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序文 1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3
一 看破今世 8
二 棄離親友 75
叁 抛卻眷仆 75
四 屏棄相似利他 413
五 割棄利養 425
六 放棄儲蓄資具 432
七 唾棄飲食貪執 441
八 不貪受用 456
九、休得隨順 464
十 厭棄福報散亂 481
十一 憶念妙欲過患 493
十二 唾棄世間八法 505
十叁 切莫貪歡逐樂 509
十四 修習苦爲助伴 546
十五 無需爲師積財 593
十六 恒修死亡無常 620
十七 不斷修持 747
十八 修持正因 760
十九 承前繼後,于師生信 773
堪布領我們走過……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序文
這是一條法王走後,堪布帶我們走過的路。它經曆了從法王病危至圓寂後的全過程,它記錄了我們的堪布仁波切作爲一名弟子對待痛失上師的果敢與堅強。
在這條路上,堪布常說:“現在只有大孤兒養小孤兒。”是啊!從痛失叁界怙主法王老人家的那一刻起,我們就都是孤兒了,但是堪布還在,我們又是多麼的欣幸與安慰。
“當我深陷在恐怖的輪回深淵裏的時候,上師您老人家舉起慈悲的手將我安置在持明的行列中,這份恩德,我無以回報!”堪布在看到這句法王如意寶的大圓滿道歌時,感慨上師的恩德而黯然神傷。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雖遠遠談及不到進入持明的行列,但是,乃至于相續中些微的因果正見和刹那的出離、菩提心又何嘗不是來自于法王和堪布的循循善誘和諄諄教誨。
然而,在這個五濁昌盛、群魔亂舞的時代,修行人就如同白日的星星般稀少,在這稀少的群體裏,能夠如理如是從加行法實地起修的人更是鳳毛麟角。許多人不重視基礎法門,從大圓滿、大手印向下修,將出離心和菩提心在相續中種下種子而已,全然已本末倒置、舍本逐末、南轅北轍,這也是堪布宣講《開啓修心門扉》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堪布一遍又一遍地說:“慢慢修快快成就,如果快快修就會快快倒下去。” “一個人重視加行法門的開始是他內心趨向成熟的標志”……
所以說,這是一條趨入菩提道次第的修心法要,也是一條菩提之路!
這是一本著重出離心的甘露妙法,卻浸透了菩提心的妙用醍醐!
本講記均是按照堪布的講課錄音如實整理,但尚爲凡夫的整理者,實在不能將堪布的大悲、堪布的睿智、堪布的幽默、堪布的百般期望與苦口婆心體現得淋漓盡致、盡善盡美,所以,還望讀者不要被文字所局限。另外,課前有關于法王圓寂和對後人警醒之語亦記錄成文,特此聲明。
願諸時諸方增上吉祥!
二○○七年正月初叁法王誕辰之
吉祥佳日于喇榮聖地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金厄瓦羅珠加參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大恩諸傳承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2003年12月21日 第1節課
下面我們開始宣講由格魯派大德金厄瓦羅珠加參所造的《開啓修心門扉》。在本書前言中我已經闡述了有關此法的重要性、翻譯方式和根據《道次第傳承上師傳》所翻譯的作者簡介,在此恕不贅述。
首先解釋什麼叫“開啓修心門扉”?
我們要成爲真正的修行人首先必須要打開修心之門,無論是北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都非常重視這一點。藏傳佛教中修心法門的創始人是阿底峽尊者,他來到藏地以後著重弘揚修心法門,在他的弟子當中,首屈一指的是仲敦巴尊者,尊者有五大弟子,五弟子中最重要的是叁同門:博朵瓦、金厄瓦、普穹瓦。尤其是博朵瓦尊者的教言中彙集了如大格西多厄瓦所記錄的《藍色手冊》等很多修心法門,噶當派的許多高僧大德也主要以修心法門內觀的方式而獲得成就,因此當今時代修行人調伏心非常重要,並不應著重于外表的形象。譬如某人入于殿堂,如果門未打開,想要進入是不可能的,同理,我們無論修大圓滿、大手印,還是大中觀等所有高深莫測的法門,首先要打好修心的基礎,如果沒有開啓修心之門便無法修其他法門。如《叁戒論》中講別解脫戒是基礎,菩薩戒爲框架,才能將密宗成型。
其次講副標題:爲何說此法是“趨入菩提道次第論之修心篇”?
從本論作者的角度講:在前言中也提到,此修心法門的作者金厄瓦羅珠加參,按《東噶活佛大詞典》 中的記載,他是宗大師和甲曹傑的大弟子,他自己的傳記中說到是多敦羅珠加參的大弟子,也即是宗喀巴大師弟子的弟子,而作者本人在《開啓修心門扉》中又表明是克主傑大師的高足,但無論怎樣他的確是受持宗喀巴大師教法的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從所學論典的角度講:藏地雪域首先是阿底峽尊者造了《菩提道燈論》,分顯宗和密宗兩種法要,後來宗大師作解釋,分別造了《菩提道次第論》和《密宗道次第論》兩部論典,格魯派主要學習的法門是《菩提道次第論》。因此,就如同唯有金器才可以盛雪山獅子的乳汁一樣,在學習《菩提道次第論》,乃至學習密宗的任何一部法要之前,首先要具備相應的條件——通達《開啓修心門扉》的基本道理,于是這部《開啓修心門扉》便毋庸置疑地成爲趨入《菩提道次第論》的前行法門。格魯派的很多寺院將《開啓修心門扉》作爲基礎法門,就如同甯瑪巴將《大圓滿前行》作爲基礎法門一般。
梵 音:南無!格熱波達波德薩朵薩巴熱瓦熱北合達色喀雜噶 波達得夏娃達呢,抓薩 合格熱芒,薩爾瓦薩達雜瑪哈色喀色可噶 格熱芒,阿德德查德芒!
