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下册▪P37

  ..续本文上一页产是20亿美金。这个人比较笨,从出生什么事都不做,好逸恶劳,我们读书的时候他也是比较出名,很多明星对他特别关心。但是他有个愿望:死的时候一定要贫穷,这样生活才有价值。前一段时间在新闻里报道说他已经死在一个宾馆里,享年88岁,死的状况也确实很凄惨、可怜。20亿美金全部已经享用完毕,生活特别奢侈,真的没有意义,20亿美金核算人民币大概是170多亿,他一个人全部花完,后来政府对他救济。

  这个汇罗的消息对你们来讲也是大圆满法,你们可能没有什么感觉,死就死吧,人都是要死的。如果来想这个道理, 20亿美金,在八十多年当中被一个人消耗完真是可惜,我们一般的生活也可以过得很好。

  作者听到死人的消息都觉得非常殊胜,我们也应该这样去效仿,当然真正在心里面生起死亡无常的定解对修行会有很大的助益。

  

  

  

  

  

  2004年2月28日 第47节课

  有人认为,既然观修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和功德,就分门别类地分成若干部分进行观修。但总的来说,噶当派的善知识们,并没有将观修程序详细地加以区分,而成为各个科判。

  有些人认为应该分若干问题来观修,但总的来讲,噶当派的大德们每天都要观无常,不太重视理论,因此并没有加以分析而成各个科判。

  但是,过去也有个别智者将其分成各个科判进行观修,众多的追随者也按此次第进行修习。两种修法之间无论在思维与观修的意义方面,都没有任何差别。

  过去的高僧大德们把无常分为很多科判来宣讲的情况也有。修行人也根据高僧大德们所分科判的次第来进行修持,不分科判也好像没有什么差别,不管是观修还是意识思维方面都没有什么差别。

  往昔卓龙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中对此也有分类,如今的宗喀巴大师及其弟子们,是遵照“三根本”、“九缘由”的科判进行修习的。目前,这种观修方式是举世公认且享有盛名的。

  关于卓龙巴,在前面也做过解释,他的《菩提道次第》中有分类,后来宗喀巴大师和他的弟子们也遵照卓龙巴的科判。我以前看过《菩提道次第》,里面分三根本和九缘由,希望你们有时间看一看《菩提道次第广论》的修无常,其实《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共同加行不是特别广,但是讲无常的时候有这些科判,而且后来的噶当派,尤其是黄教格鲁派的很多高僧大德们根据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广论》的科判宣讲无常,有这个传统。

  以前,源自恰索巴的传承大师们,将观修无常划分为三个部分:粗分无常,细分无常,暂时无常。

  恰索巴是阿底峡尊者的大弟子,他的传承大师们是分三个方面来讲的。

  粗分无常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切有为法注定毁灭;自己必将不由自主地死亡。

  粗分无常从大的方面来讲:一切有为法注定是无常的,自己一定会趋入死亡,两个方面来讲的。

  细分无常即为:思维每一刹那尽皆趋于无常,犹如陡坡之飞流般咆哮奔腾,以及牧人马不停蹄地驱赶牲畜等比喻。

  细分无常是思维每一刹那趋于无常,夏天路过马尔康的时候有陡坡飞流,或者牧童赶牲畜的时候不断地向前走,从这个比喻来了知细分无常。

  暂时无常可从四个方面而思维:四大错乱之无常,触怒天龙之无常,以上两种紊乱、冲突皆具之无常,因衣食住处等缘而导致的横死等等。

  暂时无常:四大错乱的无常。有时候触怒天龙以后自己的四大也不调顺,很多人生病、发狂,就是两种无常都具足。因衣食住处等缘而导致的横死等等是暂时无常。以这种方式来观修也是很殊胜的。

  他们就是按照以上方式进行观修的。

  还有很多其他的善知识,则是从外无常与内无常两方面进行思维的。

  《大圆满前行》中是通过七种无常来观修的。

  外无常可分为两个部分:器世间无常,情世间无常。

  内无常可分为三个部分:刹那无常,连续无常,暂时无常。

  刹那无常:每一刹那均处于毁灭状态的无常;

  连续无常:即使拥有生命,却比离弦之箭与狂泻之瀑更加迅猛地往(死亡)飞驰;

  也就是说我们虽然寿命未尽,但是就像离弦之箭或者瀑布的奔腾咆哮一样,很快地趋往死亡的方向。所以,你们自己也可以想一想,我们来到人间十几年、二十几年或者是几个月、一年过得特别快,刹那趋往死的方向,从这方面来观想无常。

  暂时无常可分为四个部分:寿命穷尽无常,业穷尽无常;福报穷尽无常;于放逸之中暴死之无常。

  我的上师说:“观修无常等法时,身体做毗卢七法,观修的本体、次第以及定数都应当确定。以强烈的意乐安住其中,而不散于外境。从一开始就要力争不放纵于恶念而如理修习。”

  宗喀巴大师的大弟子是克主杰和贾曹杰,他的上师肯定是克主杰,即克珠格勒华桑,我们前面也讲了,有没有贾操杰和宗喀巴大师,这在历史上的说法不同。

  我的上师说:观修无常的时候,身作毗卢七法,观修无常的所观本体、次第和定数首先要准备好。比如说要观修的本体是我的身体无常,次第是先观身体无常还是器世界的无常也要搞清楚,定数是所观时间一定要确定。

