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怕淨土宗和密宗的佛像打架啊?”他西邊的佛堂全部是淨土宗的佛像唐卡,東邊的佛堂全都是密宗的佛像唐卡,他始終覺得這兩個不能合在一塊,否則的話就亂套了。這是對佛法不懂的一種表現。還有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比如說麥彭仁波切(甯瑪派)、宗喀巴大師(格魯派)、薩迦班智達(薩迦派),全部擺在一個佛堂是可以的,這沒什麼矛盾,但有些人就是特別害怕,這也是學習佛法非常欠缺的原因所致。如果真正懂得了各教各派圓融無違、融會貫通的道理,就不會有這些成見和執著了。
現在大城市裏的人確實缺少佛教的常識,他們非常精通世間上的各種學問,但在佛教方面,很簡單的問題也被弄得特別複雜,這樣不行、那樣也不行,以前沒學佛的時候心裏好像特別平靜,現在學了佛以後,做什麼事情都特別緊張、特別害怕,念護法也不行、不念護法也不行,成天都有各種各樣的顧慮,這就是因爲沒有學通佛法的緣故。如果有時間看一些書,好好學一下佛法,就不會有這些痛苦了。
所以我非常希望在座的年輕人,今後能依靠自己的能力,盡心盡力地傳播佛法。外面具有智慧的居士們,也應該定期、不定期地學習佛法,汲取佛教中的精神養料,這一點相當重要。
剛才已經講了,爲了得到勝義谛,信心是最爲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此處的“勝義”並非指空性勝義谛,往生極樂世界或者獲得阿彌陀佛的加持功德,也都包括在這個勝義的範圍內。有些人最近學了《定解寶燈論》和中觀,總認爲勝義谛是遠離一切戲論的境界,是中觀應成派的究竟觀點,這種理解在這裏是錯的。你們在輔導的時候,希望盡量按照傳承上師的傳統來講。我有時候偷聽某些人的輔導,我上課講的他根本不講,我從來沒有講過的內容,他一直在那裏添枝加葉地誇誇其談,這樣不太好。當然,有時候加一些自己的經驗、引用一點公案,這是可以的,但最關鍵的是,以前這個上師怎麼講,你基本上應該按照這個傳統來講,這就是所謂的“傳承”。不然的話,我害怕你們明天輔導的時候——“這就是勝義谛,勝義分爲相似勝義和真實勝義”,若是這樣,輔導就沒有多大必要了!
〖此外經中又說:“諸法依緣生,住于意樂上,何者發何願,即得如是果。”〗清淨、染汙的一切法均依靠因緣而生,這些因緣又全部由我們的心來決定,即“萬法唯心造”。不管是什麼樣的人在什麼地方發什麼願,最終都會得到那樣的果。
如果以清淨心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雖然我們現在是凡夫,但這種發願力一定是會成熟的。尤其在《文殊根本續》裏說,如果自己的相續中具有戒律,以清淨心來發願的話,必定能夠成就所願,發什麼樣的願,就能獲得什麼樣的果。所以,不管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相續中至少應具足皈依戒,或居士戒、出家戒、菩薩戒、密乘戒的一分戒律,在這個基礎上再發願,一定是能夠成就的。
我們這個人身能在世上呆多久,這是很難說的,所以開極樂法會的時候,大家應該一邊念《極樂願文》一邊發願,平時也應當以《普賢行願品》經常發願。以前法王如意寶講過,我們上課的時候,每天都具足了往生極樂世界的四種因,如果你在念誦時,內心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哪怕只有一刹那的念頭,功德也是無量無邊的。所以,希望大家經常以這些竅訣來調整自己的心,這是非常重要的。〖及“佛說諸善法,根本爲勝解。”〗佛陀也說:一切善法的根本,就自己的信樂。〖因此說,生起信心至關重要。〗
〖生不起信心的障礙有未知、邪知與懷疑叁種,爲此必須斷除這叁種障礙。〗雖然我們對極樂世界如是的贊歎,但有些人始終生不起信心來,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前世的業力非常深重,另一個是暫時的障礙現前。這些障礙有叁種,即因明所謂的叁種非量,分別是未知、邪知、懷疑。下面麥彭仁波切將一個一個具體分析。
第一個是未知,從因明的法語來講,叫做不悟識,也就是沒有了悟的意識。由于對極樂世界的功德沒有完全了解,不知道佛經裏所說阿彌陀佛的功德是如此之大,所以對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一直生不起信心來。有些人認爲:“現在很多淨土宗的法師通過網絡、電視、VCD等方式來宣講,但是我沒有興趣。”這種說法是不合理的,不管是哪一位法師,你都要對他生起信心,依靠這種信心,以前不知道極樂世界的功德,現在聽了法師所講的道理,才會斷除自相續中的未知。
〖未知:如果不知道、不了解極樂世界與阿彌陀佛的殊勝功德,就不會希求往生極樂世界,〗世間上也是這樣,比如說加拿大的環境十分優美,如果我們不知道的話,想出國到加拿大旅遊觀光,根本不會有這種興趣。假如聽別人介紹,或自己通過一些途徑知道了這個地方如何如何,馬上就會産生想要去的念頭。同樣,如果我們對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的功德一點也不了知,肯定不會想往生極樂世界。
