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下冊▪P25

  ..續本文上一頁麼呢?這不是學法中很重要的,有關經典裏對菩提心和出離心的重要性宣講得很多,我們作爲修行人如果沒有被出離心和菩提心所攝持,對來世的生死解脫是有障礙的。但是很多人可能是以前學過氣功的原因,學氣功的時候也是形象上的執著,因此,你們大多數的人對我今天在這裏講打盤腳可能都是特別有興趣的,一講到出離心和信心上就開始打瞌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不懂佛法,主次不明。我們學佛法一定要有一個竅訣性、靈活性,一定要抓住重點,不然恐怕聞思也不一定成功,所以說沒有菩提心,或者沒有看破今世,善根是微乎其微、不足挂齒的。但是這與我們造的惡業有密切的聯系。

  不摻雜慘墮惡趣的因,是十分難得罕見的。

  很多人行持善法時沒有摻雜惡趣因的在如今的社會上是很少的,建立道場成爲在別人面前炫耀的因,布施時非要到很多人能看見的地方去。原來有一個人朝拉薩,他首先通知人們前來觀看他發錢,第二天發十塊錢的時候,“你看我發了這麼多,大家看我怎麼樣?”他的目的根本就不是遣除衆生的貧困,利益衆生的心也沒有,就想讓人家都認爲他很了不起。

  所以修心最重要,宗喀巴大師在《大圓滿前行》當中怎麼說的,大家都清楚。

  即使生起了爲來世修習的意樂,而准備趨入修行,卻在將修習推後的念頭中,將修法一拖再拖。

  沒有看破今世,雖然爲來世修行,但是一拖再拖,如果無常觀得好一點,就一定會現在修,不會一再拖到明年修,後年修。

  昨天有一個人對我說:“我現在很想修法,但是我不能看破工作單位的很多事情,很多事情實在無法放下,但是我明年後年修可不可以。”我說:“肯定不行,你最好利用下午搞世間法上班,上午的時候不要接電話,放下雜事,跟家裏的親戚朋友打招呼說自己要修行,要養病,好好修加行,每天你都這樣做,叁百六十天當中你還是有一定的時間。以前印度的觀音菩薩的化身等很多大德們的瑣事非常多,但是他每天都利用一部分時間修出世間法,一部分的時間隨順世間,所以我給你提出這樣一個建議好不好。”他高興地答應了,要從當天開始。我認爲他今天說從今天開始,但是明年的今天就早已抛之腦後了,只不過現在世間人口上雖然應承,修行卻不穩固。

  不管是怎麼樣,今天想修從現在就開始觀,不要再拖了,否則不會成功的。

  無法遮止耽延修行的懈怠懶散,在昏眠酣睡、說長道短、湖吃海喝等醉生夢死的散亂中打發了寸金難買的寶貴光陰。

  此處描寫得非常好,這些世間人或者睡著,或者說閑話,或者大吃大喝,在這樣的醉生夢死中已經度過了自己非常難得珍貴的光陰。我們修行人不應該這樣,我們不要沈溺于閑談、吃喝玩樂,如果有意義的話,今天做餃子的形狀顔色怎麼樣,每一個餃子上畫一朵蓮花,蓮花上有蜜蜂,從鍋裏面拿出來的時候怎麼擺,一直講他的故事,這就像外道的觀察烏鴉牙齒的論典一樣,沒有任何實義。

  所以說大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修行上,修行當中最主要是先破今世,利益衆生。釋迦牟尼佛的八萬四千法門是如此的廣大,但是想方設法將自相續中的出離心和菩提心增上。沒有抓住重點恐怕我們修也修不完,學也學不完。

  所謂發奮忘食地如理修行的想法,早已被抛到九霄雲外,根本沒有立足之地。

  可這些人真正廢寢忘食修行的想法早已經抛至九霄雲外,根本已經煙消雲散。

  不但沒有如理如法地修習,反而以今生的圓滿爲己任,令煩惱及其所引發的惡行與日俱增。與正法甘露背道而馳,終將被牽入惡趣的門檻,還有什麼比這更不可容忍的呢?

  沒有如理如法地修行,卻將今世的圓滿作爲自己的重大任務,煩惱和罪業日日增上,很多修行人就是如此,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們現在的修行人遇到了這麼好的善知識的時候還是值得精進。

  《中觀四百論》雲:“若有叁世主,自死無教者,彼猶安然睡,有誰暴于彼?”

  《四百論》的這個頌詞大家應該清楚,過一段時間堪布、堪姆講,所以我就交給他們,在此不講了。

  《入行論》中也雲:“因吾不了知,死時舍一切,故爲親與仇,造種種罪業。”

  《入菩薩行論》中的這個頌詞以前堪布、堪姆已經講過,我也不講了。因此,有些是過去已經講了,有些是未來要講的。今天講到這裏!

