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P9

  ..續本文上一頁院,爲了寺院而奔波操勞直至死去。就像小牛緊緊纏繞著樁子,最後在樁子上死去。或者有些修行人不能看破,最終到親友面前死去,他的牧樁就是家人。

  噶當派的比喻非常貼切,對修行也很有助益,大家應靜下來仔細思維。人的一生從一方面來講光陰荏苒,轉瞬即逝,但從另一方面講,人生又比較漫長,一生中很可能還要扮演很多角色,真是可憐。

  以前在學院住過的個別人,現在已經還俗了,還俗以後想租一間房子,房租費也特別高,各方面開銷很大,不搞一點生意也是不行的。確實是這樣,我們出家人有很多在家人供養,不勞動也不會餓死,雖然這裏的大多數人條件較差,很多人只用八十塊錢來維持一個月的生活。

  有一天我采訪了這裏的很多金剛道友,“生活費剛剛發下來的時候,馬上買一些生活必需品,有時只剩下一點點,但還是可以過得去,錢就是這樣,有多少就會花多少,沒有錢不花也可以。”他們這樣說。

  很多金剛道友的生活還是非常簡單如法的,與世間人大相徑庭。如果我們不是出家修行人,根本不會有人供養,如果你在外打工,一點錢也沒有掙到,你跟任何人打電話,他們會讓你老老實實地等著,馬上寄錢給你?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你說現在修行的過程中已經身無分文,尋求資助的話,他們就會立即幫助你,即便無人資助,金剛上師和道友也會想辦法幫助的,尤其這裏的冬天有些寒冷,生病也可以扶貧。在這裏生活很簡單,在這裏修行也真是有意義。我有時想:在這個世界上,在學院生活可能是最簡單的,一般說來,現在在這個社會中以每月八十塊錢的生活費維持生活是根本辦不到的,譬如臺灣和新加坡,人均每月消費叁千元人民幣是最低標准,爲用這份錢來糊口,你就必須要奔波,沒有奔波就無法生存。

  因此,世間人每天爲了生活,非常的奔波勞累,我們暫且不談來世,而是從短暫的今生來講的。

  所以,沒有看破今世,在修行過程中會有很大的違緣和痛苦,最後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晚年到底該如何度過,大家在這方面應該想一想。

  如果能夠掙脫大中小叁種牧樁,修行必將無往不勝。

  叁種牧樁是指大中小的不同貪執,如果我們能掙脫牧樁、拔出牧樁、看破今世,不管我們到哪裏修行都會成功。

  如果我們沒有拔除牧樁,雖然暫時有些神通、神變,有些別人羨慕的境界,實際上是不可靠的,在其他上師面前印證自己是大圓滿第一部境界、第二部境界的人,結果去戰爭,在戰場中死去等現象也是屢見不鮮的,如果能看破今世就根本不會這樣。在此我並沒有褒己貶彼之意,我舉一個例子,我以前可能也提到過:我們那邊有一個叫拉龍的人,有上師說他是大圓滿第叁步境界還是二步境界?去年在色爾壩糾紛的時候,他的兒子還是其他的親戚已經被打傷了,他就氣急敗壞地騎著馬往戰場上跑去。如果真正是證悟大圓滿、看破今世的人,根本不會對自己的兒子或親朋如此地執著,更不會對怨恨的敵人生起烈焰般的嗔恨心,所以一些表面的境界並不重要。

  對于提婆達多這個人,從大乘的角度講他是古佛的化身,有這種說法,但是從顯現上是因爲神通害了他,有些經典中是有記載的,因爲他有很大的神通,獲得了未生怨王對他的恭敬,他們同流合汙、狼狽爲奸與佛陀並戰,罪不可恕。這樣一來神通對他來講成了滅頂之災,禍患無窮。

  所以,我們沒有看破今世之前,暫時的境界是一種違緣,不是順緣,我們這裏的有些人說自己看到了本尊、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好像比無垢光尊者的境界還更勝一籌,但是你究竟看見沒有,我不清楚,我沒有他心通。

  昨天有一個人說我很了不起,是成就者,看來他更了不起,因爲很了不起的成就者他都知道,說明他心通的神通已經具足了。

  曾有兩個和尚在杭州西湖遊覽,有兩條魚在水裏遊戲,其中一個和尚說:“這兩條魚很歡喜。”另一個和尚問:“你怎麼知道?”第一個和尚反問道:“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但我覺得這些神通神變並不重要,如果有看破今世的境界就已經超越一些顯現上的神通、神變。

  因此,我重宣此意:如果能掙脫大中小叁種牧樁,那麼不管他在哪裏,修行肯定會成功,而暫時的一些表象、境界,不一定是通往修行成功之路的基石,大家應該記住。

  牧樁的比喻已經講完了,以下是小羊羔的比喻,此比喻在《喻法書》中可能是與下面的比喻連在一起講的。

  小羊羔能被網罟所囿,野犏牛卻能掙脫網羅的羁勒。

  一些較細的繩索做的網,也會把小羊羔困在裏面,而一些大犏牛 根本不可能被小小的網罟所控製,它會斷掉繩索逃之夭夭。

  這個比喻引申爲像羊羔一般修行境界不好的人容易被世間八法所誘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如果修行比較好的,像野犏牛一樣雖然身邊有一些違緣,但是他不會被這些違緣束縛。有道友對家人說:“不管你以後給我打多少電話,我都不會理你。”割掉電話線以表堅決,可是第二天思來想去還是不行,又開始打電話,所以大牦牛又瞬間變成小羊羔。

