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我觉得实修也是可以的,好好地念阿弥陀佛,但有些年轻人,还有机会跟世间人辩论佛教的道理,我觉得很有必要,大家还是要精通。
全神贯注地修持它的意义,诸佛菩萨最欢喜的事情就是这样,因为上师、大乘善知识全部是诸佛菩萨的化现,既然是诸佛菩萨的化身,我们就应在看破今世的前提下努力闻思修行,那个时候不管上师现得怎么样的忿怒相,但实际上这是上师最高兴的事情,财物的供养帮助上师不一定高兴,所以希望大家还是闻思修行。我想我们的上师一生当中创建学院就是要闻思修行,除了闻思修行以外有什么,你们自己也看一看,这里不开展其他地方的各种仪式,除了讲经说法以外什么事情都没有,所以令诸佛菩萨和所有的传承上师们欢喜的唯一的事情就是在看破今世的前提下闻思修行,这很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人所谓的讲闻只不过是相似的饶益他众而已。
真正在看破今世的前提下,从这个角度来出发,现在有些人的讲闻真正成了相似的利众而已。
为了贪求利养,所作的灌顶、传授、引导等等聚集眷属的方式,虽然看似利济他众,实际上却毫无意义。”
因为他的前提就是为了发财,出去就是让一个人帮他介绍其他的信众,他要灌顶,他要传法,但是他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也许是得名声,也许得财产。弟子听闻的目的是什么呢?弟子也并没有看破今世,获得灌顶以后,依靠这个灌顶摄受很多人,或者通过这次灌顶,要获得即生中的圆满,这样不是修行人的作为。表面上看,好像上师和弟子都在利益众生,但实际上是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事情。人身好不容易得到,佛法好不容易遇到,在遇到这样殊胜的机遇时,我们还是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从现在开始大家好好地思维,扪心自问,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此,思维一切都毫无价值,将短暂的此生无有留恋地抛弃,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即生中做这样的事情任何价值都没有,不管你获得了名声、财富还是恭敬供养,但是实际上你自己内心根本没有看破今世,对来世和对利生这些大的问题上面根本没有想过,那么不管别人怎么样恭敬,一点意义也没有。所以我们作为一个人,这里的大多数人应该是具有一定智慧的人,到底有意义的是哪些,没有意义的是哪些,一定要搞清楚!有时候看到这些噶当派的修行法门,好像当前很多人的所作所为真的不是佛法,很容易生起邪见。真正的修行人是为了来世,这样你的修行会如法的,如果你为了今世而这样做,行为和信心都不会如法。
这以上是讲为了上师不要积累财产。现在大城市里面财富非常多,前一段时间法王圆寂的时候各个寺院里来的人都开豪华型轿车,从财富方面都很不错,这一点我们可以随喜,但是现在很多高僧大德们的话题是什么呢?根本不是谈论解脱方面。“你的车是几档的,多少万的。我有一个好弟子,有一个大施主。”听起来包括自己在内都是无比伤心遗憾,以前追求的是电脑,但现在是轿车,修行好一点的对寺院有一点利益,但一般对自己的家人、朋友方面利益的现象非常多。
如果是真正的大成就者,这些都无关大局,他们根本不会执著有漏的财产,但不是大成就者的修行人已经陷入到物欲的财富当中,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所有的弟子为上师做事情的时候就是为此等目的而做,然后上师们的目光也全部专注于此,真正的佛法被弟子和上师都已经抛掉了,真正的闻思修行或者教法、证法,弟子和上师都不重视,这样看看谁来弘扬佛法?!我们是弘扬佛法者、修行者,其他世间上根本不懂佛法的一些人,在他们心目中,佛法的地位是什么样,这个大家不言而喻。
所以以后还是尽可能地追随前辈高僧大德们的足迹,再加上自己知足少欲地过生活,尽量地做饶益众生的事情是最好的,这样别人诽谤你,别人说什么都值得。《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里面有一个教证:“总之,应当发心乃至仅有一个众生未从轮回中解脱前我愿为度之而住于轮回中,日日夜夜无有厌倦地精进,若知晓于百俱胝劫能令一个众生相续中生起一刹那的善心,也应当以最大的勇气尽力而为。”所以只要是利益众生,做什么事情都是值得的!
第十五无需为师积财品释终
十六 恒修死亡无常
作为修行人,就应当实修舍弃今生的不共同直接因。如前所说,不能看破今生是不合理的,但如果没有身体力行地实修舍弃今生的主因,就无法看破今生。
修行人不共的直接因就是要修无常。不能看破今世肯定不合理,如果没有身体力行地舍弃今生就不能看破今世,只将看破今世作为口头禅是不行的,一定要从道理上想,今生最多是十几年、几十年,还是以后长远的解脱最重要,自己作分析。
所以,通达最主要、最关键的实修内容势在必行。
这在当前对于每一个修行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那是什么呢?就是善加思维死亡无常。
看破今世的唯一因是什么呢?就是平时善加观察死亡无常。在讲《札嘎山法》的时候很多人的相续中生起了死亡无常的念头,这是“山法”的加持,以前讲过的法应再三地看。世间的古人也是这样讲,孔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温习以前旧的文章能得到新的知识和体会。所以我们没有温习就可能会忘失。这里讲的无常和《札嘎山法》里面讲的无常大体上是相同的,但是也有不同的窍诀。
宗喀巴大师云:没有修持忆念死亡之过患就是这样,人们虽然都意识到自己终究难免一死,却在每一个日子里,若无其事地认为“死神不会在今天降临!”
