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教言講記

  序 言

  《淨土教言》屬于藏傳佛教的淨土法門,它就像乳海中的醍醐一樣,是全知麥彭仁波切以無比之智慧在深廣的經教海洋中撷取出來的竅訣精要。

  以前很多人認爲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勢同水火、格格不入,尤其是淨土法門,似乎在藏傳佛教中從來不占有一席之地。但這次通過八節課的學習,相當一部分人的觀念有了明顯的改變,確實認識到了佛教各派互不相違,各宗各派之間沒有任何的隔閡與矛盾。這也是本人講經說法的宗旨所在,見此情景,心中感到由衷的欣慰。

  在傳講的過程中,爲了配合大家的學習,本人曾根據大概內容出過一些思考題,如今部分道友已按照錄音將講記整理成冊,爲了拓寬大家的思路,以期對《淨土教言》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故又按照每節課的內容重新出題,望大家在學習的同時認真思考,將法真正融入自相續。

  最後,普願天下衆生遣除邪知,樹立正見,一心念佛,同登極樂!阿彌陀佛!

  索達吉  

  二OO六年藏曆六月初九

  

  《淨土教言》講記

  全知麥彭仁波切 著

  索達吉堪布  譯講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第一節課

  今天開始傳講全知麥彭仁波切所造的《淨土教言——開啓信心之佛教明日》。

  這部《淨土教言》可以說是藏傳佛教的淨土法門,本論通過教證、理證將往生極樂世界的道理闡述得特別清楚,以前上師如意寶在學院傳過很多次,我本人也有非常清淨的傳承。

  這次爲什麼要傳講《淨土教言》呢?大家也都清楚,不管是藏傳佛教還是漢傳佛教,很多修行人都希望自己臨終的時候,依靠淨土法門來往生極樂世界。在座的每位道友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面臨死亡,死的時候如果一點把握都沒有,雖然一輩子都在修學佛法,自認爲學過很多法門,但臨終時若跟一般的世俗人沒有任何差別,則是非常遺憾的事情。要知道,壽命是無常的,這個無常什麼時候到來也很難說,所以,我們現在應該對死亡有所准備。世間人不願意想到“死”,一提到這個字,就覺得不太愉快,爲了避免這一點,他們依靠各種各樣的娛樂來沖淡死亡的陰影,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個好辦法,我們應該依靠佛教的方式來面對死亡,迎接自己的來世,這一點相當重要。鑒于此原因,今天給大家講一下《淨土教言》。

  題目:淨土教言·開啓信心之佛教明日

  這部《淨土教言》在佛教中猶如日光一樣,能夠開啓我們對往生極樂世界的信心。此處是以比喻的方式來命名的。

  作者:全知麥彭仁波切

  藏傳佛教中的麥彭仁波切、宗喀巴大師、無垢光尊者等,都是舉世公認、對佛教貢獻相當大、十分了不起的高僧大德。有關麥彭仁波切的生平,大家應該非常清楚,我在這裏不作介紹。

  頂禮上師文殊師利菩薩!

  那摩格日瑪吉果卡亞!

  “那摩”是頂禮,“格日”是上師,“瑪吉果卡亞”是文殊師利菩薩。在撰著這部論典之前,作者首先在文殊菩薩以及與文殊菩薩無二無別的蔣揚欽則旺波上師(麥彭仁波切的根本上師)足下作恭敬頂禮。這是總頂禮句,頂禮本法的傳承上師。

  爲什麼要用梵語來頂禮呢?以前也講過,佛教的來源是印度,佛法是通過印度梵語來傳播的,在論首用梵語作頂禮,可使我們懷念釋迦牟尼佛和前代的高僧大德,正是他們在印度開創、弘揚佛教,才使藏地雪域有機會得到佛法的滋潤,因爲這樣一個緣起,所以麥彭仁波切先用梵語頂禮了自己的根本上師和文殊師利菩薩。

  下面是祈禱阿彌陀佛:

  佛號入耳之刹那,大菩提道不退等,

  能賜無量勝德者,阿彌陀佛護此衆!

  此頌一邊贊歎阿彌陀佛的功德,一邊向阿彌陀佛作祈禱,祈請保護所有的可憐衆生。頌詞的意思是:不管什麼樣的衆生,只要聽到“阿彌陀佛”這一聖號,都將獲得無量功德,比如從菩提道中不退轉,不趣入惡道,不轉生爲身份低劣的衆生等等,而能賜予如此殊勝功德的就是阿彌陀佛,所以麥彭仁波切在這裏祈禱阿彌陀佛護佑所有的衆生。

  不管是藏傳佛教還是漢傳佛教,大家對祈禱阿彌陀佛都有非常大的信心。這裏所說的僅以聽聞名號便趨入不退轉菩提道,喇拉曲智仁波切在《極樂願文大疏》中是這樣解釋的:“對于即將往生極樂世界的入道菩薩來說,這一詞義可直接理解;如果是可往生極樂世界的未入道者,則密意是指已經獲得了將來趨入不退究竟菩提的種子。”

  我們即生中能夠值遇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有緣分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此乃多生累劫中積累資糧的果報,沒有因緣的人,這一名號是根本聽不到的。雖然我們處于五濁特別興盛的末法時代,以往的釋迦牟尼佛、龍猛菩薩、世親菩薩、蓮花生大士、宗喀巴大師等高僧大德紛紛圓寂,後來的大成就者們還沒有出世,表面上看來自己很沒有福報,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我們如今有緣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釋迦牟尼佛的名號,去年學過《釋尊廣傳》的人都知道,其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大家不要認爲阿彌陀佛的名號隨隨便便就能聽得到,漢地的很多老太太經常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平時許多人也都挂在嘴上,這個可能沒有什麼吧。其實這種想法是對佛號的價值觀還沒有清晰地認識到,要知道,真正能夠聽聞這樣的佛號,並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確實需要極殊勝的緣分!

