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月31日 第26节课
四 屏弃相似利他
这一品是讲,对于凡夫人,尤其是自私自利之心极为严重的人,为别人讲法、灌顶以及传授一些甚深的教言,都是不合理的,这方面大家应该注意。
诸如宣讲、听闻、传承、引导等等的相似利他之举,也应当毅然屏弃。
我们在利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虽然我们是凡夫人,但是也可以真正行持利他行为。比如说我做某件事情,不是为了得到名声、财富、供养和他人的恭敬,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益别人。真正圆满的利他之心,只有一地菩萨以上才可以真实具备,但是现在作为凡夫的我们也是可以行持利他,这种利他行为在我们平时的言谈举止中也可以观察出来。比如说,观察我讲经说法的过程中有没有寻求利养之心,有没有希求名声之心,认为我这个人很了不起……
我昨天就观察过自己为你们传讲《开启修心门扉》,应该是清净的发心。因为我观察过我讲解此法并没有想寻求大供养的发心,这里听法的人全都比较穷,所以我也不会有什么收入。希求恭敬之心也没有,凡是听闻此法的人一定会心存恭敬,但是依靠此等会不会得到一些名声呢?除了在这里闻法的人以外,其他人并不知道我在这里传讲此法。所以我认为我现在传讲《开启修心门扉》的发心不是寻求名闻利养之心,发心是清净的。
你们在听受和为别人传讲的过程中也应该如此。当今末法时代,传播佛法的人可谓是寥若晨星,在这样五浊兴盛的时代,即使是心存看破今世、舍弃今世之念的人也如昙花一现般难得,因此,虽然自知为凡夫,没有任何超凡的境界,但是,我们凡夫人在发心清净的前提下为别人传讲,使别人的相续中能够有所收益,就还是应该利益他众,让自己做一个真正合格的修行人。噶当派的有些修行人喜欢独自修行,为别人传法的时候全部都变成了相似利他?也不一定。但如果你传法的目的当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弘传四方,或在财产方面有所收益,这种发心肯定是相似利他。
所以,当别人请求你传法时,或者遇到一些不懂佛法的人之时,比如每一个人的家中都有一些亲戚朋友,其中有些接受佛法,有些不一定接受,但无论怎样,还是应该尽己所能地讲一讲佛法的道理。
还有一些可怜的旁生,它们不懂法语,可以在它的耳边念一些观音心咒、释迦牟尼佛名号和心咒等等。我的司机这一点做得还不错,我给他讲过这些道理之后,当我们开车出去到菜市场的时候,他看到一些鱼类,可以看得出他不是伪装而是从内心里可怜它们,如果自己没有能力买,他便尽力地为它们念“嗡嘛呢叭美吽”、“达雅他,嗡牟尼牟尼嘛哈牟尼耶娑哈”,我心里很高兴。我们平时也应该这样,如果是自私自利的发心,无论怎样的环境下,最好不要去传授,虽然我们都是烦恼深重的凡夫人,但如果是善心的驱使下,认为有些众生很可怜,对佛法一无所知,那么你为他传授一些显宗的法要是可以的,对双方都有利益,但是密宗的灌顶和甚深的窍诀,则必须要观察对方的根器和法相,还要衡量自己是否具备传法的能力,不能随便传授,这里的意思仍然是舍弃相似利他。
卓衮巴大师也说:“对修行人而言,应当身着缀满补丁的衣衫,手持诃子念珠,门口印满清晰的鸟迹。
卓衮巴尊者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修行人身体应该穿着比较破烂的衣物,不要对穿着太过讲究,无有必要一天换一件衣服,手上应该持着诃子的念珠 ,平时以闭关的形式安住,不与人来往,山洞或房屋的门口上只有小鸟雀的脚印,人的脚印根本看不到。
我们这里有部分的修行人常年真正在闭关修行,这些真正实修的人是可以开许他们闭关的。但是对于新来的人,任何修行境界都没有,却选择闭关,这是懒惰人的借口,所以不予开许。
在修行之时,无论是谁为懈怠懒散之人讲经说法,都绝对没有利益。格西是不会欢喜的,我也会将此人视为精神癫狂者。”
无论何者在实修的时候对散乱者和懈怠者讲经说法,绝对是没有任何利益的,无论给他讲多么甚深的法门,他也会充耳不闻,所以没有必要为他们讲经说法,不如还是安住在自己的山洞中修行为好。
上师是不会欢喜的,尊者自己也认为自己不如法修行却给此类懈怠、懒惰者传授佛法,是疯狂者的行为,不如在自己的屋子里独自修行。
虽然卓衮巴尊者说这些传法的人是疯狂者,不努力修行,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善加取舍,不能依文解义,法王如意宝也始终非常重视讲经说法,在没有一定的境界之前,是不开许闭关的。附近有些寺院中闭关的人,就有发疯回来的情况,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给金刚道友添了很多麻烦,有些虽然没有癫狂,但是言谈中还是透露出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做一个普通的、真正的修行人,先打好一个牢固的基础才可以闭关。
