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下册▪P18

  ..续本文上一页,自己住在家里精进修持。外面出现怎么样的热闹,对你的心不起任何作用,仍一如既往地闻思修行,如果不是这样,外面稍有风吹草动,自己的心也跟着它此起彼伏,闻思修行的机会每天都不会有的。

  总而言之,格西对他临死的教言就是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应该不加理睬,不管是亲戚朋友死了,还是家里的人死了,你给他念一个“嗡玛呢叭美吽”,一边吃饼干一边背书,不要管他,这就是真正修行人的作为。

  这样到了临死的时候会由衷地想到:“没有遇到佛法之前当然是我的缘分不具足,遇到佛法以后有生之年都用到了佛法方面,尽心尽力,并没有荒废我的时日和精力。”这样我觉得有意义。

  我们来到这里并不容易,肯定不能享受生活,如果要享受,大城市里面特别舒服。我那天在成都,蔬菜也一个比一个香,身体也可以沐浴,城市里面过生活也很简单,吃蔬菜什么都很方便的,不会像这里这样寒冷。但我们不是为享受,所以来到这里还是要把心思放在闻思修行上面。闻思和修行哪一个都不浪费你的时间,有人认为闻思好像很浪费时间,要修行;有些人说实修不行,要闻思。但不管怎么样,将你的精力全部放在闻思修上面一点也不会浪费的。

  博朵瓦尊者云:“他人于我生悲心,吾则恒时欢喜住,此人具法他人无。”

  博朵瓦尊者也说:别人认为我这个人真的很可怜,家庭也没有,工作也没有,头发也没有,别人对我生悲心,我反而心里很高兴,因为这个人具足真正的佛法,其他人没有。当然有些人自己做一些非法的事情,别人生悲心,不是这种情况。

  原来米拉日巴传记中也讲:他的亲戚告诉他,你真是很可怜的修行人,你看绰迫罗扎瓦他们那么富裕,财产那么多,你应该要想办法发财,你不要整天在山洞里面,不然亲人没有脸见人了,后来米拉日巴说:你们对我生悲心是个好事,我不会学他们的。当时绰迫罗扎瓦他们是很出名的,但是他没有学这些人。所以表面上看来,世间人可能对你心生悲悯,认为你应该想办法发财,否则可怜兮兮地过生活,很多人都可能毁谤你,但你自己心里应该很高兴,这种人应该是具有佛法的。

  又云:“佛陀教法隐没之时,喜黑法方实力强大,喜白法方势单力薄。是故趋入非法之徒,长寿无病利惠众多,趋入正法适得其反,此本规律修士莫惧。敦巴格西如此教我,故当思维此对治法。”

  在末法时代,喜欢黑法造恶业之人的势力非常强大,喜欢善法之人的力量非常薄弱。趋入黑法的人可能会长寿无病,我们这里有些人特别精进地背书,身体都不好,汉地也是这样的,经常给寺院布施、给出家人结缘的人,他的生意也搞不好,经常出现违缘。经常杀生造恶业的人,工作顺利,身体也很好,这是为什么呢?这一方面是黑法方面的护法神帮助他,一方面他前世造的业力如今现前。所以,世间人可能不理解,自己造的善业越来越多,为什么身体越来越差,为什么不顺利,可能会怨天尤人,但实际上他们都不懂因果的规律。

  趋入黑法的人也许是长寿无病的,趋入正法的人与其相反,身体不好、寿命短暂、没有财产等等,但是希望修行人不要害怕,为什么不要害怕呢?我们要明白这是前世的业力,并不是我们现在造善业,当下就马上现前。

  博朵瓦格西说:这是我的上师仲敦巴教我的教言,所以你们应该好好地思维。我们修行人也应该如此,遇到一点点修行的违缘时,“是不是佛法没有加持,上师没有加持?干脆我还俗了吧,佛法好像是假的,我修行越来越精进,身体越来越不好,修行越来越精进,什么都越来越不顺利。”世间没有佛法基础的人经常怨天尤人,实际这就是在显露愚痴的本性。

  显而易见,于此五浊兴盛之时,想没有痛苦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我们应当坦然地面对各种厄难,而毫无怯懦之心。

  修行人没有痛苦简直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很多高僧大德在修行中很顺利地度过的,哪里有?从他们的传记中可以看得出来。所以修行中没有痛苦简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与天方夜谭的故事没有差别。

  在中学的课本中老师讲过,是阿拉伯发生的一个故事:一个国王特别霸道,每天杀人,晚上娶一个王妃,天亮的时候就要杀掉她,他杀了很多很多的王妃,还有一个国王有一个非常聪明的王妃,她去了以后,她附近的人都忐忑不安,但她晚上一直给国王讲精彩的故事,天亮准备要杀她的时候,那个故事没有讲完,就延缓行刑。最后她讲了一千零一个故事,因为故事的情节很多都是劝人行善、不能杀人的一些动听的故事,后来国王已经感动了,没有杀她。但是《天方夜谭》里的故事全部是王妃的虚拟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事情,就像说不完的故事一样。

  所以这里说修行人没有痛苦等就像天方夜谭的故事一样。一定要有无怯懦的心,这对修行人很重要啊!有些人稍微有一点违缘和痛苦的时候就认为很痛苦、认为不应该,痛苦转为道用的方法一点都不懂。

