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關心。
現在有很多高僧大德、知識分子對淨土法門有很深的研究,但是最關鍵的某些問題,希望大家不要忽視。比如說往生極樂世界應當具足什麼助緣,必須斷除什麼違品,在這些問題上,大家應以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的經典作爲依據來進行探討,看看自己也好、別人也好,以這種標准來衡量的話,到底最後能不能往生?
〖極樂世界擁有這樣的功德也唯一是善逝阿彌陀佛的發願力與智慧力幻變的,〗極樂世界具有我們凡夫人無法言說的諸多殊勝功德,這些功德的來源是什麼呢?就像《入菩薩行論》中所講的,一方面是由于衆生的清淨善業力,另一方面是阿彌陀佛因地時的發願力所致。
從四十八願中可以看出,極樂世界的外器世界是由于阿彌陀佛的大願力所形成的 。《大智度論》中說,阿彌陀佛是法藏比丘的時候,在世自在王如來面前,發願受持非常清淨的刹土(詳見《極樂世界莊嚴刹土經》)。去年我們學《釋尊廣傳》的時候,也提到了釋迦牟尼佛因地時發了什麼願,阿彌陀佛當時發過什麼願。尤其是《法華經》裏記載,有位國王(大通智勝佛未出家時)有十六個王子,其中阿彌陀佛是第九位王子,釋迦牟尼佛是第十六位王子,當時他們各自受持不同的刹土,釋迦牟尼佛選擇我們這個五濁遍滿的世界,阿彌陀佛則選擇非常清淨善妙的刹土。《悲華經》中也有一些不同的說法,以前釋迦牟尼佛是寶源尊者、阿彌陀佛是無诤念尊者時,他們在寶藏如來面前也曾發過不同的大願。
從這些經典中都可以看出,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時發願受持五濁惡世,此願力已經實現了,因此我們跟釋迦牟尼佛的教法非常有緣。這一點在《釋尊廣傳》中也講過,你們在學習時,雖然通達千經萬論可能比較困難,但在學習每部論典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一些關鍵問題。世間上的領導開會時,下面的人一邊聽,一邊在重要的問題上劃橫線,同樣,我們學習經論時也應該有這種態度。
釋迦牟尼佛在佛經中再叁贊歎了極樂世界的功德,作爲後學者的我們,不僅跟釋迦牟尼佛有非常好的因緣,跟阿彌陀佛的緣分也極其殊勝。所以大家在祈禱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同時,也應該時時刻刻對阿彌陀佛的清淨刹土充滿信心,有了信心自然會生起想要往生的意樂,有了這種意樂自然會經常祈禱、觀想佛刹,並將所造的一切善根回向往生極樂世界。若能具足這些條件,雖然我們暫時是具有煩惱的衆生,但卻能依靠這樣的身體直接往生,此問題下文中還有廣說。
極樂世界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阿彌陀佛的發願力,另一方面也是阿彌陀佛不可思議的智慧幻變力所致。大家都知道,獲得一地菩薩以後,具有超越世間的力量;叁清淨地的菩薩(八地至十地),具有無勤作的力量;到了佛地的時候,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這種不可思議的智慧力所形成的刹土,是我們凡夫人無法想象的。就像幼兒園的小孩不了解美國尖端的高科技一樣,我們凡夫人的智慧範圍非常渺小,猶如針眼那麼大,根本無法揣度佛陀廣大無邊的境界。所以我們一定要對佛陀不可思議的智慧、境界有信心,沒有信心的話,那就成了世間的一些知識分子了。〖所以,對所依(極樂世界)和能依(阿彌陀佛)生起勝解是主因。〗
〖《無死鼓聲總持經》中雲:“具信善男或善女,誰有信心、勝解及恭敬心,將往生淨土。”〗具有信心的善男信女,如果相續中具有信心(清淨信、欲樂信、不退轉信,任意一個都可以)、特別願意往生的勝解心,以及恭敬心,這種人一定可以往生極樂淨土。當然,若是相信阿彌陀佛,自己也非常想往生,但對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沒有一點恭敬心的話,佛法的加持力也不一定能得到。
〖又如《淨土經》中也說:“諸衆成善逝,淨智通勝義,彼等數劫中,雖說極樂贊,而彼贊頌時,縱盡俱胝劫,極樂贊不盡,辯才亦不盡;〗假如世間上的所有衆生都變成佛陀,具足清淨的智慧,完全通達世俗谛和勝義谛的一切意義,這些佛雖在成千上萬劫中不斷贊揚極樂世界的功德,但是縱經千百萬劫也贊歎不盡,諸佛贊歎極樂世界的辯才也用之不盡。
我們如果到某地去,贊歎這個地方的功德,可能說了半天的話,內容就已經講完了,語言也全部用盡了。前段時間我去上海放生時,只講了五分鍾就沒詞了,但極樂世界並不是這樣,對于它的微妙功德,一切佛陀以種種神變力來宣說,也是道不盡的。
〖極微數世界,何人粉成塵,較彼多世界,滿寶作布施,〗將極微塵那麼多的世界再粉成微塵,如果有人在這麼多的世界中遍滿金銀財寶,然後用這些珍寶上供下施,這個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何人已聽聞,阿彌陀佛名,極樂勝功德,歡喜而合掌,此福勝前福。〗然而,若有人僅僅聽到了阿彌陀佛的名號,知道了極樂世界的種種功德,對此生起極大的歡喜心而合掌,這個功德遠遠勝過了前者的功德。
昨天我講了很多極樂世界的功德,有些道友聽後感覺確實跟以前不同,過去他們始終認爲念佛只是老太太、老公公的課程,對于知識分子尤其是學密宗的人來講,好像是無關緊要的事,跟自己沒有多大關系。但現在依靠麥彭仁波切的教言,明白了不管是對于什麼樣的人,淨土法門都非常殊勝,相續中若生起了這種定解,看到別人在寺院裏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不會再用蔑視的眼光了,反而認爲聽聞佛號的功德都那麼大,這樣早晚一直在念誦,功德更是不可思議,進而對他們生起信心,恭敬合個掌,這樣的功德遠遠超過了以遍滿叁千大千世界的珍寶來上供下施的功德。
我們現在的福報非常有限,不要說將整個世界遍滿珍寶,就算在這個經堂裏放滿金子、銀子,用來供養或布施的能力也沒有。有些人平時稍微做點供養,就覺得自己的功德特別大,但是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反而認爲沒什麼,隨隨便便就過去了。實際上,這是我們在這方面了解得非常少,對佛陀的經典還沒有真正起信心,若是有信心的話,一合掌確實有那麼大的功德,這是佛陀的金剛語,無虛的真實語!
