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教言讲记▪P9

  ..续本文上一页四因,我们要依靠诸如此类的教证生起定解。〗应该通达这些教证的意义,真正生起往生极乐世界的心。当然,往生极乐世界的这个心,可以包括在出离心和菩提心当中。如果没有出离心的话,觉得这个世界非常美好,那也不一定愿意往生。因此要意识到三界轮回犹如火宅,不管转生何处都不会有任何快乐,从而生起强烈的出离心,不想继续转生轮回,渴望往生极乐世界。往生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利益众生。可见,往生极乐世界不能离开出离心和菩提心,如果没有出离心,一边念佛一边贪著这个世界,能不能往生也很难说;没有菩提心的话,到极乐世界只是为了自己的享受,将度化众生抛之一旁,这样的净土不知能不能找得到?

  对于前面所讲的往生四因,我们一定要依靠教证生起定解。以前没有这种观念的,希望这次通过听闻麦彭仁波切的教言,自相续中能够有所改变,这样的闻法才是最有意义的。如果相续中没有任何改变,一方面可能是你前世没有积累资粮,另一方面也许是以前造过谤法罪。有关谤法罪,《弥勒请问经》、《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宣讲了很多它的过失,大家务必要引起注意。汉传佛教中对于谤法罪,很多论典中没有具体阐明,平时提的也不是很多,除了有些高僧大德讲得特别好以外,很多人对它的重视还不足够。如果你们精进地念佛,想要往生极乐世界,但被谤法罪遮障了前途的话,这是相当可惜的!

  上师如意宝在自己一生中,经常提醒大家不要造谤法罪,尤其于晚年的时候,他老人家显现上也是害怕年轻时在辩论中可能无意中造过的谤法罪,所以不断地忏悔,以求往生极乐世界。现在我们有很多忏悔的方便,比如念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或者观修空性等等,只要依靠这些方便方法经常忏悔,才能往生极乐世界!

  

  第四节课

  这部《净土教言》是藏传佛教中比较简略的一部法门。前面已经讲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其中主要提到了意乐和信心的重要性,同时也讲述了必须要遣除往生极乐世界的三大障碍,也就是不了知极乐世界的功德,虽已了解但颠倒起邪见,以及产生一些怀疑,这三种障碍一定要注意。今天继续讲:

  〖若有人认为:此极乐世界胜过其他净土,而且所有往生者全部具足总持、等持、神通等无量功德,因此不是圣者不可能往生极乐。〗很多人可能这样想:极乐世界的功德超胜很多刹土,如东方琉璃世界、兜率天、邬金刹土等等,且往生那里的人全部具足总持 、等持 、神通 等无量功德,因此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的人肯定像以前的莲池大师、藕益大师、乔美仁波切等高僧大德一样,具有超凡入圣的功德,像我这样业力深重的凡夫怎么可能往生呢?我现在什么功德都没有,临死时怎么会马上现前那么多功德呢?

  其实现代人的分别念很重,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疑问,只不过有些人不敢提,有些人不方便提,有些人提出来也没人回答,所以麦彭仁波切在这里通过辩论的方式,帮助他们破除相续中的疑惑,抉择凡夫往生极乐世界的合理性。天台宗的智者大师也造过一部《净土十疑论》,里面的很多疑问与此基本相同,只不过在方式上,麦彭仁波切是先提出一种邪见,然后对此进一步驳斥;而智者大师是先提出十大疑问,然后以回答的方式来宣讲的。

  〖驳斥:既然你承认圣教中所说的“已往生者都具有如是功德等”,那么为何不承认圣教中所宣说的往生之因呢?〗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推理方法:你们承认往生极乐世界后具有如是的等持、神通等功德,这些是怎么知道的?全部来源于净土宗的经典。然而,这些经典里面也讲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因就是我们的信心、菩提心、回向善根、积累资粮等,为什么你们不承认呢?你们对这些经典只承认一半,不承认另一半,有这个道理吗?

  〖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成就这般极其广大的功德,这完全是凭借佛陀的愿力与智慧力,〗有关往生极乐是依靠自力还是依靠他力,汉传净土宗有很多这方面的辩论。其实站在凡夫的角度上,在不离阿弥陀佛加持和愿力的前提下,如果自己有非常大的信心力,凭借这种自力也可以往生。但如果从阿弥陀佛的角度来讲,完全是依靠他的发愿力和智慧力才可以往生的,为什么呢?如果阿弥陀佛当年没有这样发愿、没有这样受持极乐世界,我们再怎么有信心、有愿力也是不可能往生的,从这一点来说,应该是依靠他力。

  在《十住毗婆沙论》 中也宣说了易行和难行。易行是指依靠他力,如阿弥陀佛的威力、加持力,很容易获得成就;依靠自力而修行,称之为难行。难行大概有五种,比如说遇到恶友、环境恶劣、耽著财物、修学小乘(不能发菩提心)等,本来自己的善根很容易成熟,但因为这些因缘而耽误了修行,推迟了成就的时间。

