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么呢?这不是学法中很重要的,有关经典里对菩提心和出离心的重要性宣讲得很多,我们作为修行人如果没有被出离心和菩提心所摄持,对来世的生死解脱是有障碍的。但是很多人可能是以前学过气功的原因,学气功的时候也是形象上的执著,因此,你们大多数的人对我今天在这里讲打盘脚可能都是特别有兴趣的,一讲到出离心和信心上就开始打瞌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不懂佛法,主次不明。我们学佛法一定要有一个窍诀性、灵活性,一定要抓住重点,不然恐怕闻思也不一定成功,所以说没有菩提心,或者没有看破今世,善根是微乎其微、不足挂齿的。但是这与我们造的恶业有密切的联系。
不掺杂惨堕恶趣的因,是十分难得罕见的。
很多人行持善法时没有掺杂恶趣因的在如今的社会上是很少的,建立道场成为在别人面前炫耀的因,布施时非要到很多人能看见的地方去。原来有一个人朝拉萨,他首先通知人们前来观看他发钱,第二天发十块钱的时候,“你看我发了这么多,大家看我怎么样?”他的目的根本就不是遣除众生的贫困,利益众生的心也没有,就想让人家都认为他很了不起。
所以修心最重要,宗喀巴大师在《大圆满前行》当中怎么说的,大家都清楚。
即使生起了为来世修习的意乐,而准备趋入修行,却在将修习推后的念头中,将修法一拖再拖。
没有看破今世,虽然为来世修行,但是一拖再拖,如果无常观得好一点,就一定会现在修,不会一再拖到明年修,后年修。
昨天有一个人对我说:“我现在很想修法,但是我不能看破工作单位的很多事情,很多事情实在无法放下,但是我明年后年修可不可以。”我说:“肯定不行,你最好利用下午搞世间法上班,上午的时候不要接电话,放下杂事,跟家里的亲戚朋友打招呼说自己要修行,要养病,好好修加行,每天你都这样做,三百六十天当中你还是有一定的时间。以前印度的观音菩萨的化身等很多大德们的琐事非常多,但是他每天都利用一部分时间修出世间法,一部分的时间随顺世间,所以我给你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好不好。”他高兴地答应了,要从当天开始。我认为他今天说从今天开始,但是明年的今天就早已抛之脑后了,只不过现在世间人口上虽然应承,修行却不稳固。
不管是怎么样,今天想修从现在就开始观,不要再拖了,否则不会成功的。
无法遮止耽延修行的懈怠懒散,在昏眠酣睡、说长道短、湖吃海喝等醉生梦死的散乱中打发了寸金难买的宝贵光阴。
此处描写得非常好,这些世间人或者睡着,或者说闲话,或者大吃大喝,在这样的醉生梦死中已经度过了自己非常难得珍贵的光阴。我们修行人不应该这样,我们不要沉溺于闲谈、吃喝玩乐,如果有意义的话,今天做饺子的形状颜色怎么样,每一个饺子上画一朵莲花,莲花上有蜜蜂,从锅里面拿出来的时候怎么摆,一直讲他的故事,这就像外道的观察乌鸦牙齿的论典一样,没有任何实义。
所以说大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修行上,修行当中最主要是先破今世,利益众生。释迦牟尼佛的八万四千法门是如此的广大,但是想方设法将自相续中的出离心和菩提心增上。没有抓住重点恐怕我们修也修不完,学也学不完。
所谓发奋忘食地如理修行的想法,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可这些人真正废寝忘食修行的想法早已经抛至九霄云外,根本已经烟消云散。
不但没有如理如法地修习,反而以今生的圆满为己任,令烦恼及其所引发的恶行与日俱增。与正法甘露背道而驰,终将被牵入恶趣的门槛,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可容忍的呢?
没有如理如法地修行,却将今世的圆满作为自己的重大任务,烦恼和罪业日日增上,很多修行人就是如此,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们现在的修行人遇到了这么好的善知识的时候还是值得精进。
《中观四百论》云:“若有三世主,自死无教者,彼犹安然睡,有谁暴于彼?”
《四百论》的这个颂词大家应该清楚,过一段时间堪布、堪姆讲,所以我就交给他们,在此不讲了。
《入行论》中也云:“因吾不了知,死时舍一切,故为亲与仇,造种种罪业。”
《入菩萨行论》中的这个颂词以前堪布、堪姆已经讲过,我也不讲了。因此,有些是过去已经讲了,有些是未来要讲的。今天讲到这里!
