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困難的事情,唐朝翻譯的、宋朝翻譯的、明朝翻譯的,幾個譯本相互對照,不一定能夠完全相同。但我想既然藏傳佛教的譯師們能翻譯出來,印度肯定有這個梵文本,有些地方雖然稍有不同,也不要認爲這是個大錯誤。現在的網絡比較發達,大家上網一查,好像《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經》找不到,就認爲這是錯誤的。千萬不要這麼想,就算是漢傳佛教的《心經》,真正要找兩個完全相同的譯本,也是相當困難的。
〖爲了說明渴求往生淨土的願望居于首位,此經中又說:“阿難陀,何者常觀想阿彌陀佛,並積累無量衆多之善根,真心依奉,彼等臨命終時,與如來、應供、正等覺阿彌陀佛身色、形象、大小、隨從比丘僧衆完全相同的佛化身住于其前。〗經典中是這樣講的:若有修行人經常觀想阿彌陀佛的身相,積累廣大的資糧,恒時專注佛刹,要想往生那裏,然後自己發願回向,此人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會顯現一個化身安住在他面前,這個化身的身相、眷屬、形象等等,跟自己平時觀想的阿彌陀佛一模一樣。
以前上師如意寶也講過,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在名言中是真實存在的,阿彌陀佛的神變力不可思議,他可以顯現爲成千上萬的化身來迎接衆生。有些人也許認爲:阿彌陀佛只是一個主尊,每位念佛的人往生時,阿彌陀佛都要親自出來接,就像有些大寺院裏的知客師一樣,今天馬來西亞的客人來了,明天新加坡的貴賓來了,整天都忙得不可開交。其實阿彌陀佛並不是這樣,獲得佛陀的果位以後,具有無量無邊的神變,一地菩薩刹那能化多少身,大家也應該非常清楚,既然如此,獲得佛果就更不用說了。所以這邊有個念佛的人往生了,那裏也有個念佛的人往生了,阿彌陀佛是不是這邊接的時候那邊來不及呢?不會有這種情況的。如果有這種懷疑,那完全是對佛陀功德不了解的分別念所致。我們在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會顯現一模一樣的化身前來迎接,這種現象就像“普賢雲供”裏所講的那樣,完全是依靠佛陀不可思議的神變力而顯現的。
〖彼等因現見善逝,以具有極爲清淨之等持及不忘失之正念,死後即能往生彼佛淨土。”〗見到了阿彌陀佛的化身後,此時的心很清淨、很專注。一般人在臨終的時候,如果對往生極樂世界有一定的把握,他的心確實非常清淨,不可能貪戀自己的親眷、財物,在極爲清淨的等持中不忘失正念,對念佛或者觀想阿彌陀佛的形象一點也不忘失,在這種狀態中死去,馬上就能往生極樂世界。這跟蓮花生大師《六中陰》裏的某些竅訣非常相似,我們在臨死中陰現前時,必須要舍棄一切貪戀,執著財産房屋都是不合理的,這些東西就像石頭一樣沒有用處,應該一心一意地專注祈禱阿彌陀佛。
人在臨死時,觀想很多是有困難的。前段時間我在深圳的時候,有些人說看過《六中陰》的一些光碟,知道每個人死後會經曆很多的中陰顯現,這些必須要生前經常串習、認識,所以他們問我平時可不可以這樣觀?我當時是這樣回答的:“一般來講,要得過密法的灌頂,對大圓滿和六中陰有一定的了解,尤其對一百位本尊有一定認識,並修過聞解脫法門的人,當這些中陰現象顯現時,一旦能夠認取,就會獲得非常大的加持。但現在的很多人,有沒有這些境界也很難說。有些人根本沒有得過灌頂,有些人即使得過灌頂,對六中陰法門的修持也不夠,如果是這樣的話,死時最好還是心專注于阿彌陀佛,這是最容易的。”以前上師如意寶也說過:“我們臨死的時候,如果要一一觀想彌勒菩薩、寶生佛、東方現喜刹土等等,到時候自己的心會亂的,不能達到一心專注。”
那麼,生前應該怎麼訓練呢?一旦死亡出現,我們的第一個念頭一定要觀想跟上師無二無別的阿彌陀佛。比如說自己突然遇到了車禍,肯定必死無疑,這時你應該馬上觀想阿彌陀佛與上師無二無別,一心祈禱阿彌陀佛或上師,如果有這樣的念頭,那你的神識可以融入上師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因爲每個人的死亡方式都不相同,有些人在醫院裏受很長時間的苦才死,有些人是突然死亡的,我坐車的時候就經常想,如果突然翻車了,我第一個念頭能不能憶念阿彌陀佛?雖然自己道理上明白:死時若能選擇的話,除此以外再沒有更好的選擇了,貪戀世間上的任何東西也沒有什麼用。但在那個時候,人的恐懼感可能特別強烈,能不能生起這個念頭,是我最關注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平時一遇到特別害怕的事,馬上就會想“不行了,要憶念阿彌陀佛”,如果實在不能憶念的話,就觀想自己的神識往上去,上方有阿彌陀佛和上師,有這麼一個念頭也能往生!