〖如同劣種愚人不知道珍寶的價值也就不會問津它的情況費力尋求一樣。〗就像有些愚者一樣,他們對珍寶的價值一無所知,不了解藍寶石、紅寶石、金剛鑽石等能帶來哪些暫時和究竟的利益,所以根本不會去希求它們。
且不說如意寶的價值無與倫比,能夠滿足一切所欲,就算平時我們能見到的珍寶,也具有許多不共的功德。以前上師如意寶去新加坡的時候,把那裏的珍寶店幾乎都找遍了,就是爲了尋找紅寶石。爲什麼呢?因爲上師當時在修一種懷業自在的法,將紅寶石帶在身上,能使身心獲得自在、調伏煩惱、成就紅本尊等,有很多很多功德。藍寶石、金剛鑽石也具有避毒等等殊勝的作用。但是愚癡的人對這些一點也不懂,他們覺得紅寶石就是紅色的石頭,可能只有五、六元錢,根本不知道它的價值多麼昂貴。同樣的道理,假如不了知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很多人也不願意好好念佛,修持淨土法門。
〖首先應當聽聞無垢經教中稱歎極樂世界的一切功德並爲人宣講。〗所以我們一定要多聽,不要認爲自己是學密宗的,淨宗法師所講的道理就沒有價值。如果你不聽的話,時間就這麼白白浪費了,自己的相續也不會有任何變化。我去年認識一個居士,他本來是不信佛的,後來經常看一些法師的錄像帶,一年後他的相續轉變得非常大。而有些人十分傲慢,自認爲學密宗就了不起,對淨土宗的教言不屑一顧,如此一來,他修行的時間再長,相續也沒有任何改變。所以大家應該經常聽一些淨土宗法師的教言,多看《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等淨土宗的經典,了解極樂世界的功德到底是怎麼樣的,懂得了這些道理以後,再給別人宣講,哪怕只有短短的時間,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
以前我們學院出去的人,常給別人傳講《極樂願文》和《淨土教言》,這是非常好的。不管是什麼樣的法,藏傳佛教的也好、漢傳佛教的也好,都是沒有差別的,只要能讓衆生了解佛法的真義,弘揚任何法門都可以。現在有些學藏傳佛教的人認爲“這是漢傳佛教的,我不能接受”,不應該這樣說,難道漢地的大米你就不吃嗎?還有些漢傳佛教的人認爲“這是藏傳佛教的,我們要一律排斥”,這種說法也不合理。實際上,不管是什麼樣的佛法,只要對衆生有利,對調伏自己的身心有幫助,我們都應該歡喜接受,在不舍棄自宗的基礎上,大家應該互相了解、互相學習。
現在有些法師的心胸比較寬廣,在堅持自己宗派的基礎上,還學習了很多其他宗派的教言。漢傳佛教中就有相當一部分大德,雖然表面上沒有明說,但實際上采用了許多藏傳佛教弘法利生的方法。同樣,在藏傳佛教中,也有很多大成就者廣納衆長,利用漢傳佛教的各種方便來利益衆生。這樣的行爲,對佛法是有利的,對衆生也是有利的。不然的話,上師之間有各種爭論,弟子之間也經常內戰,長此以往,佛教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縮小,這種趨勢是非常危險的!
〖誠如佛在經中說:“彌勒,若聞如來、應供、正等覺阿彌陀佛名號,則彼等衆生獲得一切善妙,任何衆生甚至對善逝阿彌陀佛生起一念信心,對此法門生起堅定不移之誠信,將不會信受劣法;〗若聽到了阿彌陀佛的名號,此衆生可以得到一切善妙功德,甚至僅對阿彌陀佛生起一念信心,對淨土法門生起堅定不移的誠信,這個人從此之後也不會再對世間法有興趣了。
確實如此,一旦我們相續中對阿彌陀佛有了信心,今後不僅對世間法沒有信心了,甚至對出世間聲聞緣覺爲求自利而解脫的小乘法,也不會再有信心了。平時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弘揚淨土宗的法師們,言行舉止都是爲了利益衆生,時時刻刻也沒有想到自己,這種大乘的精神就是佛教中最殊勝、最至高無上的法門。所以,釋迦牟尼佛對彌勒菩薩說:〖彌勒,是故汝應生勝解,汝應通達此義。〗彌勒,你應該知道這個道理,應該對這個道理生起信心。
〖諸天、魔、梵天、比丘、婆羅門等一切世衆亦當受持、讀誦、精通此法門,並爲他衆廣泛正確宣說,歡喜修持;〗世間上的天人、魔衆、梵天、比丘、婆羅門、優婆塞等一切衆生,都應該受持、念誦、精通這個法門,並對他衆廣泛地宣說,自己也要歡喜地修持,否則只是聽了這些道理,隨便念一點佛,從來都不修持是不行的。
淨土法門相當殊勝,但有個問題應該引起重視。現在漢地的很多人認爲淨土宗只是老年人的修法,年輕人念佛好像沒什麼學頭,不管是到哪個寺院,念佛的人基本上都是五六十歲以上,而且他們大多數對淨土法門不是特別了解,只不過念一念而已,理論上根本沒有完全通達。這種趨勢必須要改,一方面年輕人也應該念佛,另一方面,念佛的人一定要掌握往生極樂世界的有關修法,對淨土宗的教言廣泛學習,自己通達了以後,還要廣弘淨土法門。
〖彌勒,甚至一晝夜間受持、讀誦、精通此法門,亦當誠心誠意爲他衆廣泛正確宣說,乃至繕寫經函後亦當受持並對之作本師 想。〗如今繕寫經典的人一般比較少,因爲科學技術非常發達,有了複印機、打印機以後,印刷法本就比較方便了。盡管如此,我…
《淨土教言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