  以上是作者對阿彌陀佛的一個祈禱文。

  〖在此,凡是具有緣分的人,所追求的目標中最爲殊勝的即是不住有寂的涅槃,〗修學佛法必須具有緣分,如果沒有殊勝的因緣,今生不可能有機會聞思修行,也沒有辦法聽聞佛法,享用真正的教法甘露。這些具有殊勝因緣的人,他們所求的究竟目標是什麼呢?“不住有寂二邊的涅槃”,此處的涅槃是指佛果。“涅槃”有彼岸之意,以前講《心經》的時候也說過,輪回是此岸,涅槃是彼岸。

  現在世界上大概有65億多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大多數都是追求錢財,他們認爲有錢的人成就最高,沒錢的人沒有任何成就。如今人類的目標與以往完全不同,古代的時候,人們崇尚高尚的道德或者淵博的學識,從這方面來衡量一個人的賢劣,然而現在的人,不管是國外也好國內也好,都是在拼命地追求錢財,將其視爲終生的目標。

  我們作爲修行人,所有目標中最殊勝的是什麼?就是獲得不住輪回涅槃二邊的佛果。這不會像凡夫那樣住于叁有的邊,也不會像聲聞緣覺那樣住于涅槃的邊,不住二邊的真正涅槃就是無上佛果,這一點是任何人都應該希求的。

  麥彭仁波切的這句話,表面上似乎誰都會說,但實際上真正懂這一點的人又有多少?自己的所作所爲都是爲了利益衆生而希求佛果,這樣的人在世界上到底有幾個?包括現在學習《淨土教言》的人,不管是今晚在座的道友也好,家裏通過無線電波收聽的也好,外面依靠MP3、VCD等聽聞的也好,你們當中有沒有人將自己來到這個世界最主要的目標定爲脫離輪回,爲利益衆生而獲得佛果?如果有的話,那你的人生目標已經搞清楚了,否則不管學了多少年的佛,也沒有把學佛的方向搞明白。

  麥彭仁波切在這裏說,具有殊勝緣分的人,他所希求的就是不住有寂的涅槃,這種涅槃怎麼獲得呢?〖而不用曆經艱難險阻輕而易舉便可獲得這一果位的殊妙方便,就是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我們在座的人,如果一個一個地采訪,大家肯定都說“我想要獲得佛果”,但是獲得佛果的方法中,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依靠無上大圓滿即生成就,或者來世成就,如果沒有這方面的把握,或想依靠其他的方式來度化衆生,那麼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最佳的選擇。當然,往生極樂首先應該發願,沒有發願是不行的。

  我希望大家聽了今天的課以後,思想觀念應該有所轉變,以前自己學佛的目標沒有搞清楚,現在學了這些以後,必須要明白“我要爲了利益衆生獲得佛果”,而獲得佛果所有的法門中,求生極樂的淨土法門是最殊勝的。

  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依靠阿彌陀佛的發願力很容易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在因地時曾發過大願 ,內容就是“假如我獲得佛果,我希望如何如何”,由于共有四十八個,故被人們稱之爲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要知道,每尊佛在因地時的願力都不相同,釋迦牟尼佛有五百大願,藥師佛有十二大願,有些佛還有八大願、四大願等等。而依靠阿彌陀佛所發的大願,我們很容易往生極樂世界。

  〖已往生的所有菩薩,全部是一來菩薩;〗若能往生極樂世界,所有的衆生全部是一來菩薩,不再轉生于輪回之中。當然,這個問題我們以後還要分析,極樂世界到底有沒有凡夫,凡夫會不會往生?有些人說是帶業往生,有些人說是帶願往生,淨土宗的法師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就此處而言,按照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衆生到了極樂世界以後,全部都是如來的補處,也就是不會退轉的一來菩薩。

  我這次倒沒有時間,你們方便的時候,應該把四十八願詳細看一下,看完以後就會明白,到了阿彌陀佛的刹土之後,馬上就成爲一來菩薩 ,從此以後在極樂世界獲得佛果,應該這樣來理解。

  〖而且善逝的無垢聖教中說:住于無量刹土中的一切佛陀再叁贊歎極樂世界具有遠遠超勝其他刹土的無量功德。〗很多佛經裏都講到,無量刹土中的佛陀經常贊歎極樂世界的功德。這也是四十八願中的第十七大願——“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谘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由此可見,對阿彌陀佛的刹土,所有的佛陀都是認可的。

  從世間上來看,我們學院可能是由于上師如意寶前世的發願力吧,不管是漢傳佛教、南傳佛教、藏傳佛教,只要一說到“喇榮五明佛學院”,除了個別人有邪見之外,基本上都是非常贊歎的。這並不是我們自誇自贊,根據我的分別念了解,在外人看來,學院確實是真正的佛教道場,盡管學院裏有個別的人如何如何,但這麼大的僧團,這些也是正常現象。同樣,阿彌陀…

《淨土教言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俱舍論講記 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