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P8

  ..續本文上一頁選擇自殺吧。我個人而言,對自身的執著作爲凡夫人來講是有,但最主要的是我特別貪執五部大論,怕講不完,因爲一切都是無常的,來自很多方面的逆緣、違緣數不勝數,也害怕你們挺不下來,如果五部大論講完了的話,我想在世間上,作爲凡夫人可以說是誓言堅定,我是特別地執著。

  我們在修法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他自身的違緣,希望大家應該堅強,確實像剛才上師如意寶所講的,需要堅強,需要自立和自信,沒有自信修學是不會進步的,下面我們開始講《開啓修心門扉》第一品舍棄今世。

  昨天我們學習了瑪爾巴羅紮對米拉日巴的教言,米拉日巴對寂光的教言,今天講《大圓滿前行》中經常提到的達波仁波切的教言。

  達波拉傑說道:“現境有如惡人不恒常,幻身恰似借物速滅失,財物幻化欺诳痛苦因,

  達波拉傑是這樣講的:現在我們顯現的外境有如惡人,惡人也許今天比較開心,明天就滿面怒容,今天做事比較妥當如法,明天就顛倒黑白。

  昨天我問一個人:“現在信心怎麼樣?”

  “現在還可以的。”

  “那會不會穩固呢?”

  “可能不會吧,我的信心就像空中的雲彩一樣,一會兒就變了,也許是前世的業力現前。”

  我並不是說他是惡人,雖然他自己說自己是惡人。不過顯現的外境的確就像惡人一樣不恒常,有時可靠,有時不可靠,會引誘你欺騙你,因此我們對任何色聲香味的美妙外境都不應貪執。比如說外面的聲音或者是色法,初次接觸的時候覺得很引誘人,非常美妙,但是日子久了,總有一天你就會發現他引誘、欺騙的本質。

  我們幻化的身體就像借用物一樣,很快的時間中會消失殆盡的,現在學了《入菩薩行論》,很多人在學靜慮品,尤其是講法無我的時候講了身念住,其中很多是有關我們身體的虛幻性。我們長久地住在這個世界是不可能的事情,昨天我想了一下,大概是1980年宗教局剛剛開放的時候,開法會的幾乎所有的喇嘛都是老喇嘛,但是現在看來所有的老喇嘛都相繼離開了人間,所以,現在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再過幾十年多數都會離開人間,身體這個借用物也沒有什麼可特別貪執,世間人們根本不知道,他認爲身體是永恒的,所以才會永遠對它執著。

  財物也是幻化,幻化和魔術是欺诳和痛苦的因。

  故鄉如同魔獄束縛源,何人貪執此等漂輪回,當斷輪回命脈我執根。”

  故鄉就像魔的監獄,是束縛的來源。

  任何人如果貪執自己的身體、故鄉、財産、外境,那麼此人永遠都會流轉叁界,所以我們一定要斷除輪回的命脈。比如說人的命脈已經斬斷就不可能再行動了,會倒下去,我們的我執之根因爲是修斷,不是見斷,所以瞬間斷除是很困難,獲得阿羅漢果位的時候才完全斷掉人我執。雖然如此,我們現在還是應從道理上觀察自私自利的心,通過觀察可以破析,原來我執特別強,現在通過修學有了很大的轉變,這也是一種修行的象征。我們修行人不要尋求外面看到什麼東西,現在大多數的人就是喜歡開天眼顯示神通,他們特別執著。但是這並沒有很大的意義,最有意義的就是在自己的相續中生起出離心和無我的智慧,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因爲這是斷除輪回命根我執之首當其沖的條件。

  博朵瓦仁波切也繪聲繪色地比喻道:“死纏牧樁憂水沖,牛鞧呃難濕皮裹,箭矢遠射說百遍。”

  博朵瓦格西的比喻是一個頌詞,以後的一兩天中都要講這些比喻,博朵瓦格西引用過很多比喻,後來他的弟子將這些比喻收集起來彙集爲《喻法書寶鬘論》,這些比喻非常殊勝,我在杭州的時候想翻譯噶當派的《喻法書寶鬘論》和一些比喻方面的教言,但後來心又轉移到其他的法上面。

  此處引用的是:死纏、木樁、擔憂被水沖走、牛鞧 、呃難、濕皮裹,這些都是不同的比喻。以下每一個比喻都會廣說,所以在頌詞上先不作解釋。

  意即當人已處于彌留之際,仍然猶如針線相連般,對此生的安逸享樂至死都執持不放,瓜葛相連,無法脫離,修法就不會有成就。

  首先第一個“死纏”的問題:有些人已經到了彌留之時,就像針和線互相牽連一樣,對于享受今生的安樂臨死時還緊執不放,執迷不悟,瓜葛相連,無法脫離,修法是不會成功的。

  意思是說現在我們就要看破今世的一切財産和瑣事,如果沒有這樣,當你臨死的時候,就像線穿在針眼當中,不能很快把線拉出來,因爲二者相連之故,線到哪裏,針也跑到哪裏,針到哪裏,線也會緊緊相隨。

  古代生活比較貧窮,《極樂願文》裏說很多比丘貪執缽盂或法衣,孩童貪執玩具。現在的人們生活水准不同了,就會貪執房屋、轎車和其他的一些昂貴物品。

  所以,我們活著的時候,對財産一定要斷除貪心,如果沒有斷除貪心,你臨死的時候就會掙著凸怖的眼睛看著你的牦牛、你的財産……原來我也講過,以前我小的時候有一個叫果讓的人,當他的眼睛都慢慢變了的時候他說:我的牦牛……我的口袋裏面有……青稞。說著就死去了,這是我親眼所見的事實。我們這裏的金剛道友可能也沒有太多的財富,如果我們對財物沒有強烈的執著,臨死的時候也不會留下遺囑:我的水桶交給誰,房子留給常住用,我的系解脫裏面有50塊錢……這樣是不行的,這種人是無法成就的。