  柔弱的蜘蛛網(雖然可以粘住弱小的昆蟲,)但卻不能束縛羊羔嬉戲的腳步。

  柔軟的蜘蛛網雖然可以粘住弱小的昆蟲,但是不能束縛羊羔,這也是比較而言,從大乘和小乘的修行人來比喻,或者看破今世的不同程度來作比喻,比如說能束縛昆蟲的蜘蛛網當中小羊羔是不會被束縛的,小羊羔被束縛的網中,大犏牛是不會被束縛的。那麼最壞的世間人所束縛的地方,普通的修行人是不會束縛的,但是與修行好的人比較起來,他也會被捆縛,有些普通的修行人與世間人相較,還是好一點,但是他不能放棄家人,這一點就像是處于中間狀態的小羊羔一樣。根本不能看破今世或不能放棄現世的世間人,此處用昆蟲來比喻。

  還有一個比喻:憂水沖。

  牛馬等牲口過河時,首先若未毫不猶豫地將其驅趕過河,它們就會被湍急的河流嚇得心驚膽戰,停步不前,即使以強力往前驅趕,也會返至原地。

  驅趕牛馬過河的時候,首先應該毫不猶豫將它們攆過去,否則對于面前湍急的河流,有一個牦牛感到害怕,它們就都不願意過河,停滯不前,這個時候你再強力驅趕,它們也根本不會過河而立即返回。

  所以,我們作爲修行人首先一定要下定決心強烈斷除,否則如果首先猶豫不定,沒有出家或者沒有看破今世的話,後來別人怎樣規勸你好好修行,還是起不到作用,修行就不會成功,我們的心跟牦牛的心並無二致。

  博朵瓦尊者的《喻法書寶鬘論》裏是以羊羔過河來比喻的,此處比喻爲牦牛過河。

  如果羊羔不想喝水,縱使強按其頭,使其嘴沒于水中。(它也不但不會喝水),甚至沾上的水珠,也會奮力抖動使其墜落。

  以前養過小山羊的人都會知道,如果它不願喝水,有些小孩子強硬地把它的頭埋下去紮在水盆裏,它也不會乖乖服從,當頭擡起來以後,它嘴上沾有的一些水珠,也會呸兒——地極力抖落。

  同樣,如果草率地以強力斬斷對今生的貪戀,卻未修持任一法門,最終不但不能抛卻貪執,尚會強詞奪理地應付他人的規勸,甚至連以前所學的也喪失殆盡了。

  在修行方面也可以這樣比喻,首先應自覺地斷除世間法,如果不是自覺地斷除,我們強迫其好好修行,他也一定會離開的,回去以後將以前學過的知識一並扔掉,認爲受騙上當,連相續中少許的學問也全部抛掉,所以如果不是自願修行是很麻煩的。在座的所有修行人應該都是自願修行,這樣很好。

  現在有些寺院到了結夏安居的時候,因爲寺院的收入比較多,很多做父母的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出家,目的就是爲了這一點收入,長大以後就會還俗,而我們這裏的大多數人想得開並自願出家。

  原來有一個女居士問聖嚴法師:“你們出家人對愛情和性的問題是怎樣看待的?”聖嚴法師回答說:出家人全部是自願出家的,所以,他有能力、有把握,也有辦法抗拒對感情和性的執著(有把握、有辦法是我自己加的)。因爲是自願的緣故,而且性欲在生活中不像飲食一樣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東西,有也可以,無也可以,尤其是修行比較好的人完全可以面對並且認爲這些欲望沒有絲毫實義。後來聖嚴法師問她:“是不是你也要出家?”她有點難爲情,大家都笑起來了。有些書中是這樣講的,我想也是這樣。

  同樣的,如果強烈地讓他斬斷貪戀,出家修學密法,最後他會認爲你害了他,他以前所學的知識也會覺得沒有意義,也許法本都要寄回給你,就像小羊羔嘴上面沾有的一點水珠都要吐掉一樣。但是我想很多修行人自己反反複複觀察過,對自己的家人、財産、親朋好友都斬斷了貪執,覺得一定要出家,每一個出家人是仔細思擇以後才來出家的,因此有辦法對待自身的一些問題。

  看破今世確實非常重要,希望大家把這些比喻思維透徹,如果我沒有講,可能比喻和內容不能結合起來,表面看來《開啓修心門扉》是簡單的加行中的加行法,其實並非如此,翻譯的過程中,我確實翻查了很多書,比如說《喻法書》,前面也有說明,當時慈誠羅珠堪布也在講,他也覺得非常難,講《俱舍論》不是那麼難,因爲以前已經聽過了,但噶當派的有些比喻我們不太熟悉,但是如果熟悉了這些比喻的用法就會覺得特別契合。

  《劄嘎山法》中也有狐狸、餓狗等比喻,這也是後來我看《喻法書》的時候才知道很多是劄嘎仁波切在《喻法書》裏面選取出來的。尤其博朵瓦格西是修心法門的創始者,身體和語言上根本表現不出來,而是看你的心能不能看破:

  第一個問題斷除世間的貪戀,自相續中一定要生起一個出離心。

  第二個問題就是要斷除自私自利之心,在心的相續中一定要生起菩提心。

  第叁個問題當然是如果你的相續中生起密宗的境界是再好不過,中觀的無二智慧,斷除我執見的這種境界自然是我們非常羨慕的,但是我們暫且不談後者,首先宗喀巴大師在《叁主要道論》中所講的出離心,即是對世間的貪執應該抛開,否則在輪回當中是沒有辦法生起出離心的。我們發了菩提心以後,即便…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上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