  萨迦班智达云:“诤时福报圆满者,百里难得挑其一,朽塘若将水注满,必有一方会毁塌。

  萨迦班智达:在浊世末法时代的时候,圆满所有福报的人,一百个当中难以挑出一个人,比如说他的名声也具足、修行也具足、人才也具足、身材也具足、智慧也具足,样样福报圆满的人在一百个人中可能一个也没有,有些修行好一点,人格不好,有些人格好一点,但是没有名声,一者好另一者不一定好。我们观察别人时也是这样,有些人称许为美好端正的人,真正仔细观察,也许是他的鼻子太大了,也许耳朵太长了,有各种各样的缺点,真正圆满齐全之人的面孔也是找不到的,所以说福报圆满的人在末法时代百分之一也难以寻觅。

  将腐朽的池塘里灌满水,必定在一个地方会倒塌。人也是这样,在末法时代,修行稍微好一点的时候肯定身体不好,譬如心脏不好,或者心情不好,全部圆满很困难。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生长的世间太浊了,这样的浊世中样样齐全圆满具足是很难得的,所有修行人都在思忖自己为何遇到如此多的磨难,其实每一个修行人都会有不同的违缘。

  何人如若具财富,彼则难有贵种姓。子孙满堂富者鲜,彼者若具怨敌至。尔等俱皆圆满者,多数即将趋死城。”

  有些具足财富的人,难以有珍贵的种姓。如果子孙满堂可能财富就消失殆尽,财富俱全的人没有子嗣,整天都求上师加持自己有个孩子,否则财产没有继承人。

  如果财产和子孙都具足,那么可能就有怨敌来损害他们的财产。

  如果名声、福报、智慧、势力、财富、子孙全部都已经圆满了,那么这个人可能马上要死了,会趋入死城。如同夏天在牛粪堆里面小小的虫,小小翅膀刚生出来的时候就马上会死,秋蝇一样的。

  现在很多当官的就是这样。有个姓马的官员,他贪污了很多钱去赌博,后来判了死刑,前两天一个副市长也判死刑,所以这些人真的有福报、有钱财,结果却一死了之。修行人也是如此,各方面比较不错时,这个人就即将死去,很可惜。

  喀 瓦格西也殷切地说道:“违缘乃为善知识,障碍本是劝善者,苦难实为恶扫帚,莫视不喜为祸矣!”

  喀 瓦格西告诫我们:违缘实际上是善知识,有了违缘我们有修法的机会。障碍本来是劝你行持善法的。苦难是真正要扫除你的恶业的扫帚。遇到一些祸害的时候你不要认为是:“哎呀,我遇到了痛苦,又不行了,我身体不好了,我名声受到了损害,我财产没有了。”修行不好的人每当遇到痛苦的时候就开始闷闷不乐,不应该这样,遇到痛苦的时候就像前辈高僧大德那样,一定要生起欢喜心。

  《入行论》也云:“得此不乐食,嗔盛毁自他。”

  《入行论》中说:吃了不快乐的食物会毁坏自己和他人,生起嗔恨心。有时候别人说了什么话,好像吃了不乐的食物一样,肚子里面不舒服,之后开始生起嗔恨心,摧毁自己和他人。

  “遭遇任何事,莫挠欢喜心。”

  我也曾经引用过《入菩萨行论》的这句话,按理说真正的修行人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事,都应坦然地面对,不要影响自己的欢喜心,不破坏他人的欢喜心,但是这很难做到,心里这样想,道理上很多人都知道,但真正遇到一些不欢喜的事情时,不破坏自他的欢喜心难能可贵。为什么是这样呢?

  “若事尚可为,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

  如果这个事情可以更改,可以重新来过,你有什么不欢喜的呢?如果这件事情已经来不及重整旗鼓,已经毁于一旦,你烦恼又有什么用呢?《入菩萨行论》中所讲的这个道理是很深奥的。

  “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悲愍生死众,羞恶乐行善。”

  其实苦害有很多功德——生起出离心、断除自己的傲慢心、对众生生悲悯心、喜欢善法和对罪恶有丑恶心等等,所以我们遇到违缘和遇到痛苦,修行人应该乐意接受。

  比如说我们生病的时候,依靠病会在自相续中生起很多功德,但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利用它。如果说我今天生病了,如果能利用就是非常珍贵的,生病的时候可以观想为众生代受痛苦,但有些人修自他交换是为了身体康复,这个目的不是很好,为了“我”的身体,以“我”为中心,我想 “我”的病马上应该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听说自他交换是最好的,然后观想我为众生代受,我求三宝加持,马上令我的病好转,这种发心肯定是不对的。而应该发心:病也好、痛也好,不管怎么样,我愿解除所有众生的苦难。如果生起了这样的念头,那么你的病就有意义。

  一般噶当派的修行人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会利用当下的心。当遇到快乐的时候,愿所有众生获得像我这样的快乐,这种心力的功德力量是非常大的。当你痛苦的时候,所有众生的痛苦愿我来代受,愿我继续再病下去,继续再痛下去。如果心里面能发出这样的愿,这个时候的苦已经有价值了。但是你心里面想,我千万不要有痛苦,我很痛苦,这样就没有什么价值,是一般的分别念。

  所以,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把它利用起来,就像金子,本来是金子,但是你没有把它做成耳环,光是…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净土教言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