所以我們平時若看到一些念佛的人,或弘揚淨土法門的大德法師、居士們,應該對他們有恭敬心。不要認爲自己不學淨土宗,每天都是念什麼咒語,修無上大圓滿、大手印,觀托噶看虛空,就不用管這些了。以前我看到一種現象,有些人到藏地學密宗後,回到自己的寺院,早課、晚課都不參加了,總覺得“我是學密宗的,觀大圓滿心性、念心咒就可以了,念佛法門沒有什麼”,給其他的同參道友說話時也是“你們這個念佛法門不好,我們密宗如何如何”。這樣確實不好,我們佛教徒做人應該有一些最基本的准則,不管是說話也好、走路也好,做什麼樣的行爲,都應該先設身處地爲別人著想。
有些人的修行,從表面的舉止上也能看得出來。我平常就有個毛病,喜歡觀察一些細節,比如說看一個人的走路姿勢,從他的步伐中大致能了解其聞思修行怎麼樣。有時候我到賣菜的地方去,就順便看一下旁邊的人,如果某人有些怪怪的行爲,“哦,這個人的修行肯定有問題”,這種猜測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對的。說話的時候,我覺得大家也應該注意,不管你是學密宗還是顯宗,都不能說一些特別過分、傷感情的話,譬如“密宗是如何如何殊勝,你們淨土宗一點也不好”,或者“淨土宗是最好的,其他所有的宗派都不行”,這種話讓人一聽就覺得他的佛學素質肯定很差。什麼法門好、什麼法門不好,並不是一句話就能斷定的,不管是諸佛菩薩還是以前的高僧大德,都是這樣教誡我們的。
當然,你贊歎自己的宗派是可以的,如果你是學淨土宗的,說淨土宗是十方諸佛所稱道的,是一切佛法的精華,可以這樣講;如果你是學《般若經》的,根據曆史記載,釋迦牟尼佛轉*輪時,二十二年中講的都是般若空性,從這個角度而言,說《般若經》是所有佛法的精華,也可以這樣講。但是我們在贊歎自宗的同時,千萬不能說其他的所有法門都不好,這樣的話,別人聽後也是不舒服的。我們這裏有很多的高僧大德,你們今後回去弘揚佛法的時候,假如贊歎密宗、贊歎淨土宗,我是非常隨喜的。但在贊歎的過程中,你們的言辭應該恰當,一方面可以贊歎自宗的殊勝,另一方面也不要把所有的其他宗派都抛之腦後,否則,可能很多問題都會出現的。
總之,念誦阿彌陀佛的名號,功德是相當大的,《極樂願文大疏》中也說:“聞佛阿彌陀名號,乃至未獲菩提間,不轉女身轉貴族,生生世世具淨戒。”並引用了很多教證說明這個道理。
〖故聞彼佛德,當喜生誠信,爲生極樂刹,猛厲起勝解,〗所以如果聽到阿彌陀佛的功德和名號,我們應當生歡喜心,認爲這確實是自己多生累劫所積累的福報,今生才有緣聽聞、念誦。同時,還應當發願往生極樂淨土,有一個非常猛烈堅定的信解,有了這樣的信解,自己臨終時才會往生極樂世界。
〖何人若能聞,極樂世界名,彼福諸勝刹,不及無法喻。〗若有人聽到阿彌陀佛或極樂世界的名號,此人的福報是任何殊勝刹土中的諸佛菩薩也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較通達佛語,智者福更多,〗有些人認爲通達佛陀的語言很了不起,成爲一名智者很了不起,但是若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這種人的福報已經勝過前者了。有些人表面上背了很多經論,但內心始終對念佛法門充滿邪見,對淨土宗一直排斥,或者自己是位非常了不起的智者,但卻對淨土宗經常誹謗,這些行爲都是非常可憐的!
〖爲能得勝義,信心爲根本,是故聞此已,斷除諸懷疑。”〗爲了證悟勝義谛,一定要對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生起信心,聽聞了淨土宗的這些經典以後,應該斷除各種各樣的懷疑。
希望在座的道友,今後對淨土宗也好、唯識宗也好,不管是顯宗密宗的哪個教派,只要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法門,都不應該有門戶之見。你建立自宗觀點是可以的,但在行爲上不能隨意排斥其他的宗派。那天我去一個居士家,他在東邊設密宗的佛堂,西邊設淨土宗的佛堂,我對他開玩笑說:“你是不是害…
《淨土教言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