漢意:頂禮上師諸佛菩薩及眷衆!
祈請加持利樂源泉之佛法繁榮昌盛!
祈請加持一切衆生幸福安樂!
首先作者頂禮諸佛菩薩及其眷屬,祈請他們加持:一切衆生快樂來源的佛法繁榮昌盛,願所有的衆生均獲得幸福與快樂。作者是以發願文的方式來頂禮的。
頂禮皈依與十方諸佛佛子無別之殊勝上師無垢蓮足!
此句是在頂禮他的根本上師,與十方諸佛菩薩無二無別的殊勝上師。關于他的殊勝上師雖然諸說不一,但他的傳承上師中有宗喀巴大師,所以他在宗大師爲主的所有上師面前作頂禮。雖然此論屬格魯派的法門,但因各宗派互不相違,因此,我認爲作爲甯瑪巴的修行人同時學習格魯派論典,並無舍本逐末、舍近求遠的過失。
世間祖師千目帝釋等,叁界主尊恭依彼蓮足,
善妙全能尊者上師前,謙恭追尋殊勝正法者,
悲憫彼等具義修法衆,以諸經論師竅決爲飾,
宣說智者欣悅之教言,願能誠敬專意而谛聽。
世間祖師、千目(梵天)、帝釋等叁界主尊,均在您的蓮足下恭敬頂禮,我也在至尊上師您的面前,爲了利益希求殊勝正法者,悲憫他們,使其人身具有實義,以經典、論典、上師竅訣爲嚴飾,在此宣講令智者歡喜的教言《開啓修心門扉》,願有緣弟子誠心誠意地谛聽。
具體而言,作者頂禮的對境是誰呢?他的根本上師。爲誰宣講的呢?對正法具信之修行人。他的發心是什麼呢?以悲憫心來宣講。以什麼方式呢?根據所有的經典、論典和上師竅訣。對我們的要求是什麼呢?以誠摯的信心恭敬谛聽。
《開啓修心門扉》共分十九個篇章。雖然此論在意義上容易理解,但關鍵在于我們能否經常探索,經常思維,將每一個文字牢記于心,融入于行動中,身體力行、實地起修才能真正學好此論。
一 看破今世
叁世諸佛之本體上師如意寶說:“在獲得珍寶暇滿人身之時,應當千方百計令此生具有實義。
上師如意寶 是這樣說的:在我們獲得珍寶人身的時候,應當千方百計地想各種方法令自己的人身具有實義。可是當今不學佛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定則:人長大後應該有一個溫馨的家庭,具有一定的財富,即生中過平安穩定的生活,到年老的時候應有子女等人養老送終,死後就什麼都不存在了,如同世俗愚人常說的“人死如燈滅”,很多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就是如此。但我們學佛之人與世俗人的做法卻是大相徑庭。我們千方百計、竭盡全力地讓人身具有重大意義。
還應時刻觀察自己的思維與畜生的思維有何差異,因爲畜生也有不甘承受寒冷、饑餓的折磨,希望感受幸福的願望,如果我們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追求,那就與畜生不分軒轾了。所以,爲令此生具有實義,精勤修持極爲重要。”
還應時時刻刻、詳詳細細地觀察自己的所作所爲與山上的牦牛、山羊或者黑狗等旁生的行爲有什麼差別,如果觀察後所得到的結果只是希望自己吃得豐盛、穿得華貴、冬天的寒冷不要降臨到我身上,還欲遠離病魔等的思維,你應該慚愧得無地自容,因爲這與旁生已經不分軒轾了。爲什麼這麼說呢?旁生在饑餓的時候知道尋找食物,寒冷之時它也會到暖和的地方休息。薩迦班智達在《格言寶藏論》中也這樣講的:“唯有尋求充腹者,真實一頭無毛豬。”“整天談論錢財食,此即雙足之畜生。”如今城市中摩肩接踵的人群中,許多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是與旁生無別,因爲他們的目的就是和旁生沒有什麼兩樣,吃得好、穿得好,這就是人生的價值,所以這樣的衆生可以說是極爲愚癡,用寂天菩薩的話說:“自迷癡狂徒,嗚呼滿天下!”但我們的人身應當具有重大意義,與旁生一定要區分開來,所以,我們平時修心,還是做任何事情,應當經常權衡自己與旁生之別,這一點相當重要。《開啓修心門扉》下文中還會講到,很多旁生是有智慧的,不要認爲旁生都很愚笨,但如果我們只有這麼一點欲求,恐怕旁生都比自己更勝一籌了,因此我們爲了人生真正具有實在的意義,應當精勤修持佛法,這一點旁生曆盡艱…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