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教言讲记

  序 言

  《净土教言》属于藏传佛教的净土法门,它就像乳海中的醍醐一样,是全知麦彭仁波切以无比之智慧在深广的经教海洋中撷取出来的窍诀精要。

  以前很多人认为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势同水火、格格不入,尤其是净土法门,似乎在藏传佛教中从来不占有一席之地。但这次通过八节课的学习,相当一部分人的观念有了明显的改变,确实认识到了佛教各派互不相违,各宗各派之间没有任何的隔阂与矛盾。这也是本人讲经说法的宗旨所在,见此情景,心中感到由衷的欣慰。

  在传讲的过程中,为了配合大家的学习,本人曾根据大概内容出过一些思考题,如今部分道友已按照录音将讲记整理成册,为了拓宽大家的思路,以期对《净土教言》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故又按照每节课的内容重新出题,望大家在学习的同时认真思考,将法真正融入自相续。

  最后,普愿天下众生遣除邪知,树立正见,一心念佛,同登极乐!阿弥陀佛!

  索达吉  

  二OO六年藏历六月初九

  

  《净土教言》讲记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讲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第一节课

  今天开始传讲全知麦彭仁波切所造的《净土教言——开启信心之佛教明日》。

  这部《净土教言》可以说是藏传佛教的净土法门,本论通过教证、理证将往生极乐世界的道理阐述得特别清楚,以前上师如意宝在学院传过很多次,我本人也有非常清净的传承。

  这次为什么要传讲《净土教言》呢?大家也都清楚,不管是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很多修行人都希望自己临终的时候,依靠净土法门来往生极乐世界。在座的每位道友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面临死亡,死的时候如果一点把握都没有,虽然一辈子都在修学佛法,自认为学过很多法门,但临终时若跟一般的世俗人没有任何差别,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要知道,寿命是无常的,这个无常什么时候到来也很难说,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对死亡有所准备。世间人不愿意想到“死”,一提到这个字,就觉得不太愉快,为了避免这一点,他们依靠各种各样的娱乐来冲淡死亡的阴影,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我们应该依靠佛教的方式来面对死亡,迎接自己的来世,这一点相当重要。鉴于此原因,今天给大家讲一下《净土教言》。

  题目:净土教言·开启信心之佛教明日

  这部《净土教言》在佛教中犹如日光一样,能够开启我们对往生极乐世界的信心。此处是以比喻的方式来命名的。

  作者:全知麦彭仁波切

  藏传佛教中的麦彭仁波切、宗喀巴大师、无垢光尊者等,都是举世公认、对佛教贡献相当大、十分了不起的高僧大德。有关麦彭仁波切的生平,大家应该非常清楚,我在这里不作介绍。

  顶礼上师文殊师利菩萨!

  那摩格日玛吉果卡亚!

  “那摩”是顶礼,“格日”是上师,“玛吉果卡亚”是文殊师利菩萨。在撰著这部论典之前,作者首先在文殊菩萨以及与文殊菩萨无二无别的蒋扬钦则旺波上师(麦彭仁波切的根本上师)足下作恭敬顶礼。这是总顶礼句,顶礼本法的传承上师。

  为什么要用梵语来顶礼呢?以前也讲过,佛教的来源是印度,佛法是通过印度梵语来传播的,在论首用梵语作顶礼,可使我们怀念释迦牟尼佛和前代的高僧大德,正是他们在印度开创、弘扬佛教,才使藏地雪域有机会得到佛法的滋润,因为这样一个缘起,所以麦彭仁波切先用梵语顶礼了自己的根本上师和文殊师利菩萨。

  下面是祈祷阿弥陀佛:

  佛号入耳之刹那,大菩提道不退等,

  能赐无量胜德者,阿弥陀佛护此众!

  此颂一边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一边向阿弥陀佛作祈祷,祈请保护所有的可怜众生。颂词的意思是:不管什么样的众生,只要听到“阿弥陀佛”这一圣号,都将获得无量功德,比如从菩提道中不退转,不趣入恶道,不转生为身份低劣的众生等等,而能赐予如此殊胜功德的就是阿弥陀佛,所以麦彭仁波切在这里祈祷阿弥陀佛护佑所有的众生。

  不管是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大家对祈祷阿弥陀佛都有非常大的信心。这里所说的仅以听闻名号便趋入不退转菩提道,喇拉曲智仁波切在《极乐愿文大疏》中是这样解释的:“对于即将往生极乐世界的入道菩萨来说,这一词义可直接理解;如果是可往生极乐世界的未入道者,则密意是指已经获得了将来趋入不退究竟菩提的种子。”

  我们即生中能够值遇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有缘分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此乃多生累劫中积累资粮的果报,没有因缘的人,这一名号是根本听不到的。虽然我们处于五浊特别兴盛的末法时代,以往的释迦牟尼佛、龙猛菩萨、世亲菩萨、莲花生大士、宗喀巴大师等高僧大德纷纷圆寂,后来的大成就者们还没有出世,表面上看来自己很没有福报,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我们如今有缘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去年学过《释尊广传》的人都知道,其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大家不要认为阿弥陀佛的名号随随便便就能听得到,汉地的很多老太太经常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平时许多人也都挂在嘴上,这个可能没有什么吧。其实这种想法是对佛号的价值观还没有清晰地认识到,要知道,真正能够听闻这样的佛号,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确实需要极殊胜的缘分!