  并由此写道:“要观修死亡无常,就应当对观修量以及次第十分重视。”

  要达到一定的境界,就像前面喀 衮穹一样。无垢光尊者的每一个引导文当中有一个界限,尤其是无垢光尊者的《上师心滴》的每一个引导前面也有一些观修无常的法,而且《三种自解脱》的前面也有。所以,无常在自相续中一定要到生起为止,无垢光尊者很多的教言当中说最后观到整个世界都是无常、不可靠的、动摇的、没有一个稳定的,自己心里面自然而然生起定解,而且对器世界和有情世界都没有很大的贪执,这个时候你的心里面具有了无常。

  不然,这个城市多么美呀,这里特别舒服,我应该在这里呆20年、30年,我看到了旧金山,旧金山那边有一个金桥,多么庄严!

  说明这些人口头上说大圆满,问我要讲什么,我说讲《俱舍论》,“《俱舍论》是小乘法,增加分别念,一定要入大圆满的安住定,这里特别舒服,吃得很好,冬天也开着五彩缤纷的鲜花。”对整个轮回有特别强烈的希求之感,无常的心根据大圆满的《上师心滴》和大圆满的《三解脱》的教言,是不具足无常。但有些上师可能是为我们这些业力深重的人显现的。前一段时间有一个人给我打电话,他对我讲《俱舍论》有点不满,所以我今天在这里驳斥他,他听不到!

  卓衮大师精辟地阐释道:“这些文字表明:不论以何种方式修习,应当按照次第不错乱而思维,以及跟随记忆而思维两种方式进行。”

  卓衮大师解释道:一个方面是根据传承上师们的次第不错乱而修无常,另一方面根据自己的记忆。比如说《大圆满前行》中有七种思维方法,以各种因缘来思维,以猛烈的希求心来思维等等。思维的方式,春夏秋冬如何无常,自身如何无常,在自己心里要有定解,有定解以后可以意念,然后以这种清晰的意念方式进行思维。

  其中第一种,是指在尚未娴熟的时候,就不能让次第错乱;一旦到了观修娴熟,得心应手之际,就可随意而修,而不必依照一定的次第。根据观修量的多少,其效果也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务必对此加以重视。

  没有娴熟的时候,要按照高僧大德们的引导次第来修,真正娴熟以后随时都可以观,不一定首先按器世界、有情世界,然后高僧大德的无常这样的次第,但娴熟之前要这样去修。

  所以不管是加行班还是正行班,并不是口头上说,在自相续当中真的要生起看破今世和无常的观念,平时在自己的相续中一定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这些特别关键。大圆满的觉受、大圆满的证悟和觉性应该是通过自己虔诚的信心引发的,只要前面的前提基础已经具足,后面有很清净的传承和法要,就会在自相续中生起来。

  但是前面的无常观念一点也没有,口头上说大圆满,实际上不一定很大,只不过是自己语言的有表色很大,身体的有表色很大,但是无表色的心相续中的觉悟不一定很大,所以口头上说的不重要,应该是打好基础以后自己变成一个如理如法的修行人特别重要。

  针对这一点,无著菩萨在《五部地论》中也这样阐述道:如果对其内容,从多方面进行思维,就会具有所向披靡的巨大力量。

  讲到这里。

  

  

  

  

  

  

  

  2004年3月1日 , 第48节课

  宗喀巴大师所说的一段话,在众多难得的言教中,也算得上是昆山片玉:“于此吾等亦晓知,倘若多观诸亲友,所作损害之缘由,则可轻易断亲贪;

  所有的大德中,宗喀巴大师的教言不管是宁玛巴还是格鲁派都是非常难得的珍宝,就如昆山中有很多宝,其中玉石是最珍贵的一样。

  宗喀巴大师的教言中是这样讲的:我们应该清楚,如果我们经常观亲友们对自己带来危害的缘由,则可轻易断除亲友的贪执。贪执亲朋好友对自己的修行不利,为他们而造了各种可怕的恶业。我们这里的有些修行人也是如此,在修行过程中,一方面亲友对他来说是顺缘,但另一方面经常担忧亲友等等,我们要好好观亲友对今生带来的不利,对来生带来的不利。

  为什么很多人对亲友这么贪执呢?是因为没有观亲友对修行带来的危害,如果好好观了,就不可能有这么强烈的贪执,一定会断除的,就像以前噶当派的大德们也并不是没有亲友,但是全部断绝了对亲友的牵连。

  我们这里的大多数人,出家是很不容易的,我有时候很感动,从小就出家的可能稍微好一点,但有些是半路出家,有孩子、有家庭、有工作,出家就不是那么容易,确实不容易!但是在相续中生起的强烈出离心可能是谁也无法阻挡的。

  但是实际上,有些人刚开始的时候发心很猛烈,什么都不在乎,但是过了一两年、两三年以后,对亲友的贪执越来越强盛,好像是别人强迫让他出家一样,对出家生…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净土教言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