我們大家都會經曆死亡這一關的,就像排隊一樣,一個一個遲早都會離開人間。離開的時候有些人的方法非常好,最後確實能往生極樂世界,但有些人什麼方法也沒有,唯有隨著業風四處漂泊,就像學校裏畢業的學生一樣,有些是當官的,有些是犯法的,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會出現。所以我們要趁活著的時候,對死亡做好充分的准備,不僅自己懂得淨土法門的這些教言,還要盡心盡力地爲別人傳授。因爲佛經裏明明講了四種因的重要性,可有些念佛的人對這些根本不重視,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爲他們講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任何一個淨土宗的法師或淨土宗的祖師,都不會否認這種觀點,我們藏傳佛教說要發菩提心,淨土宗的印光法師、弘一法師會不會說不用發菩提心呢?絕對不會的。實際上,這種說法也不是藏傳佛教的觀點,只不過是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們開顯了佛經裏的這些奧義而已。
〖歸納起來說明對阿彌陀佛虔誠信奉及渴求往生極樂世界最爲主要以及具足這兩種條件能往生的道理,〗剛才再叁強調過了,我們對往生極樂世界一定要有信心。我剛開始的時候對往生極樂世界的信心特別強,中間一段時間,好像覺得自己沒什麼希望了,退失了這種信心,現在的信心似乎又有點提升,但人的分別念是靠不住的,這種信心什麼時候會退也不好說。實際上我們對往生一定要有信心,信心具足的話,必定能夠往生。所謂上根者,就是信根爲主的,修持大圓滿時信心很重要,修淨土宗時信心也很重要。
“渴求往生極樂世界”與“發願”是同一個意思。有些人認爲這裏講的與剛才的四種因有點沖突,原來也有人這樣提問過,實際上二者並不沖突,發願往生就是渴求往生,這兩個都是一樣的。
〖《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經》中說:“阿難陀,若有衆生,甚至一發心隨念如來,欲求往生彼刹,若有講授甚深妙法,則甚感難得,毫不懈怠,不怯不畏,甚至一發心觀想善逝阿彌陀佛,生起渴求之心,彼等于夢中能見善逝阿彌陀佛,終將往生極樂世界,于無上真實圓滿菩提道中不退轉。〗如果天天都觀想阿彌陀佛,因爲經常熏習的緣故,阿彌陀佛必定會于夢中出現的。上師如意寶曾比喻說,就像有個人天天思念自己的戀人,久而久之,做夢的時候也會經常夢到對方。同樣的道理,我們如果也這樣想念阿彌陀佛,平時在行住坐臥中念念不忘遠離輪回、往生極樂世界,到了一定的時候,晚上做夢自然會夢到阿彌陀佛賜予加持,或者出現往生的征相。如果這些在夢中出現的話,中陰時一般也會出現的。當然,夢中沒出現、中陰時候出現,夢中出現了、中陰時候沒出現,這些情況也有,不能一概而論。
〖阿難陀,彼等善逝照見此相而于十方無量無邊世界中,普皆念誦阿彌陀佛名號且稱揚贊歎。”〗一切的善逝佛陀都能照見實相,什麼實相呢?就是往生極樂世界這件事情的真相,阿彌陀佛的發願力如此之大,我們只要有信心,就一定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這些狀況佛陀們看得清清楚楚,並且無量無邊佛刹裏的佛陀也都在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
有些學密宗的人認爲:“我是不用念阿彌陀佛的,這都是老年人的法門,我是修無上大圓滿的。”當然,某些人依靠淨土法門不能度化,但依靠大圓滿能夠度化,這種現象肯定是有。也有些人依靠大圓滿不能度化,但依靠大手印就能度化,如同密勒日巴尊者,雖然大圓滿非常殊勝,但他並沒有依此證悟,後來依靠大手印才獲得了即身成就。還有漢地的禅宗祖師,比如說六祖大師,雖然淨土法門很殊勝,但讓他念阿彌陀佛的話,他也不一定知道怎麼念。所以有些情況不能一概而論,但一般來講,你不學淨土宗是可以的,你學你的密宗、學你的禅宗,但沒有資格說淨土宗不好,說念佛法門不好,否則說明你對佛經的教義並沒有真正通達。爲什麼這樣說呢?因爲佛經中說了,十方世界的佛陀都在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佛陀都這樣念的話,你學密宗的有什麼資格不念呢?因此,大家一定要好好修持念佛法門,有些人學因明、學中觀,學多了以後,分別念當中對念佛的功德好像有種輕視感,這樣不好!
〖《無死鼓聲經》中也說:“自此向西方,極樂世界刹,彼處住如來,善逝無量壽,誰誦其名號,將往生彼刹。”〗意思就是說,從我們娑婆世界向西方有一個極樂世界,彼處住有善逝如來正等覺阿彌陀佛,不管是什麼樣的衆生,只要持誦他的名號,都一定會往生到這個刹土。
〖我們必須要遵照諸如此類的佛經中叁番五次明確提到的教義生起堅定不移的誠信,〗聽了今天的課以後,不知道大家相續中有沒有真正生起定解。什麼叫生起定解呢?以前自己對念佛不是特別的重視,從今以後一定要好好念佛,明天不背《定解寶燈論》也可以,一定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開玩笑!不是這個意思啊,〖換句話說,一定要認識到極樂世界功德超勝之處。〗
第二節課
前面介紹了往生極樂世界必須要具足的條件。我們修淨土法門的時候,應該注意自己到底具不具足這四種因,如果少一個的話,可能也很難獲得往生。比如說一個人對阿彌陀佛經常觀想,也經常發願,且特別願意往生極樂世界,但他不具足菩提心,發心全部是自私自利,希望自己到那裏去享受快樂,這樣的話,這種人能不能往生呢?研究淨土宗的法師們,對這類問題應該值得…
《淨土教言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