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院,为了寺院而奔波操劳直至死去。就像小牛紧紧缠绕着桩子,最后在桩子上死去。或者有些修行人不能看破,最终到亲友面前死去,他的牧桩就是家人。
噶当派的比喻非常贴切,对修行也很有助益,大家应静下来仔细思维。人的一生从一方面来讲光阴荏苒,转瞬即逝,但从另一方面讲,人生又比较漫长,一生中很可能还要扮演很多角色,真是可怜。
以前在学院住过的个别人,现在已经还俗了,还俗以后想租一间房子,房租费也特别高,各方面开销很大,不搞一点生意也是不行的。确实是这样,我们出家人有很多在家人供养,不劳动也不会饿死,虽然这里的大多数人条件较差,很多人只用八十块钱来维持一个月的生活。
有一天我采访了这里的很多金刚道友,“生活费刚刚发下来的时候,马上买一些生活必需品,有时只剩下一点点,但还是可以过得去,钱就是这样,有多少就会花多少,没有钱不花也可以。”他们这样说。
很多金刚道友的生活还是非常简单如法的,与世间人大相径庭。如果我们不是出家修行人,根本不会有人供养,如果你在外打工,一点钱也没有挣到,你跟任何人打电话,他们会让你老老实实地等着,马上寄钱给你?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你说现在修行的过程中已经身无分文,寻求资助的话,他们就会立即帮助你,即便无人资助,金刚上师和道友也会想办法帮助的,尤其这里的冬天有些寒冷,生病也可以扶贫。在这里生活很简单,在这里修行也真是有意义。我有时想:在这个世界上,在学院生活可能是最简单的,一般说来,现在在这个社会中以每月八十块钱的生活费维持生活是根本办不到的,譬如台湾和新加坡,人均每月消费三千元人民币是最低标准,为用这份钱来糊口,你就必须要奔波,没有奔波就无法生存。
因此,世间人每天为了生活,非常的奔波劳累,我们暂且不谈来世,而是从短暂的今生来讲的。
所以,没有看破今世,在修行过程中会有很大的违缘和痛苦,最后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晚年到底该如何度过,大家在这方面应该想一想。
如果能够挣脱大中小三种牧桩,修行必将无往不胜。
三种牧桩是指大中小的不同贪执,如果我们能挣脱牧桩、拔出牧桩、看破今世,不管我们到哪里修行都会成功。
如果我们没有拔除牧桩,虽然暂时有些神通、神变,有些别人羡慕的境界,实际上是不可靠的,在其他上师面前印证自己是大圆满第一部境界、第二部境界的人,结果去战争,在战场中死去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如果能看破今世就根本不会这样。在此我并没有褒己贬彼之意,我举一个例子,我以前可能也提到过:我们那边有一个叫拉龙的人,有上师说他是大圆满第三步境界还是二步境界?去年在色尔坝纠纷的时候,他的儿子还是其他的亲戚已经被打伤了,他就气急败坏地骑着马往战场上跑去。如果真正是证悟大圆满、看破今世的人,根本不会对自己的儿子或亲朋如此地执著,更不会对怨恨的敌人生起烈焰般的嗔恨心,所以一些表面的境界并不重要。
对于提婆达多这个人,从大乘的角度讲他是古佛的化身,有这种说法,但是从显现上是因为神通害了他,有些经典中是有记载的,因为他有很大的神通,获得了未生怨王对他的恭敬,他们同流合污、狼狈为奸与佛陀并战,罪不可恕。这样一来神通对他来讲成了灭顶之灾,祸患无穷。
所以,我们没有看破今世之前,暂时的境界是一种违缘,不是顺缘,我们这里的有些人说自己看到了本尊、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好像比无垢光尊者的境界还更胜一筹,但是你究竟看见没有,我不清楚,我没有他心通。
昨天有一个人说我很了不起,是成就者,看来他更了不起,因为很了不起的成就者他都知道,说明他心通的神通已经具足了。
曾有两个和尚在杭州西湖游览,有两条鱼在水里游戏,其中一个和尚说:“这两条鱼很欢喜。”另一个和尚问:“你怎么知道?”第一个和尚反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但我觉得这些神通神变并不重要,如果有看破今世的境界就已经超越一些显现上的神通、神变。
因此,我重宣此意:如果能挣脱大中小三种牧桩,那么不管他在哪里,修行肯定会成功,而暂时的一些表象、境界,不一定是通往修行成功之路的基石,大家应该记住。
牧桩的比喻已经讲完了,以下是小羊羔的比喻,此比喻在《喻法书》中可能是与下面的比喻连在一起讲的。
小羊羔能被网罟所囿,野犏牛却能挣脱网罗的羁勒。
一些较细的绳索做的网,也会把小羊羔困在里面,而一些大犏牛 根本不可能被小小的网罟所控制,它会断掉绳索逃之夭夭。
这个比喻引申为像羊羔一般修行境界不好的人容易被世间八法所诱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如果修行比较好的,像野犏牛一样虽然身边有一些违缘,但是他不会被这些违缘束缚。有道友对家人说:“不管你以后给我打多少电话,我都不会理你。”割掉电话线以表坚决,可是第二天思来想去还是不行,又开始打电话,所以大牦牛又瞬间变成小羊羔。