2004年2月20日 第39节课
《开启修心门扉》当中有十九个问题,现在讲死亡无常的时候,观修死亡无常作为修行人来讲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昨天《中观四百论》和《入行论》的有些道理也给大家做了阐述,我相信大家已经把前几个颂词的内容搞明白了。今天继续讲这个问题。
以下宣说修持忆念死亡之功德:假使能生起观修忆念死亡的真实念头,譬如,假设自己已经被断定,在今明日之内必将死亡。
意念死亡有无量无边的功德,下面给大家宣说。
我们修行的过程当中假设自己真正生起了死亡无常的念头——我现在已是决定性地死亡,死的时间也许是明天,也许是今天。
只要对正法有少许的概念,大多数人就不会对亲友等有依依不舍之情,完全能断除对彼等的贪恋,并对布施等具有实在意义的善行生起浓厚的兴致。
如果在心的相续中真正生起了死亡无常的念头,那么很多人根本不会对今世的亲朋好友有依依不舍之情,不会再有任何贪执。同时会对布施、持戒或者念佛号等等具有实在意义的善行生起无比的信心。
如果他对佛法无有信仰,或者对佛法一窍不通,虽然知道明天会死,但是在他心的相续当中也不一定有, 非常迫切的希求来世的念头。
同样,(若能生起观修忆念死亡的真实念头),也会由衷地意识到为了利养等而使出浑身解数的行为是毫无实义的颠倒之行,从而与恶行一刀两断,坚持不懈地积累皈依、持戒等等善业,为迈入殊胜的果位而披荆斩棘、倾力攀登。
如果我们的相续中真正生起了死亡无常的念头,就会由衷地认识到:所谓的使尽浑身解数为世间各种各样的名闻利养付出毕生精力的行为实在是毫无利益、毫无价值。
从而不但对名闻利养没有丝毫的兴趣和信心,凡是与恶行相连的所有行为全部会一刀两断。并且会坚持不懈地行持皈依持戒等等的善业,为迈入殊胜的果位披荆斩棘 。
意思就是说如果心的相续中真正发起了无上的菩提心,那么从此以后不管是皈依或者持戒,所有的善业全部会用在有意义方面,而且会奋勇前进,不顾自己的一切而努力奋斗的。
因此,作为修行人,如果真正生起了无常的念头,不会懈怠,不会不求善事,而且对今生的名闻利养根本不会有丝毫的信心。
并将位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众生引往那(最终的解脱彼岸。)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真正懂得了无常的观念,对于沉溺在水深火热中的众生也一定会去度化。我们在所有的修行中哪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情呢?所以菩提心的功德也相当大,无常的功德也非常大,但是作为一个修行人,如果你的相续中无常和菩提心的观念没有生起来,可能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等等的法没有办法修持。因此,每一个金刚道友应该全力以赴、尽己所能地令自相续中生起菩提心和无常的观念。
不胜枚举的比喻都不约而同地对此竭力赞叹。
有不可胜数的比喻已经赞叹了无常的道理,佛经中也有这样的赞叹文。
《大涅槃经》云:“耕耘之中,秋日之收获最为殊胜;诸印迹中,大象之脚印最为殊胜;诸意念中,思维无常及死亡最为殊胜,以此念即能将于三界之贪执、无明及我慢彻底驱散。”
《大涅槃经》中说:所有的农民在种庄稼、精勤耕耘的过程中,秋日的收获是最殊胜的。所有的脚印当中大象的脚印是最殊胜的。
此处有几种解释方法,有些上师解释说大象的脚印是圆的,从庄严方面来讲非常殊胜,所以说大象的脚印与诸多野兽的脚印相比是最好的。还有一些上师说大象不管走什么样的路,它有观察的能力,不会趋入悬崖等危险的地方,因此,如果沿着大象的脚印而去,不会有危险性,所以大象的脚印是最可靠、最保险的。
所有的意念和观想中思维死亡无常是最殊胜的,《大圆满前行》当中也引用过这个道理。如果我们努力修持无常,自相续当中所谓的无明也会在很快的时间当中驱散无余,而且自相续当中的傲慢或者贪执等等的念头也会一并消除的。
又将其赞为顿时摧伏一切烦恼之铁锤,顷刻成办一切善妙之门径等等。
还有在其他的经典中把无常赞为摧毁一切烦恼的铁锤,或者还有某些经典中把无常比喻成能趋向一切正道的门路等等,有很多比喻。
总之,现在已是士夫们成办大义的紧要关头,获得殊胜之所依(——暇满人身)的机会仅此一遭,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住于恶趣,能有幸趋往善趣的机会万不得一,并且极有可能前往无有闲暇之地,在那种忙碌不堪的地方,就不可能再获得修持正法的时间了。
我们作为修行人获得这样暇满难得的人身仅仅是一次,不可能多次获得。现在的修行人当中,大多数人造的恶业是相当多的,所以将来他们的住处就是恶趣,就像《中观四百论》里面所讲的一样。因此,我们中的大多数未来的住处也可能是恶趣,趋往善趣的可能性不大。虽然有些人已经转到人等善趣中,但是有各种琐事忙碌不堪,所以不可能有真正修持正法的机会。
即使获得了可以修持大义的人身,而没有如理如法地修行,就是因为不会死亡的念头所导致的。
虽然我们已经获得了人身,而且遇到了善知识和大乘殊胜的佛法,可是没有真正如理如法地修行,因为相续中还没有生起无常的念头,所以一拖再拖——明年再修,后年再修。这样一来并没有在闻思修行上用力气。
因此,执持命不该绝的观点,就是通往一切衰落之门;能忆念死亡,即是抵达尽皆兴盛之门。
所以,如果有些人持着命不该绝的观点,那么此人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完蛋,也就是说,这个人已经通往…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