宗喀巴大师宣说了没有修持死亡无常的过患:除了旁生以外,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死,生命是很短暂的念头和想法大家都有,但是他们仍对这件事情漠不关心。那天色达的班车出去的时候听说一个退休的人积累了很多钱,他已是垂暮之年,人们都劝他做一点佛事,他说:“死是肯定会死的,但是我现在肯定不会死。”直至他临走的那几天都还在对别人说“死是肯定会死的,但是我现在肯定不会死”,结果他没有到马尔康就已经翻车死了。
“死神也不会在明天降临!”就这样直至结束自己的人生旅程,命归黄泉的那一刻,都执持着自己万寿无疆的念头。
所以每一个人都说:“死是肯定会死,今天肯定不会死吧。”我有时候问金刚道友时说:“我会不会死呀?”他们的回答是:“你肯定不会死!你肯定不会死!”可是有什么肯定的理由呢?根本没有。怎么肯定?人命只在呼吸间,人死时特别快。但是很多人都抱有自己会万寿无疆的念头,完成自己的人生旅途之间一直认为我今天不会死,不会死。在这样的分别念当中有一天死亡突然降临,这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所以就像宗喀巴大师所讲的内容一样,从小到现在都处于“我今天不会死”的念头中,如果我们真正会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肯定现在会精进的。
如果没有极力对治这种错误观念,就会被这种荒谬思想所蒙蔽,从而生起此生永驻的意识。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种错误的观念,尤其是你到城市里去,很多人从思想和行为当中根本没有体现出我要死的念头,均被荒谬思想所逼迫,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会一直认为我生存。
并忘乎所以地宣称:“这个我要占领,那个我也要拥有!”将所有的经历都孤注一掷地投入到成办今生的快乐上,呕心沥血、反反复复地冥思苦想扫除痛苦的计策。
很多人要这个要那个,因为死亡无常观得不好,所以所有的精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今世的快乐上,我们看到这些世间人真的是这样的。他一直在追求今生的快乐,扫除今生的痛苦。
至于如何从行动上去力争获得来世的安乐、殊胜的解脱以及遍知佛果之大义的进取心,却没有一点萌动的迹象,趋入正法也就无从谈起。
这些人们即便想获得来世的安乐,也可能是小士道的来世安乐。殊胜的解脱是中士道的殊胜解脱,遍知佛果是大士道的遍知佛果,这样的进取心从来在他心的相续中没有萌生过。
有些修行人看自己是这样,看别人也是这样,很多修行人表面上修行、念经、坐禅,但是真正为了来世的解脱,为了来世的佛果,为了来世的意义方面进修的人恐怕极其罕见。但是如果没有这样,那你怎么趋入佛法呢?小乘道的出离心和大乘道的菩提心都没有,密乘道的决心,也是所谓的显宗中的无二慧或者密宗当中的光明觉性,什么都没有希求,就是想今生中安乐,这种修法的目的不正确。
为什么这样呢?没有观好死亡无常。如果认为来世是长远的、生生世世的事情,今世只是短暂几十年的事,那么这些人在心的相续中一定会生起希求来世解脱的心。
但是这些心一点萌动的迹象都没有,怎么会说趋入正法呢,从这个角度来说判断自己是不是修行人要看自己有没有来世解脱的向往。我闻思是什么目的?考试是什么目的?得一点分。得分有什么目的呢?得分在别人面前体面一点,考得不好,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有什么呢?从小到现在虽然入了很多的考场,但都是世间的学问,没有想对解脱和来世或者自相续中真正种下殊胜的善根,如果即生中没有完结,来世中也是,因为佛教的学习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不是一世、两世的事情。如果能为来世打一个很好的基础,来世即便变成旁生,在相续中有菩提善根是多么好啊!这样的想法大家有没有?如果没有,修行也成了形象上的。
即使一时兴起,而进行闻思修行等等,也只不过是为了今生的眼前利益。无论如何行善,其善根的力量都是那么微乎其微、无足挂齿,却与罪堕、恶行紧密相连、息息相关。
所以我们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摄持,即使怎么样精进闻思修行,闻思修行的目的就是眼前今世的利益,所做的不管是什么样的善根,转坛城也好、转经轮也好,或者经常在上师面前打坐也好、双盘也好、单盘也好,都无意义。
我有时候特别讨厌有些人的说法,一问就是手印怎么打,盘脚怎么打,也许是我自己打不来盘脚的原因,我特别生气。为什…
《开启修心门扉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