  

  

  

  

  

  

  2004年2月20日 第39節課

  《開啓修心門扉》當中有十九個問題,現在講死亡無常的時候,觀修死亡無常作爲修行人來講是重中之重的事情。昨天《中觀四百論》和《入行論》的有些道理也給大家做了闡述,我相信大家已經把前幾個頌詞的內容搞明白了。今天繼續講這個問題。

  以下宣說修持憶念死亡之功德:假使能生起觀修憶念死亡的真實念頭,譬如,假設自己已經被斷定,在今明日之內必將死亡。

  意念死亡有無量無邊的功德,下面給大家宣說。

  我們修行的過程當中假設自己真正生起了死亡無常的念頭——我現在已是決定性地死亡,死的時間也許是明天,也許是今天。

  只要對正法有少許的概念,大多數人就不會對親友等有依依不舍之情,完全能斷除對彼等的貪戀,並對布施等具有實在意義的善行生起濃厚的興致。

  如果在心的相續中真正生起了死亡無常的念頭,那麼很多人根本不會對今世的親朋好友有依依不舍之情,不會再有任何貪執。同時會對布施、持戒或者念佛號等等具有實在意義的善行生起無比的信心。

  如果他對佛法無有信仰,或者對佛法一竅不通,雖然知道明天會死,但是在他心的相續當中也不一定有, 非常迫切的希求來世的念頭。

  同樣,(若能生起觀修憶念死亡的真實念頭),也會由衷地意識到爲了利養等而使出渾身解數的行爲是毫無實義的顛倒之行,從而與惡行一刀兩斷,堅持不懈地積累皈依、持戒等等善業,爲邁入殊勝的果位而披荊斬棘、傾力攀登。

  如果我們的相續中真正生起了死亡無常的念頭,就會由衷地認識到:所謂的使盡渾身解數爲世間各種各樣的名聞利養付出畢生精力的行爲實在是毫無利益、毫無價值。

  從而不但對名聞利養沒有絲毫的興趣和信心,凡是與惡行相連的所有行爲全部會一刀兩斷。並且會堅持不懈地行持皈依持戒等等的善業,爲邁入殊勝的果位披荊斬棘 。

  意思就是說如果心的相續中真正發起了無上的菩提心,那麼從此以後不管是皈依或者持戒,所有的善業全部會用在有意義方面,而且會奮勇前進,不顧自己的一切而努力奮鬥的。

  因此,作爲修行人,如果真正生起了無常的念頭,不會懈怠,不會不求善事,而且對今生的名聞利養根本不會有絲毫的信心。

  並將位于水深火熱之中的苦難衆生引往那(最終的解脫彼岸。)還有什麼比這更有意義的事情呢?

  真正懂得了無常的觀念,對于沈溺在水深火熱中的衆生也一定會去度化。我們在所有的修行中哪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呢?所以菩提心的功德也相當大,無常的功德也非常大,但是作爲一個修行人,如果你的相續中無常和菩提心的觀念沒有生起來,可能大圓滿、大手印、大中觀等等的法沒有辦法修持。因此,每一個金剛道友應該全力以赴、盡己所能地令自相續中生起菩提心和無常的觀念。

  不勝枚舉的比喻都不約而同地對此竭力贊歎。

  有不可勝數的比喻已經贊歎了無常的道理,佛經中也有這樣的贊歎文。

  《大涅槃經》雲:“耕耘之中,秋日之收獲最爲殊勝;諸印迹中,大象之腳印最爲殊勝;諸意念中,思維無常及死亡最爲殊勝,以此念即能將于叁界之貪執、無明及我慢徹底驅散。”

  《大涅槃經》中說:所有的農民在種莊稼、精勤耕耘的過程中,秋日的收獲是最殊勝的。所有的腳印當中大象的腳印是最殊勝的。

  此處有幾種解釋方法,有些上師解釋說大象的腳印是圓的,從莊嚴方面來講非常殊勝,所以說大象的腳印與諸多野獸的腳印相比是最好的。還有一些上師說大象不管走什麼樣的路,它有觀察的能力,不會趨入懸崖等危險的地方,因此,如果沿著大象的腳印而去,不會有危險性,所以大象的腳印是最可靠、最保險的。

  所有的意念和觀想中思維死亡無常是最殊勝的,《大圓滿前行》當中也引用過這個道理。如果我們努力修持無常,自相續當中所謂的無明也會在很快的時間當中驅散無余,而且自相續當中的傲慢或者貪執等等的念頭也會一並消除的。

  又將其贊爲頓時摧伏一切煩惱之鐵錘,頃刻成辦一切善妙之門徑等等。

  還有在其他的經典中把無常贊爲摧毀一切煩惱的鐵錘,或者還有某些經典中把無常比喻成能趨向一切正道的門路等等,有很多比喻。

  總之,現在已是士夫們成辦大義的緊要關頭,獲得殊勝之所依(——暇滿人身)的機會僅此一遭,我們中的大多數,都住于惡趣,能有幸趨往善趣的機會萬不得一,並且極有可能前往無有閑暇之地,在那種忙碌不堪的地方,就不可能再獲得修持正法的時間了。

  我們作爲修行人獲得這樣暇滿難得的人身僅僅是一次,不可能多次獲得。現在的修行人當中,大多數人造的惡業是相當多的,所以將來他們的住處就是惡趣,就像《中觀四百論》裏面所講的一樣。因此,我們中的大多數未來的住處也可能是惡趣,趨往善趣的可能性不大。雖然有些人已經轉到人等善趣中,但是有各種瑣事忙碌不堪,所以不可能有真正修持正法的機會。

  即使獲得了可以修持大義的人身,而沒有如理如法地修行,就是因爲不會死亡的念頭所導致的。

  雖然我們已經獲得了人身,而且遇到了善知識和大乘殊勝的佛法,可是沒有真正如理如法地修行,因爲相續中還沒有生起無常的念頭,所以一拖再拖——明年再修,後年再修。這樣一來並沒有在聞思修行上用力氣。

  因此,執持命不該絕的觀點,就是通往一切衰落之門;能憶念死亡,即是抵達盡皆興盛之門。

  所以,如果有些人持著命不該絕的觀點,那麼此人一切的一切都已經完蛋,也就是說,這個人已經通往…

《開啓修心門扉講記 下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土教言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