比如我,一生中并没有闭关,始终在做讲法、翻译经论等事宜,但即便我今天死了,我不后悔,我认为这是一生中最难得的事情,所以,也希望你们在没有自私自利之心而怀有一颗利他之心的前提下,为别人宣讲佛法的道理,以这种心态来传法,只会有利益的。
藏巴加惹也告诫后人:“没有春天的播种,而希冀获得秋的果实是饿鬼(的痴心妄想);时机没有成熟,而企图度化众生实在是徒劳无益。”
春天没有播种,却希望收获秋天的果实,这是饿鬼的痴心妄想,无法实现。
时机尚未成熟却想要度化众生是无有意义的。什么叫做时机没有成熟呢?比如你自相续中,除了追逐名闻利养之外,无有毫许利他之念,你讲法的对境也不是真正寻求佛法的人,这时可以说你和对境二者都是时机没有成熟。
但是我认为我们在这里讲闻佛法应该是时机成熟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在这里传法者的相续中不一定是依靠他众欲令自己获得某种利益,听法者也不是想求得一些名声和利养,而是想在痛苦的轮回中真正获得佛法的甘露妙味,以难得之心来希求,所以应该说是时机成熟。
如果是百分之百、方方面面都十分圆满也是不可能的。以前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住在舍卫城,当时城中有七十万人,其中五十万人是对佛陀有信心的,十万人不但对佛陀没有信心,还执持邪见的,还有十万人则是保持一种平等心的人,既无有信心,也不生邪见。在这个世界上断证功德圆满的人是谁呢?就是世尊释迦牟尼佛,在佛陀亲自降临人间转*轮之时,也达不到七十万人中所有的人都对他恭敬。寂天菩萨为什么在《入行论》中说:“有情种种心,诸佛难尽悦,何况劣如我?故应舍此虑。”这样说的原因就在此。所以我们一定要等待时机,一定要百分之百的人都对你恭敬得五体投地,这是我们在凡夫位的时候任何人也做不到的事。
因此,无论别人说什么,自己观察自己的相续,自利的心比利他的心少一点,大多是利益众生的心时,还是应该讲法,尤其是末法时代,我认为相当重要。首先是发一个利他的心为别人传法,最后发一个殊胜的愿来摄持,这是非常有利益和有必要的。但是另外也有些人的确是时机没有成熟,因为他自私自利的心特别强,所作所为除自私自利外毫无利他可言,到处去传法或灌顶,他的目的唯一是自己获得钱财,或者通过这种方法来获得一些名声,这种前提和发心的情况下,的确是时机没有成熟。这样的人还是住在一个寂静的地方好。我们这里的有些人,有些有堪布、堪姆的头衔,有些没有,当你回去遇到一些居士和出家人的时候,有必要与他们交流一下显密甚深的道理,或者为他们传授这些道理,我认为这没有什么害怕的。如果在一个不具法相的上师面前接受灌顶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但是你们却不感到害怕,为别人发清净心传授一个显宗的法要有什么可怕的呢?有些人不懂佛法,自己非常愚痴,认为在别人面前听法可能很危险,这无所谓,只要你把金刚密乘戒好好守护,以同修道友来对待就可以。
因此,具有佛法的智慧非常重要,当今末法时代真正的时机成熟,如同以前独觉传法,上身起火,下身降水,之后显示不同的神通神变让众生起信心,这样的善知识现在一定是没有的,所以只要对方具备一个善心来为你传授佛法,我们都应该接受,这样做只会有利益,不会有任何减损。希望大家也应该如是思维,时机成熟之时为大家尽心尽力地传播佛法很有必要。
这里的道友,现在有机会听受如此甚深的佛法,在其他地方,这些传承和教言是非常难得的,一些大名鼎鼎的所谓活佛,我不一定对他起信心,因为有些所谓的活佛们的行为均是非法。但是我对这里的堪布、堪姆很起信心,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他们在学院里依止上师的时间也很长了,人格也都很稳重,希望你们还是要仔细观察,人们有时对外面有名声的人特别有好奇心、依止心,对自己身边的贤善道友却一点信心都没有,难道不是舍近求远、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吗?
博朵瓦也叮嘱我们:“修行人应当励力调伏自相续,首要之举就是如此。以他利为主的行为并没有开许。只需在心里想着利益他众,除此之外,身语不一定亲自而为。”
博朵瓦尊者告诫我们说:尤其是对名闻利养特别重视的修行人,首先是应该努力调伏自相续,这是最主要的事情,对他来讲,利益众生是没有开许的。
这些人整天以堪布、上师、法王的名义假说利益众生,到汉地去宣扬:堪布要印法本,要做何等何等的事情。但他的心里无有丝毫利他之念,这种行为是不开许的。
利他的时机还未成熟,最好在心里利益他众就可以了,自己对佛法一无所知,对佛法的基础,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大圆满前行》的认证考试还可能得零分。这样的人还打着学院的旗号去汉地弘法利生,到各地去宣扬自己是法王身边二十年的管家,要给大家灌顶等,这种人的确利益众生的时机尚未成熟,如果你真正有一颗利益众生的心应该好好修自他相换,但他可能不会修的,这就是骗子,现在…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