  這以上講的是“死纏”,臨死的時候仍然對財産纏繞不休,不能瞑目。

  下面講第二個比喻:牧樁。

  如同牛犢已系于牧樁之上,自己卻並未察覺,仍然四處躥動。開始,拴牧繩尚有一弓的長度,可以任其繼續跑動。繩索不斷牽挂、轉繞,最終被牧樁纏繞,直至脖頸絆于牧樁,牛犢也不能再往來穿梭、東跑西撞了。

  這個比喻聽說是博朵瓦尊者以前在熱振寺的時候,有一次看見一頭小牛被繩子拴在樁子上,但小牛自己沒有發覺,繩索有一弓長,它可以自由自在地跑動,它看見很遠的地方,母牛來了,它就四處躥動,最後繩索越來越短了。這一點我們平時也不難看出,尤其夏天的時候附近有很多小牛,小牛被拴在樁子上,開始時繩索比較長一點,它就自在地跑動,繩索逐漸纏在樁子上,越來越短,最後牦牛系于樁子上,不能動了,最後叫個不停。有時馬也是如此,晚上栓起來的時候繩索還很長,到了早上它的脖頸緊緊貼在樁子上一動不動。以此來比喻有些修行人非常貼切。

  同樣,首先渴望通過修持某一法門而獲得自在,但被貪執今生衣食等牧樁所絆,終究無法自由自在地盡情馳騁。

  同樣的道理,今世的瑣事相當于樁子,我們就相當于小牦牛一樣,很多人首先是想獲得自由自在的法要,卻沒有想到已經被纏附在沒有看破今世的樁子上。很多人來了以後想剃發出家,目的是要自由自在地獲得法,初來乍到,修行很精進用功,但因爲沒有看破今世,對愛網情執、虛華財色、蝸角虛名不知放下,看不破就會深陷其中。有些修行人就是這樣,首先熱衷于錢財的積累,逐漸貪得無厭,最後還俗了,變成毫無自由的可憐人。有些人貪執家中父母,就頻頻回家看望,結果釘在繩索上面再也不能出來。最終,自在的看破今世的法沒有求到,對世間法卻越來越執著,最後有了自己的家庭就相當于小牛已經纏在了牧樁上,所以這個問題非常關鍵。

  我在將近二十年的經曆中看到很多修行人如法的行爲,也看到很多不如法的行爲,有些修行人原本很不錯,但是最關鍵的沒有看破今世。我想在座的有些人以後肯定也會這樣,看破今世的法門沒有修好,即便你修了大圓滿等最高的法要,結果晚年也還是像小牛犢一樣纏在家中不可終日。

  那天發過《開啓修行門扉》的法本以後,很多人都表示說已經看了,但我想博朵瓦尊者的這些比喻可能你們心裏面還沒有生起定解,所以,我一定要講一遍,否則對這些比喻可能大概的意思都不懂。本來書本上的問題就是這樣的,反正有一個牧樁,好像有一個小牛犢的故事……這樣一目十行、走馬觀花不會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應該觀察自身,如果能看破今世,以後自己的修行會飛黃騰達,否則也只是暫時落得個修行人之名,到了晚年甚至再過幾年,你還是會……小牛犢暫時也是在繩索範圍內自由攢動,但結果會越來越短,沒有看破今生很多人最終也是如此,所以最後無法自由盡情地馳騁 。

  一位叫薩西的格西在一次紛爭中不幸喪生,仲敦巴格西惋惜地感歎道:“我的薩西如果叁年前死去,還是以叁藏法師之身份死的,只可惜他叁年後才死。”他所牽挂的寺院成了阻礙他的牧樁。

  薩西是仲敦巴的一個弟子,他也是一位格西,他是在一場奮戰中喪生的,仲敦巴非常惋惜地說:我的薩西叁年前真是一位好修行人,他當時好像舍棄了今世一樣,如果叁年前死去的話,他是以叁藏法師的身份而死的,只可惜他叁年以後離開了人間。

  我們這裏的有些修行人也是這樣,叁年以前真是一個好修行人,此時死去很好,後來做很多不如法的事情——搞生意、搞世間法,慢慢自己已經不是修行人了。我們這麼大的學院在整個世界中是很罕見的,學院中雖然大多數人比較如法,但也有個別的少數人魚目混珠。我們自己應該時常觀察,令修行永遠穩固非常重要。

  真正的修行人存活的時間越長越好,如果不是真正的修行人,還俗或者以後對世人、對自己留有不好印象的話不如早一點離開的好。《四百論》中說:“具戒久存活,能做大福德。”

  有些修行人發願很清淨:願我生生世世做清淨的出家人,即生中即使遇到生命危險也不舍棄出家的本分。這樣發願非常好,可如果沒有看破今世,對親朋好友、財産身體特別執著,慢慢就會落到小牛的下場。雖然已經出了家,可是不能看破,一旦家裏的人以自殺威脅,他就覺得家人真的可能會自殺,須臾就跑回家中。最後不能回來特別苦惱。小牛還是自己把自己纏在樁子上了,不是其他人,自己如果能看破,拔出樁子,問題就解決了。

  此處也是一樣,如果叁年前死去,他尚且還是以叁藏法師的身份死的,可惜已經遲了叁年,現在相當于在家人一樣。

  他的寺院變成了他的牧樁,因爲放不下他的寺…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