柔弱的蜘蛛网(虽然可以粘住弱小的昆虫,)但却不能束缚羊羔嬉戏的脚步。
柔软的蜘蛛网虽然可以粘住弱小的昆虫,但是不能束缚羊羔,这也是比较而言,从大乘和小乘的修行人来比喻,或者看破今世的不同程度来作比喻,比如说能束缚昆虫的蜘蛛网当中小羊羔是不会被束缚的,小羊羔被束缚的网中,大犏牛是不会被束缚的。那么最坏的世间人所束缚的地方,普通的修行人是不会束缚的,但是与修行好的人比较起来,他也会被捆缚,有些普通的修行人与世间人相较,还是好一点,但是他不能放弃家人,这一点就像是处于中间状态的小羊羔一样。根本不能看破今世或不能放弃现世的世间人,此处用昆虫来比喻。
还有一个比喻:忧水冲。
牛马等牲口过河时,首先若未毫不犹豫地将其驱赶过河,它们就会被湍急的河流吓得心惊胆战,停步不前,即使以强力往前驱赶,也会返至原地。
驱赶牛马过河的时候,首先应该毫不犹豫将它们撵过去,否则对于面前湍急的河流,有一个牦牛感到害怕,它们就都不愿意过河,停滞不前,这个时候你再强力驱赶,它们也根本不会过河而立即返回。
所以,我们作为修行人首先一定要下定决心强烈断除,否则如果首先犹豫不定,没有出家或者没有看破今世的话,后来别人怎样规劝你好好修行,还是起不到作用,修行就不会成功,我们的心跟牦牛的心并无二致。
博朵瓦尊者的《喻法书宝鬘论》里是以羊羔过河来比喻的,此处比喻为牦牛过河。
如果羊羔不想喝水,纵使强按其头,使其嘴没于水中。(它也不但不会喝水),甚至沾上的水珠,也会奋力抖动使其坠落。
以前养过小山羊的人都会知道,如果它不愿喝水,有些小孩子强硬地把它的头埋下去扎在水盆里,它也不会乖乖服从,当头抬起来以后,它嘴上沾有的一些水珠,也会呸儿——地极力抖落。
同样,如果草率地以强力斩断对今生的贪恋,却未修持任一法门,最终不但不能抛却贪执,尚会强词夺理地应付他人的规劝,甚至连以前所学的也丧失殆尽了。
在修行方面也可以这样比喻,首先应自觉地断除世间法,如果不是自觉地断除,我们强迫其好好修行,他也一定会离开的,回去以后将以前学过的知识一并扔掉,认为受骗上当,连相续中少许的学问也全部抛掉,所以如果不是自愿修行是很麻烦的。在座的所有修行人应该都是自愿修行,这样很好。
现在有些寺院到了结夏安居的时候,因为寺院的收入比较多,很多做父母的就要求自己的孩子出家,目的就是为了这一点收入,长大以后就会还俗,而我们这里的大多数人想得开并自愿出家。
原来有一个女居士问圣严法师:“你们出家人对爱情和性的问题是怎样看待的?”圣严法师回答说:出家人全部是自愿出家的,所以,他有能力、有把握,也有办法抗拒对感情和性的执著(有把握、有办法是我自己加的)。因为是自愿的缘故,而且性欲在生活中不像饮食一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东西,有也可以,无也可以,尤其是修行比较好的人完全可以面对并且认为这些欲望没有丝毫实义。后来圣严法师问她:“是不是你也要出家?”她有点难为情,大家都笑起来了。有些书中是这样讲的,我想也是这样。
同样的,如果强烈地让他斩断贪恋,出家修学密法,最后他会认为你害了他,他以前所学的知识也会觉得没有意义,也许法本都要寄回给你,就像小羊羔嘴上面沾有的一点水珠都要吐掉一样。但是我想很多修行人自己反反复复观察过,对自己的家人、财产、亲朋好友都斩断了贪执,觉得一定要出家,每一个出家人是仔细思择以后才来出家的,因此有办法对待自身的一些问题。
看破今世确实非常重要,希望大家把这些比喻思维透彻,如果我没有讲,可能比喻和内容不能结合起来,表面看来《开启修心门扉》是简单的加行中的加行法,其实并非如此,翻译的过程中,我确实翻查了很多书,比如说《喻法书》,前面也有说明,当时慈诚罗珠堪布也在讲,他也觉得非常难,讲《俱舍论》不是那么难,因为以前已经听过了,但噶当派的有些比喻我们不太熟悉,但是如果熟悉了这些比喻的用法就会觉得特别契合。
《札嘎山法》中也有狐狸、饿狗等比喻,这也是后来我看《喻法书》的时候才知道很多是札嘎仁波切在《喻法书》里面选取出来的。尤其博朵瓦格西是修心法门的创始者,身体和语言上根本表现不出来,而是看你的心能不能看破:
第一个问题断除世间的贪恋,自相续中一定要生起一个出离心。
第二个问题就是要断除自私自利之心,在心的相续中一定要生起菩提心。
第三个问题当然是如果你的相续中生起密宗的境界是再好不过,中观的无二智慧,断除我执见的这种境界自然是我们非常羡慕的,但是我们暂且不谈后者,首先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所讲的出离心,即是对世间的贪执应该抛开,否则在轮回当中是没有办法生起出离心的。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即便…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上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