  以上是作者对阿弥陀佛的一个祈祷文。

  〖在此,凡是具有缘分的人,所追求的目标中最为殊胜的即是不住有寂的涅槃,〗修学佛法必须具有缘分,如果没有殊胜的因缘,今生不可能有机会闻思修行,也没有办法听闻佛法,享用真正的教法甘露。这些具有殊胜因缘的人,他们所求的究竟目标是什么呢?“不住有寂二边的涅槃”,此处的涅槃是指佛果。“涅槃”有彼岸之意,以前讲《心经》的时候也说过,轮回是此岸,涅槃是彼岸。

  现在世界上大概有65亿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大多数都是追求钱财,他们认为有钱的人成就最高,没钱的人没有任何成就。如今人类的目标与以往完全不同,古代的时候,人们崇尚高尚的道德或者渊博的学识,从这方面来衡量一个人的贤劣,然而现在的人,不管是国外也好国内也好,都是在拼命地追求钱财,将其视为终生的目标。

  我们作为修行人,所有目标中最殊胜的是什么?就是获得不住轮回涅槃二边的佛果。这不会像凡夫那样住于三有的边,也不会像声闻缘觉那样住于涅槃的边,不住二边的真正涅槃就是无上佛果,这一点是任何人都应该希求的。

  麦彭仁波切的这句话,表面上似乎谁都会说,但实际上真正懂这一点的人又有多少?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希求佛果,这样的人在世界上到底有几个?包括现在学习《净土教言》的人,不管是今晚在座的道友也好,家里通过无线电波收听的也好,外面依靠MP3、VCD等听闻的也好,你们当中有没有人将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最主要的目标定为脱离轮回,为利益众生而获得佛果?如果有的话,那你的人生目标已经搞清楚了,否则不管学了多少年的佛,也没有把学佛的方向搞明白。

  麦彭仁波切在这里说,具有殊胜缘分的人,他所希求的就是不住有寂的涅槃,这种涅槃怎么获得呢?〖而不用历经艰难险阻轻而易举便可获得这一果位的殊妙方便,就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在座的人,如果一个一个地采访,大家肯定都说“我想要获得佛果”,但是获得佛果的方法中,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依靠无上大圆满即生成就,或者来世成就,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把握,或想依靠其他的方式来度化众生,那么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最佳的选择。当然,往生极乐首先应该发愿,没有发愿是不行的。

  我希望大家听了今天的课以后,思想观念应该有所转变,以前自己学佛的目标没有搞清楚,现在学了这些以后,必须要明白“我要为了利益众生获得佛果”,而获得佛果所有的法门中,求生极乐的净土法门是最殊胜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依靠阿弥陀佛的发愿力很容易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在因地时曾发过大愿 ,内容就是“假如我获得佛果,我希望如何如何”,由于共有四十八个,故被人们称之为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要知道,每尊佛在因地时的愿力都不相同,释迦牟尼佛有五百大愿,药师佛有十二大愿,有些佛还有八大愿、四大愿等等。而依靠阿弥陀佛所发的大愿,我们很容易往生极乐世界。

  〖已往生的所有菩萨,全部是一来菩萨;〗若能往生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全部是一来菩萨,不再转生于轮回之中。当然,这个问题我们以后还要分析,极乐世界到底有没有凡夫,凡夫会不会往生?有些人说是带业往生,有些人说是带愿往生,净土宗的法师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就此处而言,按照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众生到了极乐世界以后,全部都是如来的补处,也就是不会退转的一来菩萨。

  我这次倒没有时间,你们方便的时候,应该把四十八愿详细看一下,看完以后就会明白,到了阿弥陀佛的刹土之后,马上就成为一来菩萨 ,从此以后在极乐世界获得佛果,应该这样来理解。

  〖而且善逝的无垢圣教中说:住于无量刹土中的一切佛陀再三赞叹极乐世界具有远远超胜其他刹土的无量功德。〗很多佛经里都讲到,无量刹土中的佛陀经常赞叹极乐世界的功德。这也是四十八愿中的第十七大愿——“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谘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由此可见,对阿弥陀佛的刹土,所有的佛陀都是认可的。

  从世间上来看,我们学院可能是由于上师如意宝前世的发愿力吧,不管是汉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只要一说到“喇荣五明佛学院”,除了个别人有邪见之外,基本上都是非常赞叹的。这并不是我们自夸自赞,根据我的分别念了解,在外人看来,学院确实是真正的佛教道场,尽管学院里有个别的人如何如何,但这么大的僧团,这些也是正常现象。同样,阿弥陀…

《净土教言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俱舍论讲记 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