  所以在这里,从某个角度而言,往生极乐世界完全是靠阿弥陀佛的智慧及发愿力所致,〖而不是由众生各自之力成熟才形成的。〗不然的话,即使阿弥陀佛当时没有发愿,也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往生。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具足阿弥陀佛的加持和愿力的前提下,我们才有机会往生。

  前一段时间有个道友问:如果亡人死时往生极乐世界的意乐不强,但一位具德上师通过超度使其强迫往生,这种情况是依靠自力还是他力?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自己的力量一点也不具足,完全是依靠上师的能力,这可能有点困难。尽管亡人生前对往生极乐的信心不是特别大,但在超度的过程中,一旦时机成熟,上师在修颇瓦、忆念阿弥陀佛名号的时候,这个中阴身很有可能对阿弥陀佛马上生起信心,依靠阿弥陀佛的加持力,一刹那间发菩提心,具足往生极乐的四种因,当下便能获得往生。

  其实我们相续中对阿弥陀佛的信心、对众生的菩提心、发愿往生等善念,不是平白无故就能产生的,这离不开诸佛菩萨和上师的加持。没有这些加持的话,我们就会对净土法门兴趣索然,不一定有很大的信心。因此,中阴身时能够迅速圆满往生四因,这与佛陀的加持是离不开的。在佛陀的加持下,纵然我们平时对往生极乐世界没有很大的兴趣,但在临终的一刹那,也许特别想要往生,对阿弥陀佛的信心特别强烈,瞬间就具足了往生极乐世界的四种因,有可能往生这是不可否认的。

  这些问题,希望大家还是应该好好分析。汉传佛教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料,你们平时应该跟自己辩论,如果生起了“我不会往生”的念头,就用智慧来跟它搏斗。在这个过程中,利根者自己可以解决自己的疑问;中根者要依靠上师和道友来解决;下根者对这些根本不感兴趣,反正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除此以外也没什么多想的。我们作为修行人,应该对未来以及一些重大的事情作考虑。在座的人大多数已经不是小孩了,应该说是成年或老年人了,从世间上来讲,你们没有出家的话,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工作等许多方面有所考虑了,但是我们身为出家人,这些事情根本不用劳神,唯一考虑的就是自己未来要怎样修行,怎样利益众生,临死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在考虑的过程中,往生极乐世界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能往生,产生了这样的分别念,那应该观察为什么不能?自己跟自己辩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有人说:“经典中所说的念诵佛号便可往生净土等义,是别时意趣 ,其密意是指一旦获得圣者果位(一地以上)后方可往生。”〗有些人这样认为:经典中虽然说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可以往生,但这种说法不了义,属于别时意趣,即是说仅仅持诵佛号不能立即往生,但依靠往昔所积累的诸多资粮,终有一日必定能往生极乐世界。这种说法是佛陀为了印证某些众生的根基而言的,实际上凡夫人必须先念佛号,经过一大阿僧祇劫获得了一地菩萨的果位后,拥有了神变神通等自由自在的能力,才可以超越娑婆世界,往生到一亿个刹土以外的极乐世界。不然的话,凡夫人怎么可能往生,死的时候别说是到极乐世界那么遥远的地方,就算去美国也很困难,所以佛经中的话是别时意趣,是释迦牟尼佛为了鼓励某些懒惰的众生而讲的不了义的语言。

  学过《入中论》和《解深密经》等大乘经论的人,都知道什么叫了义、什么叫不了义,区分了义和不了义的界限,里面已经讲得非常清楚。所谓不了义,是指所承认的道理具有一定的理证妨害,从理论上根本说不过去。但我们死后能立即往生极乐世界,这根本不会有任何理证妨害。下面也有关于这一问题的分析。

  以前学院有个老堪布,现在已经圆寂了,他在上师如意宝面前曾说:“往生极乐世界没有那么快吧,这肯定是别时异趣。”上师听后显现上特别不高兴,呵斥道:“你们这些人,虽然学了一点因明,但根本没有学懂,如果是不了义的话,你说有什么理证妨害?”那位老堪布想了半天也说不出来。后来上师如意宝好几次在讲经说法的时候,都在课堂上批评他。这种批评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当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认为往生不可能那么简单,经典说的应该不了义,只是佛陀为了印证个别众生的根基而讲的。对于这些错误知见,麦彭仁波切在下面也用了非常尖锐的理证加以破析。

  〖驳斥:经中明明说:“仅以念诵佛号便可往生净土。”〗佛陀在经里讲了,仅仅依靠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这个问题有两种解释:〖虽然有些人念诵佛号死后并不一定立即往生,可是总有一天必定会往生,佛陀所言始终无有欺惑,〗一种情况是,如果自己造了五无间罪、谤法罪,或者信心不足、愿力不足、菩提心不足,这些因缘条件没有具足的情况下,虽然每天都念“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念了很多很多,但死后不一定会立即往生。然而,佛号的加持力不可思议,他未来总有一天肯定会是往生的,佛陀的语言始终无有欺惑。这种情况可以说是别时意趣,也就是在条件不具足的情况下,有些人不能立即往生,但终有一日肯定能往生。

  还有一种情况,〖而有些具足信心的人死后立即得以往生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因此说,死…

《净土教言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俱舍论讲记 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