮殿般的房子裏,24小時有仆人伺候。有一天,一名年輕的強盜被捕,手腳被綁著赴往刑場。當時,商主的女兒正好從樓上往下看,看見那個囚犯後一見鍾情,抑製不了自己的欲望,害起單相思來,開始絕食。父母問她爲什麼,她說想嫁給那個囚犯,否則還不如現在死去。無奈之下,父親便以2000銀幣賄賂衙役和劊子手,帶走了年輕囚犯。

  商主的女兒如願嫁給囚犯後,爲了贏得丈夫的歡心,天天把所有貴重的裝飾品戴在身上,並親手爲丈夫做飯。幾天後,年輕的囚犯想:“什麼時候才能殺了這無知的女人,取走她的財物,好好地享受一番。”然後他開始絕食,女人問他爲什麼,他說:“我有心願未了,當被送往刑場時,我默默發願:若能獲救,將供養劫匪山頂的神仙。現在我能擁有你這麼美麗的妻子,完全是神仙所賜,所以我想前去還願。”女人聽後,欣然爲丈夫准備了一切,並穿戴上所有貴重的裝飾品,和他一起上路。

  到了山頂後,囚犯對她說:“我並沒有什麼供奉要做,只不過想殺了你,帶走你所有的飾物。”女人苦苦哀求不要殺她,給她一條生路,她願意將所有飾物給他,但囚犯不爲所動。女人想:“這是多麼缺德的事情啊!古人說:智慧不但能煮,還可以吃。我得想個辦法來對付他。”于是說:“當初我父親花2000銀幣把你救出來,我是你的恩人。現在我懇求你,在我臨死前向你禮拜。”“好吧!”于是她向丈夫禮拜,轉繞叁圈後,向四方朝拜,接著說:“你以後再也見不到我了,我也見不到你了。”說完上前和他擁抱,乘他不留意,把他推下了山崖。此時所有的天神護神,誰都沒有加以保護,最後他粉身碎骨。可憐的女人萬念俱灰,來到一間寺院,懇求住持收留她,出家成爲一名比丘尼,最後精進修持,證得阿羅漢果。可見,一個人若寡廉鮮恥、忘恩負義,最後的下場是非常可悲的。

  以前在文革期間,有些卑劣之人爲了飛黃騰達,甚至把上師當作奴仆,天天批鬥,而自己爲了保全性命,甯願在敵人面前畢恭畢敬地頂禮。這種做法是不合理的,我們即使遇到再大的違緣,也務必要堅強,人格千萬不能失去,沒必要向敵人投降。否則,假如佛教遭到違緣,那時候爲了保命,有些人可能在外道面前皈依。

  有些在家人也是如此,自己稍微有點錢、有點權,就把父母當仆人對待。我看見有些大老板,家裏的傭人就是父母,以前他窮苦潦倒的時候,仰仗父母的恩德才有了今天,可是現在一有了權勢,就把父母當牛馬一樣使喚;而對處處作對的怨敵,他反而卑躬屈膝,整天巴結供養,人品完全已經顛倒了。對這種人,所有的天神都不會喜悅,也不會對他進行幫助。

  依照高僧大德的這些論典來對照,現在很多在家人和出家人,最起碼的做人理念都沒有。這次我爲什麼要講《二規教言論》,原因也在這裏。這部論典字面上非常簡單,誰看了都會明白,只要有小學文化就可以,但這其中的教言,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做到沒有?自己到底是人天見證者遠離的對境,還是保護的對境?若是遠離的對境,那再怎麼向往快樂也沒有用。這是非常關鍵的一種做人竅訣!

  不敬叁寶信心微,彼于人前及人後,

  爲事先後不同故,護法諸天意生厭。

  有些人對具功德的上師叁寶等對境,一點恭敬心都沒有,信心也非常微弱;平時爲人處世非常差,經常陽奉陰違,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做事情的時候也虎頭蛇尾,開頭和結尾截然不同。對于這種人,護法天尊深生厭離,根本不願意盡力保護。

  現在有些人,當面說得天花亂墜:“您像天神一樣了不起,爲您做事是我的榮幸,我一定全心全意、表裏如一地爲您奉獻,鞠躬盡瘁、死而後矣。”但說完過後,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呸,他是什麼東西呀!……”還有一種人,剛開頭做事時,表現得非常積極,似乎很有能力、很有忍耐,嘴巴也說得特別漂亮,可是還沒有過兩天,他就這個理由、那個理由,做到一半便中途夭折了。這些人的言行,完全具足了壞人的征相,令護法諸天生厭煩心。

  我們做人的基本原則,應該像古代智者那樣,對上師叁寶等應供處心懷恭敬、時時依賴,具有不共的信心。即使暫時生不起信心,也千萬不要産生邪見,一起邪見就要馬上忏悔。同時,做人切勿表裏不一,言行背道而馳,《格言寶藏論》中亦雲:“心裏思維一件事,口上言說另一事,此乃名爲狡猾者,亦是愚人裝學者。”

  一般來講,我喜歡性格比較直的人,但如果性格太直了,經常得罪人,也是有點麻煩。我們那裏有個領導,智慧非常不錯,在相當範圍內無人能及,但缺點就是人太直了,動不動就得罪別人,地位始終得不到提拔。他自己雖然心知肚明,但這種性格也無可奈何。當然,此處並不是讓你指責別人過失時人很直,而是告誡我們不要當面說得好聽,背後就完全變了。有些人在領導面前特別規矩,包括有些修行人,上課時好像純金造的佛像一樣如如不動,讓人覺得非常羨慕,但下完課以後,許多舉止令人瞠目咋舌。因此,真正有智慧的人,事前事後不應該有非常大的變化。

  當然,在做事情的過程中,遇到一些不順,心裏産生厭煩,情緒波動也情有可原,但不管怎麼樣,你畢竟已經發願做這件事,一定要圓圓滿滿、善始善終。也只有這樣,自己才算是好人,有了好人的基礎,所有的護法神才會時刻護佑你,讓你做事情事半功倍。

  原來有個人總抱怨什麼都不順,想讓僧衆給他念經,當時一位…

《正法醍醐》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